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诗文

元代的诗文作家和生活在市井勾栏的戏曲作家相比,无论在生活道路上还是在创作道路上都有明显的不同。他们多数地位较高,脱离现实,创作的题材偏重于生活琐事、酬世赠答,作品的主题则多为官场得失、人世悲欢的慨叹,消极避世,意义不大。创作上也是“规唐抚宋”,模拟前人。因而元代诗文的成就,不仅比不上当时新兴的戏曲,就是和宋代的诗文相比也显得光彩暗淡。然而在元代民族歧视政策的压迫下,汉族文人的地位已经下降,所以他们的诗文作品往往会曲折地流露出对宋朝故国的怀念,同时也有少数作家的作品接触到民生疾苦,揭露了统治阶级的罪恶。元初的诗文作家大都经历过社会的动乱,所以作品内容较为充实。成就较高的是刘因。刘因(1249-1293)字梦吉,号静修,容城(今河北徐水)人。出身于儒学世家。曾精研理学,以授徒为业。至元十九年(1282)被征召为赞善大夫,不久借母病辞归。至元廿八年,再征为集贤学士,不就。元世祖称之为“不召之臣”。后二年卒于家。著有《静修集》。他的诗多故国之思和感时伤世之作。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他虽然生于北方,却对南宋很有感情。宋亡以后,他写了不少诗,曲折地表示了悼念。有的是借咏物来抒发自己对故国的怀念,如《观梅有感》、《海南鸟》等。有的是借咏史来表现这种感情,如《桃源行》、《书事》、《白马篇》等等。《白沟》一诗更揭示了宋朝亡国的教训,指出宋的积弱有自,非至南渡始。他还写过一些题画诗与山水诗,也曲折地抒发了自己的感慨。在艺术上,他的诗深受元好问的影响。有人称之为“风格高迈而比兴深微”。他的散文也有一定成就,然而道学气较浓,不足与诗作相比。元初的著名诗人还有耶律楚材、赵孟頫等。延祐以后,元代的诗文创作号称繁盛,有所谓“四大家”的虞集(1270-1348)、杨载(1271-1323)、范梈(1272-1330)、揭徯斯(1274-1344)。他们被尊为文坛领袖,“声名满天下”。虽然也偶有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但总的说来,他们的作品大都题材狭窄,内容空泛。艺术上也多模拟而少创造,所以成就不高。这时期较有成就的是蒙族诗人萨都刺。萨都剌(1272-?)字天锡,号直斋,本姓答失蛮氏。祖父因功留镇云、代,遂居雁门。泰定四年进士,官至河北廉访经历。他的诗宗晚唐温李,当时以宫词、艳情乐府著称。但也有清丽俊逸、豪迈奔放之作。如《上京即事》十首,写出了塞外风光与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开拓了唐代边塞诗未有的新意境。也有些诗对统治阶级有所揭露,对人民的苦难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如《鬻女谣》、《早发黄河即事》,都用贫富对比的手法,表现了封建社会的阶级矛盾。《过居庸关》不仅揭露边关战事频仍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也强烈地表现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他的词的成就比诗更高,风格近似苏、辛。〔念奴娇〕《登石头城》,表现了他词风的特色。这首词不但韵依苏词,基调和境界也很相近。〔满江红〕《金陵怀古》则熔铸了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与《石头城》二诗的意境,又能点染新辞,也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元末,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遍及大江南北。这动荡的社会现实不能不对知识分子有所影响。因而一些作家就表现出更多的对社会的关心,对黑暗现实的愤激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具有代表性的作家是王冕和杨维桢。王冕(1300?-1359)字元章,别号煮石山农,浙江诸暨人。出身农家,自幼苦学,后被学者韩性收为弟子。应进士试,屡不第,遂下东吴,入淮楚,北至大都,见天下大乱,遂归隐田间。他的画和篆刻在当时负有盛名。著有《竹斋集》。他写了不少反映现实的诗,描绘了江南人民在灾害频仍之下的悲惨图景,表达了诗人的深切同情。如《江南民》写差役、兵灾之下人民的苦难。《伤亭户》写一个盐亭工人在课税催逼之下全家丧亡的悲剧。此外还有《痛哭行》、《南风热》、《悲苦行》等。王冕还有些诗直接抨击了元代统治者。如《冀州道中》指责了蒙古统治者对汉族文化的摧残。《盘车图》指斥了统治者对江南人民的掠夺。也有些作品表现了诗人的气节,曲折地表达了民族意识。如《劲草行》、《墨梅》等等。王冕的诗取法李杜,诗风朴直豪放,一洗元末空调缛丽的诗风。杨维桢(1296-1370)字廉夫,号铁崖,别号铁笛道人,会稽人。泰定四年进士。曾任天台县尹,江西仁学提举。有诗集《铁崖古乐府》。他的作品不同流俗,立意奇诡,追求险僻,因此被称为“铁崖体”。他的五、七绝,多模仿南朝民歌和刘禹锡的竹枝词,很有民歌风味。他也有些作品具有现实意义,如《海乡竹技词》、《盐商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