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四十——六十年代,俄国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主张忠实地复制现实,描摹“自然”,是自然派创作方法的基本特色。自然派形成于一八四二至一八四五年间。最初它是反动文人布尔加林对一批师法果戈理的青年作家的贬称,后经别林斯基反复阐述,成为俄国早期现实主义派的别名。自然派遵照果戈理的创作方向,极力忠于自然(现实),无情地揭开社会的黑幕,在题材民族化和语言大众化方面,也取得了新成就。自然派他们重视的题材,描写的对象,往往是“平常人”:小官员、手工业者、首都贫民窟(“生活中的黑暗角落与陋巷”)的居民、市民和农民;生活的“污秽”面、猥琐面、俗恶面屈辱与贫困。自然派的作家主要有格里戈罗维奇、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谢德林、涅克拉索夫、冈察洛夫、赫尔岑等。他们的作品抨击农奴制度,同情小人物的不幸,揭露都市文明的阴暗面,嘲笑官僚贵族,刻画“多余人”的形象,号召妇女解放等。自然派在创作上是靠普希金、莱蒙托夫的传统,由果戈理最后形成,由其他作家继续发扬光大的;在理论上是靠别林斯基的阐述和给予有力的论证,因此,它原是一个以别林斯基为中心,以反农奴制为共同思想基础的派别。它在四十年代下半期掀起了俄罗斯文学史上第一个创作高潮。自然派“站在俄罗斯文学的最前列”、“通过自然派作家,俄罗斯文学走上了一条确实的、真正的道路,面向了灵感与理想的独创的源流”(别林斯基语)。到了五十年代后期,自然派的作家由于在农奴制改革的方法和途径问题上意见分歧,分化为互相对立的革命民主派和自由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