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

【生卒】:701—761

【介绍】:

唐代诗人。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王维多才多艺,不仅能诗,同时兼通书画和音乐。开元九年(721)举进士,作大乐丞,因伶人舞黄狮子事而遭贬。张九龄为相时,任监察御史。安禄山陷长安,王维未随玄宗入蜀,被叛军所俘,被迫任伪职。叛乱平息后,本来要受严厉处分,因其弟王缙愿削自己官爵代他赎罪而得免于难。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有《王右丞集》。

王维的思想和创作以天宝初年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比较积极上进,热衷政治,表现出诗人奋发有为,为官正直的一面;后期的王维,由于受到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上台、安史之乱等一系列政治事件的影响和刺激,对仕途生活渐渐有托累之感和罹祸之忧,于是转而追求“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的半官半隐,吃斋奉佛的啸傲山林的生活,至晚年,几乎变成了“以禅诵为事”的佛门子弟。

王维今存诗四百多首。按内容说,大致可分为三类,即前期的政治诗、边塞诗和后期的山水田园诗。

青年时期的王维,在贬官济州和出塞的一段时期内,由于政治上的挫折,对日趋腐化的封建王朝有了较清醒的认识,生活视野也有所扩大。作为朝廷近臣,他写过奉和、应制的诗歌和颂扬皇帝的文章;在遭贬失意之际,他创作了一些具有一定社会意义的讥刺权贵、不满现实的政治诗和慷慨激昂、苍凉悲壮的边塞诗。前者如《济上四贤咏》,谴责斗鸡走马之徒的骄奢跋扈,同情落拓坎坷士人的不幸遭遇;《寓言》二首其一对“骊驹从白马,出入铜龙门”的富家子弟予以抨击和嘲讽。然而这样的诗在王维作品中只有屈指可数的几首。后者如《少年行》歌颂咸阳少年的侠义英雄行为;《陇头吟》、《老将行》写出了远戍边关的将士艰辛经历和爱国豪情,诗人为“身经大小百余战”(《陇头吟》)和“一身转战三千里”(《老将行》)而被朝廷忘却或弃置的老将倾诉不平和愤懑,思想感情比较积极健康。

标志着王维诗歌创作最高成就的是他的多半写于后期的山水田园诗。这些诗不仅数量多,艺术质量也高,形成了王维古今独步的风格。总的说来,他的山水田园诗表现了田园隐逸生活的幽静恬适,描绘了自然风光的清空秀美,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人自己闲适自得的心境,同时也具有较高的审美情趣。他的《渭川田家》、《终南别业》等反映了农村生活的乐趣和诗人隐居终南、辋川的闲情逸致,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山居秋瞑》、《终南山》、《汉江临眺》等,或写登山览胜,或写临水抒怀,或大笔挥洒,或细致刻划,展现山河壮丽的自然景观,把人们带入静谧安适的境界之中,从而体味出大自然的多姿多彩的诗情画意。

王维《辋川集》中的绝句,如《鹿柴》、《竹里馆》、《辛夷坞》等,多表现深邃、寂静的境界,“空山不见人”、“深林人不知”等句显然是诗人禅宗思想的艺术体现。这类小诗虽然在艺术上颇可称道,思想倾向上的消极因素是终难回避的,它们暴露了诗人潜心追求内心生活,试图寄情山水而逃避现实的本意,也在客观上起了粉饰现实的消极作用。

王维还写过一些赠别友人的抒情绝句,以《送元二使安西》(又称《渭城曲》)和《送沈子福归江东》最为著名。前者以构思精巧、出语不凡为世人称道,明人胡应麟《诗薮》将它誉为唐人绝句之冠。

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写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此后,“诗中有画”成了对王维诗艺术性的定评,它主要指的是王维的山水诗。王维的山水诗语言凝练、明快,音律响亮、和谐,构思独具匠心,巧妙自如,往往以淡淡几笔勾勒出鲜明的画面,表现出优美的意境。“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汉江临眺》)、“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终南山》)等,都显示了诗人运用语言艺术再现自然景物的卓越能力。由于诗人善于捕捉自然景物的形象特征和动态,因而诗中的意境能给人以浑然一体、和谐统一的印象。王维继南北朝诗人谢灵运之后,把山水诗创作提高到前人无法比拟的新水平之上,赋予山水诗以崭新的面貌,并表现了诗人自身的思想性格,从而使自己成为盛唐山水诗派的魁首,成为在古代山水诗创作方面独树一帜的开一代风气的大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