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藏

【生卒】:643—712

【介绍】:

唐代高僧,佛教华严宗的实际创始人。原籍西域康居(今苏联乌兹别克共和国撒马尔罕一带)人,所以也称“康藏法师”。后来因为武则天封他为“贤首”,后人也尊称为“贤首大师”。他17岁时,依止灵华寺智俨学华严,前后九年。智俨临终时,嘱咐弟子道成、薄尘说,法藏很留意《华严经》,能够无师自悟,绍隆遗法。咸亨元年(公元670年)武则天舍住宅为大原寺度僧时,他才出家受沙弥戒。从此以后,法藏就长期从事讲经与译经工作。他依据日照从印度带来的梵文本中,有《华严经》的“入法界品”,补足晋译《华严经》的脱文,并参加实叉难陀重新翻译《华严经》工作。后来又参加义诤和提玄般若的译场,并为提玄般若译出的《华无差别论》作疏,借以发挥新义,可见法藏与《华严经》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依据《华严经》创“四法界”、“六相”、“十玄门”等理论。他把“一真法界”即一种超物质的精神本体当作唯一的真实存在,认为客观世界没有自己的物质基础,呈现于人们面前的只不过是一些“幻相”而已。因此,他主张物质世界是虚幻的,精神性的本体是真实的。他的学说具有客观唯心主义的倾向。法藏曾讲说经文达三十几遍,著述一百多卷。除了《华严经探玄记》以外,还有《五教章》、《金狮子章》、《华严经指归》、《起信论义记》、《华严义海百门》、《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