葛洪的文学观点

葛洪(284—363),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江苏句容)人。著有《抱朴子》内外篇。内篇谈神仙家言,不涉文论。葛洪的文学观点大抵见于外篇的《钧世》、《尚博》、《辞义》等篇。葛洪反对德本文末的传统看法,提出了德行文章并重的观点。他说“文章之与德行,犹十尺之与一丈”,对文章的价值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他并认为德粗文细,文学还有优于德行之处。这种见解在封建社会中是极为大胆的。葛洪批判了“贵远贱近”、贵古贱今的观点,提出了今胜于古的论点。他认为文章由古之“醇素”变为今之“雕饰”,正是“时移世改,理自然也”的现象。从这种历史进化的文学观念出发,他认为《尚书》、《毛诗》都不及汉晋的一些大赋和诗歌,这种评价虽然很片面,但这种敢于批判经典著作的精神,无疑对儒家征圣、宗经的传统观念是一沉重打击。葛洪的文学观点具有大胆反传统观念的性质,这固然受汉末王充的影响很大,但又比王充有了新的发展。《抱朴子》中的文学观点已自成体系,成了魏晋至齐梁这段文学批评史中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