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邓禹传》译文赏析

邓禹传

【题解】

邓禹,字仲华,汉族,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位居云台二十八将之首。客观地说,他的军事才能不如吴汉、贾复等人,其所以居中兴功臣之首,盖以运筹帷幄之功,以及极高的政治觉悟。邓禹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所筹划的战略方针,为刘秀在身处弱势的情况下夺取天下,指明了方向。因而,邓禹位居云台二十八将之首,实属名至实归。

【原文】

邓禹字仲华,南阳新野人也。年十三,能诵诗,受业长安。时帝亦游学京师,禹年虽幼,而见帝知非常人,遂相亲附。数年归家。及汉兵起,更始立,豪杰多荐举禹,禹不肯从。及闻帝安集[1]河北,即杖策[2]北渡,追及于邺。

帝见之甚欢,谓曰:“我得专封拜,生远来,宁欲仕乎?”禹曰:“不愿也。”帝曰:“即如是,何欲为?”禹曰:“但愿明公威德加于四海,禹得效其尺寸,垂功名于竹帛耳。”帝笑,因留宿闲语。禹进说曰:“更始虽都关西,今山东未安,赤眉、青犊之属,动以万数,三辅假号[3],往往群聚。更始既未有所挫,而不自听断,诸将皆庸人屈(崛)起,志在财币,争用威力,朝夕自快而已,非有忠良明智,深虑远图,欲尊主安民者也。四方分崩离析,形势可见。明公虽建藩辅之功,犹恐无所成立。于今之计,莫如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以公而虑天下,不足定也。”帝大悦,因令左右号禹曰邓将军。常宿止于中,与定计议。

【注释】

[1]安集:安抚,召集。

[2]杖策:驱马加鞭。

[3]假号:借号称王。

【译文】

邓禹,字仲华,南阳郡新野县人。十三岁时,就能诵《诗》,在长安从师学习,当时光武帝也游学京师,邓禹虽年幼,但见到光武帝后就知道他不是一位普通人,就与他亲近交往。数年后回家。等到汉兵起,更始即位,豪杰们多荐举邓禹,邓禹不肯相从。后来听说光武帝在河北招兵买马,邓禹就驱马北渡黄河,追光武帝到邺县。

光武帝见到邓禹很喜欢,对邓禹说:“我有封拜官吏的特权,你远道而来,难道是想做官吗?”邓禹说:“不愿做官。”光武帝说:“既然这样,你想干什么呢?”邓禹说:“但愿明公威德加于四海,我得为明公效尺寸之力,垂功名于史册哩。”光武帝大笑,就留他睡觉闲聊。邓禹进言说:“更始虽然定都关西,但现在山东(崤山以东)没有安定,赤眉、青犊之流,动辄以万数,在三辅一带群聚,往往假借名号称王称霸。更始既没有挫败过他们,而他们也不听指挥裁决,各将领都是些庸人崛起,志在发财,争用威力,图一时快乐罢了,并没有忠良明智,深谋远虑,真想尊重主上安抚百姓的。四方分崩离析,形势清楚可见。明公虽然建立了辅佐王室的功劳,恐怕也难成大业。为今之计,不如延揽四方英雄,务必取悦民心,建立高祖的伟业,拯救百姓万民的生命。以明公的德才,是足可以平定天下的。”光武帝非常高兴,因此让左右的人称邓禹为邓将军。让他住宿在帐中,共同商定策略计划。

【原文】

及王郎起兵,帝自蓟至信都,使禹发奔命,得数千人,令自将之,别攻拔乐阳。从至广阿,帝舍城楼上,披舆地图,指示禹曰:“天下郡国如是,今始乃得其一。子前言以吾虑天下不足定,何也?”禹曰:“方今海内淆乱,人思明君,犹赤子之慕慈母。古之兴者,在德薄厚,不以大小。”帝悦。时任使诸将,多访于禹,禹每有所举者,皆当其才,光武帝以为知人。使别将骑,与盖延等击铜马于清阳。延等先至,战不利,还保城,为贼所围。禹遂进与战,破之,生获其大将。从帝追贼至蒲阳,连大克获,北州略定。

