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罗曼诺夫王朝第四代沙皇彼得·阿列克塞也维奇·罗曼诺夫(1672-1725)在位期间进行的一系列改革,进一步巩固了沙皇专制制度,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改变了俄国落后面貌,使俄国一跃而为欧洲强国。彼得生于1672年5月30日,十岁被拥立为沙皇。1689年粉碎了帮助摄政的异母姐姐索菲娅发动的政变后上台亲政。彼得执政时,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国内市场迅速扩大,城乡商品流通空前活跃,大地主和大商人迫切要求向外扩张市场,把多余的粮食和手工业品推销出去。正是适应这一要求,1697年彼得化名米哈伊洛夫随俄国大使团去荷兰、英国和奥地利访问。他这次出访的目的有二:寻求缔结反土同盟,夺取黑海出海口;学习西欧先进科学技术,强化俄国经济、军事实力。第一个目的没有达到,第二个目的在他归国后被放到首要的议事日程,在俄国推行欧化政策,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在经济方面,彼得通过贷款和提供劳动力等优惠办法,大力发展冶金、纺织和造船工业。到1725年,俄国手工工场由原来的二十一个发展到近二百四十个,为俄国奠定了工业基础。为了促进国内商品流通,彼得征召了数以万计的农奴开凿运河,建设通商口岸,发展集市贸易,扩大国内市场。在繁荣国内经济的基础上,彼得实行保护关税政策,奖励输出,限制输入。到彼得执政末期,外贸输出额等于输入额的两倍。军事改革是彼得改革的重点。彼得通过征兵、造船、造炮等一系列措施,组建了一支由二十万人构成的多兵种(包括步、骑、炮、工)正规军和一支由四十八艘战舰,大批快艇及近三万名水兵组成的海军舰队。为了培养俄国自己的专门人材,彼得决定建立造船,航海,炮兵,医护,矿业等各类专科学校。他派留学生出国学习,聘请外国专家来俄国执教,以便迅速提高俄国科学技术水平。彼得甚至规定贵族子弟必须上学,必须学会算术和一门外语,否则剥夺贵族的全部特权。为了提高国家行政效率,彼得加强了中央集权,把政治管理和宗教事务控制在自己手中。彼得还采取措施废除不称职的贵族官吏,从出身贫贱者中选用大批能人,从而保证了彼得的改革路线得以顺利进行。彼得的改革充满着新旧势力的剧烈斗争。彼得的长子阿列克塞代表一切旧势力,企图发动政变破坏改革,但彼得铁面无情,把阿列克塞处以死刑。
彼得一世改革对俄国历史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彼得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巩固沙皇制度,扩大俄国霸权。他把改革的成果用到了发动对外战争上,同瑞典打了长达二十一年(1700-1721年)的北方战争,从瑞典手里夺得了芬兰湾和波罗的海沿岸大片土地,推开了俯视西欧的“窗户”。1821年10月,枢密院封彼得为“大帝”,俄国国号正式改为俄罗斯帝国。而彼得并不以此为满足,又挥师南下,发动了对土耳其的战争,但遭到了失败。同时,他还派兵侵入中亚,进军西伯利亚,妄图染指中国黑龙江流域。彼得一生中绝大多数时间都在征战中渡过,这个不知和平为何物的沙皇于1825年1月28日在彼得堡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