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德罗(1713—1784),罗是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作家和文艺理论家。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剪刀商家庭。父亲送他入教会学校,希望他成为教士;后要他学法律或医学。但狄德罗不感兴趣,他要当作家。因此中学毕业后即从事工作,在巴黎做家庭教师,并给出版商翻译文稿。第一部著作《哲学思想录》(1746)因批评宗教和教会,被巴黎法院焚毁。《供非盲人读的论盲人书》(1749)是一部无神论著作,触犯当局,被捕入狱。出狱后与达朗贝尔合作,编辑撰写《百科全书》,并以此作为终生事业。二十年间撰写了关于哲学、文学、史学的条目一千多条。同时,写了很多戏剧理论和艺术批评方面的著作文章。一七七三年应俄国女皇卡捷琳娜二世邀请访问莫斯科,企图劝她接受启蒙思想,尝试失败。第二年回国。健康状况不好,但一直努力写作到最后。临终前一天主教士劝他放弃无神论,他愤怒地拒绝了。狄德罗写了《对自然的解释》、《关于物质和运动的哲学原理》等一系列无神论和唯物主义的著作。他在美学、戏剧理论和小说创作上都有重要贡献。在他所建立的现实主义的美学体系中,提出了“真”、“善”、“美”统一的理论,并认为艺术中的“美”相当于生活中的“真”。他首先提出了“严肃的戏剧”(即后世的“正剧”)的理论,强调戏剧必须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应当具有教育意义;同时创作了两部“严肃的戏剧”:《私生子》(1757)和《一家之主》(1758)。在文学方面的突出成就是三部小说。书信体小说《修女》(1760)通过少女苏姗娜的自述,写出了她的不幸,揭露了修道院的阴森可怕、惨无人道和虚伪腐败。对话体小说《拉摩的侄儿》是狄德罗最著名的小说(写于一七六二年,歌德曾把它译成德文,一八〇五年出版,一八二三年回译成法文,一八九〇年发现原文)。马克思称之为“无与伦比的杰作”,恩格斯称之为“辩证法的杰作”。小说通过对话的独特形式塑造了拉摩的侄儿的艺术形象,这是一个寡廉鲜耻但又观察敏锐的资产阶级无行文人的典型,是“高傲与卑鄙、才智和愚蠢的混合物”。他是一个有天赋的音乐家,却穷困潦倒、流落街头;他对人生、社会有透彻的认识,但却自甘堕落,做一个食客,早上的第一件事就是想午间在谁家吃饭;他虽有理性,却不惜卑躬屈膝、阿谀奉迎、接受侮辱、充当富人的小丑,装疯卖傻。他之所以毁灭天才、玩世不恭,是现存社会造成的。他的形象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衰落,更反映了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心理特征:即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小说具有很强的揭露性。对话体小说《定命论者雅克和他的主人》(1773)以雅克与主人的漫游为基本情节,中间穿插一些旅途见闻,雅克的口头禅是人生在世的一切遭遇“都是上天注定的”,作家对宿命论进行了绝妙的讽刺。主人昏庸无能,仆人聪明机智,贵族、教士道德败坏。小说以对话为主,夹叙夹议,妙趣横生,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