及赤眉西入关,更始使定国上公王匡、襄邑王成丹、抗威将军刘均及诸将,分据河东、弘农以拒之。赤眉众大集,王匡等莫能当。帝筹赤眉必破长安,欲乘(衅)[4]并关中,而方自事山东,未知所寄,以禹沉深有大度,故授以西讨之略。乃拜为前将军持节,中分麾下精兵二万人,遣西入关,令自选偏裨以下可与俱者。于是以韩歆为军师,李文、李春、程虑为祭酒,冯愔为积弩将军,樊崇为骁骑将军,宗歆为车骑将军,邓寻为建威将军,耿为赤眉将军,左于为军师将军,引而西。

【注释】

[4]乘衅:利用机会,趁空子。

【译文】

等到王郎起兵,光武帝从蓟州到信都,派邓禹在各郡国征发骁勇之士,得数千人,令他亲自率领,另去攻打乐阳县。邓禹跟光武帝到广阿,光武帝住在城楼上,打开地图,指示邓禹说:“天下的郡国这样多,如今仅得了一个,你以前说以我的德才足可以平定天下,为什么呢?”邓禹说:“现在海内混乱,人们思念明君,就像婴儿思慕慈母一样。古代兴大业得天下的,在于德的厚薄,而不是土地的大小。”光武帝听了非常高兴。当时任用将领,多访问于邓禹,邓禹所荐举的人才,都能才职相称,光武帝认为邓禹知人。派他另率骑兵,与盖延等击铜马于清阳。盖延等先到,战不利,退回保城,被贼所困,邓禹进兵与贼战,把贼兵打败,活捉了他们的大将。邓禹跟从光武帝追贼到蒲阳,连战连胜,北州大致平定。

等到赤眉军西入关,更始派定国上公王匡、襄邑王成丹、抗威将军刘均及诸将,分别据守河东、弘农郡以相抵抗。赤眉部众很快聚集,王匡等抵挡不住,光武帝预计赤眉军必破长安,想乘隙吞并关中,而他自己刚好忙于平定山东(崤山以东),不知把西征的事寄托谁好,考虑到邓禹深沉有大将风度,所以授以西讨的战略。就拜邓禹为前将军持节,平分麾下精兵二万人,派遣他西入关,令邓禹自己挑选将佐以下可跟他一起西征的人选。于是以韩歆为军师,李文、李春、程虑为祭酒,冯愔为积弩将军,樊崇为骁骑将军,宗歆为车骑将军,邓寻为建威将军,耿为赤眉将军,左于为军师将军,引军西去。

【原文】

建武元年正月,禹自箕关将入河东,河东都尉守关不开,禹攻十日,破之,获辎重千余乘。进围安邑,数月未能下。更始大将军樊参将数万人,度(渡)大阳欲攻禹,禹遣诸将逆击于解南,大破之,斩参首。于是王匡、成丹、刘均等合军十余万,复共击禹,禹军不利,樊崇战死。会日幕(暮),战罢,军师韩歆及诸将见兵势已摧,皆劝禹夜去,禹不听。明日癸亥,匡等以六甲穷日不出,禹因得更理兵勒众。明旦,匡悉军出攻禹,禹令军中无得妄动。既至营下,因传发诸将鼓而并进,大破广。

匡等皆弃军亡走,禹率轻骑急追,获刘均及河东太守杨宝、持节中郎将弭缰,皆斩之,收得节六,印绶五百,兵器不可胜数,遂定河东。承制拜李文为河东太守,悉更置属县令长以镇抚之。是月,即位于鄗[5],使使者持节拜禹为大司徒。策曰:“制诏前将军禹:深执忠孝,与朕谋谟帷幄,决胜千里。孔子曰:‘自吾有回,门人日亲。’斩将破军,平定山西,功效尤着。百姓不亲,五品不训,汝作司徒,敬敷五教,五教在宽。今遣奉车都尉授印绶,封为酂侯,食邑万户。敬之哉!”等禹时年二十四岁。

