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主义

现代西方遍及广泛学科和研究领域的由一种特定的结构主义方法论联系起来的哲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研究思潮。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法国,它很快取代存在主义在战后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并风行于欧美和西方各国。结构主义方法论的基本原则来源于20世纪20-30年代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以后这些原则被推广到人文和社会研究的各领域并结合于这些学科得到迅速发展。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被认作这一思潮的思想先驱。这一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在文化人类学方面是法国的列维-斯特劳斯,他也被认作法国结构主义运动的领袖式人物。他早年攻读法律、心理学和哲学,曾率领一支人种学调查队深入土族部落收集人种学资料,后任法兰西学院社会学教授。著有《亲族关系的基本结构》、《结构人类学》、《野蛮人的心灵》、《神话学》等;认识论和思想文化史方面是法国的福柯;心理学方面是瑞士的皮亚杰,精神分析学方面是法国的拉康;文艺理论方面是法国德里达和巴尔特;语言学方面是美国的乔姆斯基;马克思主义研究方面是法国的阿尔杜塞,他长期任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教授。他把结构主义方法用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阅读和研究,著有《读〈资本论〉》、《保卫马克思》、《列宁和哲学》等。

结构主义认为,要对繁乱的社会文化现象达到有秩序的认识,就不能去研究现象本身的性质,而要研究现象之间的内在关系整体,即把握现象的结构。但把握结构不能通过经验概括,只能凭借理论模式,特别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理论模式去发现。结构主义认为,社会文化现象中的这种结构秩序性不是客观世界固有的,而是人类心智的产物,是人类无意识能力的产物。这些结构是先验的,是本原,而事物倒是第二性的。封闭的自足的不变的结构规定和派生出社会现象的性质和变化,支配着人们的社会活动行为。从而社会历史的“主体”不是人而是先验的“结构”。结构主义强调共时态分析,反对对社会作历史发展研究,认为所谓客观的有发展规律的历史纯属虚构。当然,我们也要注意到,结构主义作为一种方法论,被一些学者如皮亚杰、乔姆斯基等人在自己的专门学科研究中加以运用取得了很大成就。不过,阿尔杜塞的用结构主义词句重新解释马克思主义实为篡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