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革命军

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后,两党合作创建黄埔军校,全称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1926年2月改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校址广州黄埔。自建立黄埔军校起,学习苏联红军制度,开始建军。该校为国民革命军输送骨干。国民革命军建立于1925年8月,由黄埔军校毕业学员和国民政府所辖的粤军、湘军、滇军、援鄂军、桂军等,统一改编而成。到北伐战争开始时,共编成国民革命军八个军。第一军军长蒋介石,后为何应钦;第二军军长谭延闿;第三军军长朱培德,第四军军长李济深;第五军军长李福林;第六军军长程潜;第七军军长李宗仁,第八军军长唐生智。各军设各级党代表和政治部,许多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担任政治工作领导,但极少直接掌握军事指挥权。国民革命军是国民政府的武力支柱,在巩固革命根据地中立下战功。1926年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先后打败吴佩孚、孙传芳等的北洋军阀部队,取得伟大胜利。北伐中,国民革命军扩充到四十多个军。此时期的国民革命军是革命的武装。

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南京国民政府的军队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的名称,但不从事革命战争和保卫人民;作为南京反革命政府的武力支柱,主要从事“围剿”红军和各派军阀内部混战。到抗战爆发前为止,对红军大规模的“围剿”有五次,军阀间战争规模大的有蒋桂阎冯对奉系的“北伐”,蒋与阎冯桂的中原大战等。这些战争造成了中国人办物力的巨大损失,并给日本帝国主义侵入中国以可乘之机。这时,国民革命军内的革命分子被捕杀或自行脱离,革命传统丧失,成为与旧军阀没有本质差别的新军阀部队。但与北洋军阀部队相比,训练、装备现代化程度高,打着“三民主义”旗号,其作战能力和政治欺骗性都是北洋军阀部队所不能比拟的。

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国共两党重新合作,共产党领导的关内红军改称国民革命军。两党领导的军队分别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对日作战,分工合作。抗日战争时期的国民革命军是中华民族抗日的武装部队,曾为抗日立下战功。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发动内战,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国民革命军成为国民党进行反革命内战的工具。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全国大陆,国民革命军残部逃往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