【注释】

[5]鄗(hào):在今河北柏乡县北。

【译文】

建武元年(25)正月,邓禹自箕关将入河东郡,河东郡都尉守关不开,邓禹连攻十天,破关,缴获辎重一千多车。进围安邑,几个月没能攻下。更始大将军樊参率领数万人,渡过大阳准备进攻邓禹,邓禹派遣诸将迎击于解县南面,大破樊参军,斩樊参首级。于是王匡、成丹、刘均等合军十多万,再共同击邓禹,邓禹军不利,樊崇战死。正好日暮,战事已罢,军师韩歆及诸将看到兵势已受到摧残,都劝邓禹乘夜离去,邓禹不听。第二天癸亥,王匡等认为,癸亥属于六甲凶日,整天没有出兵,邓禹因此得以整理兵器,重新调整部队。第二天早晨,王匡全军出攻邓禹,邓禹下令军中不得妄动:王匡军既到营下,邓禹传令诸将鼓噪并进,大破王匡军。王匡等都弃军逃走,邓禹率轻骑急追,俘获刘均及河东太守杨宝、持节中郎将弭缰,都杀了,收缴符节六个,印绶五百,兵器不可胜数,于是平定了河东郡。

当月,光武帝在鄗地即位,派遣使者持节拜邓禹为大司徒。封官的命令说:“诏令前将军邓禹:深执忠孝,与我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孔子说过:‘自从我有了颜回,弟子们日益亲密。’斩将破军,平定山西,功勋尤着。如果百姓不亲,缺少仁、义、礼、智、信五常的训导,你作为司徒,应对百姓施行五常的教化,五常的教化在于宽厚。今派遣奉车都尉授你印绶,封为酂侯,食邑万户。”邓禹这时只有二十四岁。

【原文】

遂渡汾阴河,入夏阳。更始中郎将左辅都尉公乘歙,引其众十万,与左冯翊兵共拒禹于衙,禹复破走之,而赤眉遂入长安。是时三辅连覆败,赤眉所过残贼,百姓不知所归。闻禹乘胜独克而师行有纪,皆望风相携负以迎军,降者日以千数,众号百万。禹所止辄停车住节,以劳来之,父老童稚,重发戴白,满其车下,莫不感悦,于是名震关西。帝嘉之,数赐书褒美。

诸将豪杰皆劝禹径攻长安。禹曰:“不然。今吾众虽多,能战者少,前无可仰之积,后无转馈之资。赤眉新拔长安,财富充实,锋锐未可当也。夫盗贼群居,无终日之计,财谷虽多,变故万端,宁能坚守者也?上郡、北地、安定三郡,土广人稀,饶谷多畜,吾且休兵北道,就粮养士,以观其弊,乃可图也。”于是引军北至栒邑。禹所到,击破赤眉别将诸营保,郡邑皆开门归附。西河太守宗育遣子奉檄降,禹遣诣京师。

帝以关中未定,而禹久不进兵,下敕曰:“司徒,尧也;亡贼,桀也。长安吏人,遑遑无所依归。宜以时进讨,镇慰西京,系百姓之心。”禹犹执前意,乃分遣将军别攻上郡诸县,更征兵引谷,归至大要。遣冯愔、宗歆守栒邑。二人争权相攻,愔遂杀歆,因反击禹,禹遣使以闻。帝问使人:“愔所亲爱为谁?”对曰:“护军黄防。”帝度愔、防不能久和,势必相忤,因报禹曰:“缚冯愔者,必黄防也。”乃遣尚书宗广持节降之。后月余,防果执愔,将其众归罪。更始诸将王匡、胡殷等皆诣广降,与共东归。至安邑,道欲亡,广悉斩之。愔至洛阳,赦不诛。

【译文】

于是邓禹渡过汾阴河,进入夏阳县。更始中郎将左辅都尉公乘歙,带其部众十万,与左冯翊兵共同拒邓禹于衙县,邓禹再次将其攻破赶走,而赤眉军就进入长安。这时三辅的军队接连覆败,赤眉军所过之处残暴掠夺,百姓不知所归。听说邓禹每每乘胜独克而部队纪律严明,于是都望风携老扶幼迎接邓禹军队,归从的日以千数,大众号称百万。邓禹每到之处,常停车住节,慰劳问好,父老童稚,白发垂髻,挤满在他车下,莫不感激欢乐,于是邓禹名震关西。光武帝非常满意,几次写信赞扬他。

