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的散文

周作人(1885—1967),鲁迅的胞弟,字启明,曾用知堂、岂明、周遐寿笔名。早年留学日本,和鲁迅共译出版《域外小说集》。“五四”时期任北京大学教授,新文学运动发轫后,发表《人的文学》(1918)、《平民文学》(1919),反对封建旧文学,提倡新文学,译介外国进步文学,创作白话新诗等,都产生过积极的较大的影响。

周作人主要以散文创作著称,是语丝社最有影响的散文作者之一。第一个十年所写散文,分别收在《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泽泻集》、《谈龙集》、《谈虎集》等文集中。周作人认为散文,“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其取材相当广泛,有涉笔时事的,如斥责嘲讽封建军阀武力镇压爱国群众、摧残言论自由,抗议国民党的屠杀政策(如《沉默》、《关于三月十八日的死者》、《碰伤》、《吃烈士》、《偶感》等),有批判纲常名教、封建迷信的(如《古文学》、《上下身》、《祖仙崇拜》、《萨满教的礼教思想》等),这类文章没有难奈的愤懑,不用激烈的言辞,往往在淡泊的叙述中,夹以幽默的笔调,达到讽刺的效果。其谈文艺问题,评价文学作品的(如《诗的效用》、《文艺的统一》、《沉沦》、《魔侠传》等)文章,使随笔式散文与说理性论文相糅合,让读者在轻松中获得理性的认识。周作人的散文更多的是描述日常生活、回忆往事的(如《苦雨》、《怀旧》、《乌篷船》、《故乡的野菜》、《北京的茶食》、《谈酒》等),其文笔同样静穆冲淡,徐缓质朴。周作人的散文知识性强,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历史文学,风土人情等等,广征博引,娓娓而谈,具有幽默感和朴素的诗意。郁达夫曾就鲁迅和周作人他们第一个十年的散文作过比较,他说:“鲁迅的文体简炼得象一把匕首,能以寸铁杀人,一刀见血。重要之点,抓住了之后,只消三言两语就可以把主题道破。”周作人的文体“来得舒徐自在,信笔所至,初看似乎散慢支离,过于繁琐!但仔细一读,却觉得他的漫谈,句句含有分量”(《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周作人曾援引戈尔特堡批评霭理斯“叛徒与隐士”并存的话以自诩。如果说,五四时期,他的散文中叛徒色彩较多,那么二十年代后期,则隐士气味更浓。他鼓吹“费厄泼赖”精神,受到鲁迅批评,但并未改变立场,并一味追求闲情逸致,鼓吹“闭户读书”(《闭户读书论》);三十年代在国民党血腥统治下,同林语堂鼓吹“幽默”、“闲适”的小品文,抗日战争时期附逆日伪,成为民族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