诸将豪杰都劝邓禹直接攻长安。邓禹说:“不行。现在我部众虽多,但能打仗的却少,前面没有可依赖的积蓄,后面也没有可供转运的资财。赤眉军刚刚攻取长安,财富充实,士气锐不可当。然而盗贼群居,无整天的打算,财谷虽多,变故万端,哪能坚守下去呢?上郡、北地、安定三郡,地广人稀,谷米牲畜多,我们暂时整军北道,就粮养士,以观察赤眉军的弱点,才可以设法进攻他们!”于是引军北至栒邑县。邓禹所到之处,击破赤眉军别将诸营保,郡县都开门归附。西河太守宗育遣儿子手奉邓禹晓谕各地的文书归降,邓禹派遣他到国都去。

帝以关中未定,而邓禹又久不进兵,就下达命令说:“司徒,是尧;亡贼,是桀。长安的官吏民众,惶惶无所依归。应掌握时机进讨,安定抚慰西京,以维系百姓的心。”邓禹还是坚持前面的意见,就分遣将军另行攻打上郡诸县,更征集兵力引进粮食,回到大要县。派遣冯愔、宗歆守栒邑。二人争权互相攻打,冯愔杀了宗歆,并反击邓禹,邓禹派使者报告光武帝。帝问使者:“冯愔最亲爱的是谁?”使者说:“是护军黄防。”光武帝猜度冯愔和黄防不能久和,势必反目。于是告诉邓禹说:“逮捕冯愔的,必是黄防。”于是派遣尚书宗广拿着符节招降黄防。后月余,黄防果然逮捕冯愔,率领其部众归降。更始诸将王匡、胡殷等都到宗广处投降,与宗广一起东归。到了安邑,王匡等想中途逃跑,宗广把他们都杀了。冯愔到洛阳,赦免不杀。

【原文】

二年春,遣使者更封禹为梁侯,食四县。时,赤眉西走扶风,禹乃南至长安,军昆明池,大飨士卒。率诸将斋戒,择吉日,修礼谒祠高庙,收十一帝神主[6],遣使奉诣洛阳,因循行园陵,为置吏士奉守焉。

禹引兵与延岑战于蓝田,不克,复就谷云阳。汉中王刘嘉诣禹降。嘉相李宝倨慢无礼,禹斩之。宝弟收宝部曲击禹,杀将军耿。自冯愔反后,禹威稍损,又乏食,归附者离散。而赤眉复还入长安,禹与战,败走,至高陵,军士饥饿,皆食枣菜。帝乃征禹还,敕曰:“赤眉无谷,自当来东,吾折捶笞之,非诸将忧也。无得复妄进兵。”禹惭于受任而功不遂,数以饥卒徼战,辄不利。三年春,与车骑将军邓弘击赤眉,遂为所败,众皆死散。事在《冯异传》。独与二十四骑还诣宜阳,谢上大司徒、梁侯印绶。有诏归侯印绶。数月,拜右将军。

延岑自败于东阳,遂与秦丰合。四年春,复寇顺阳间。遣禹护复汉将军邓晔、辅汉将军于匡,击破岑于邓。追至武当[7],复破之。岑奔汉中,余党悉降。

【注释】

[6]神主:供奉的牌位。

[7]武当:今河北神农架武当山。

【译文】

建武二年(26)春,遣使者改封邓禹为梁侯,食邑四县。这时赤眉军西走扶风,邓禹军往南至长安,驻军昆明池,用酒食大宴士卒。率领诸将军沐浴更衣斋戒,选择吉日,遵守礼仪祭祀高祖庙,收了十一帝的神主,派使者捧到洛阳,因而巡视园陵,特安置官吏士卒奉祀守陵。邓禹率兵与延岑战于蓝田,不胜,再就食云阳。汉中王刘嘉到邓禹处投降。刘嘉相李宝傲慢无礼,邓禹把他杀了。

李宝的弟弟收集李宝部众击邓禹,杀了将军耿。自从冯愔反邓禹以后,邓禹的威望受到损害。这时赤眉军再次还入长安,邓禹与之战,败走,到了高陵,军士饥饿,都吃枣、菜度日。光武帝于是召邓禹回来,诏令说:“赤眉缺粮,自然会向东而来,我只要折断策马的杖去鞭打他就可把他打败。不是诸将值得忧虑的,不要再妄动进兵。”邓禹以受任而功不成为惭愧,几次驱饥饿之兵去征战,都不能得胜。

建武三年(27)春,与车骑将军邓弘击赤眉,被赤眉打败,部众死的死散的散,独与二十四骑还归宜阳,归还大司徒、梁侯印绶以谢罪。诏命还梁侯印绶。数月,拜右将军。

延岑自败于东阳,就与秦丰合作。建武四年(28)春,延岑再侵犯顺阳一带。光武帝派邓禹保护复汉将军邓晔、辅汉将军于匡,击破延岑于邓。追到武当,再次打败延岑。延岑逃奔汉中,余党都投降了。

【原文】

十三年,天下平定,诸功臣皆增户邑,定封禹为高密侯,食高密、昌安、夷安、淳于四县。帝以禹功高,封弟宽为明亲侯。其后左右将军官罢,以特进奉朝请。禹内文明,笃行淳备,事母至孝。天下既定,常欲远名势。有子十三人,各使守一艺。修整闺门,教养子孙,皆可以为后世法。资用国邑,不修产利。帝益重之。中元元年,复行司徒事。从东巡狩,封岱宗。

显宗即位,以禹先帝元功,拜为太傅,进见东向,甚见尊宠。居岁余,寝疾。帝数自临问,以子男二人为郎。永平元年,年五十七薨,谥曰元侯。

……论曰:“夫变通之世,君臣相择,斯最作事谋始之几也。邓公嬴粮徒步,触纷乱而赴帝,可谓识所从会矣。于是中分麾下之军,以临山西之隙,至使关河响动,怀赴如归。功虽不遂,而道亦弘矣!及其威损栒邑,兵散宜阳,褫龙章[8]于终朝,就侯服以卒岁,荣悴交[9]而下无二色,进退用而上无猜情,使君臣之美,后世莫窥其间,不亦君子之致为乎。”

【注释】

[8]褫(chǐ):剥夺。龙章:指得专征伐的大将之旗。

[9]荣悴交:得意失意交替出现。比喻人世的盛衰。

【译文】

建武十三年(37),天下平定,各功臣都增加了户邑,正式封邓禹为高密侯,食高密、昌安、夷安、淳于四县的赋税。光武帝以邓禹功高,封邓禹弟邓宽为明亲侯。后来左右将军的职衔撤销了,按特进朝见皇帝。邓禹内尚文明,行为忠厚淳朴而且周密,服侍母亲非常孝顺。天下已经平定,常常想疏远名势。有子女十三人,让他们各掌握一门技艺。整饬家规,教养子孙,都可以成为后世的楷模。一切用度都取之于封地赋税,不修私产不谋私利,因此光武帝更加尊重他。中元元年(56),再代理司徒职务。邓禹从光武帝巡视山东,到泰山筑坛祭天。

显宗即位,因邓禹是先帝元勋,拜为太傅,朝见时令他东向站立尊如宾客,甚见尊崇。居岁余,卧病,皇帝几次亲临问候。永平元年(58),邓禹年五十七岁逝世,谥号“元侯。”

史官评论说:在变动的年代,君臣互相选择,这是作事最初谋划时的关键。邓公挑着粮食徒步奔走,在纷乱中独奔光武帝,可以说是知其所从、明其所会的了。于是中分一半的军队,以击山西的空隙,致使河东关西震动,投奔到他麾下来的人如回到了家里一样。功业虽没有完成,道义德行却得到了弘扬。后来虽威损栒邑,兵散宜阳,上交了司徒的印绶,但仍以侯爵卒其岁月,得意失意交替出现,始终无二色,封官晋爵,失意回朝光武帝对他始终没有猜疑,使君臣之美,后世看不到一点瑕疵和隔阂,这难道不是仁人君子的最完美的作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