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左丘失明,阙有《国语》》赏析

左丘失明,阙有《国语》

【概说】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史,共21卷,分《周语》、《鲁语》、《齐语》、《晋语》、《郑语》、《楚语》、《吴语》、《越语》八部分,记叙了西周穆王二年(前990)起到东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共538年各国的历史。全书由各国的史料编纂而成,记叙各有侧重。其中,《周语》记载最详备,其余各国都是侧重在某些人物和事件上。由于《国语》内容上接近《左传》,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又有《春秋外传》之称。

《国语》的文字质朴简练,其文学成就虽不及《左传》,但也是先秦时期一部重要的散文着作。

《国语》的作者没有定论,但相传出于左丘明之手。一般的看法是,《国语》的成书有一个过程,最初是左丘明传诵,然后是时人传习,又经他人的改编、润色而成。成书时代大约在战国初年。

【故事锦囊】

左丘明是春秋时鲁国的史学家,双目失明。西汉时期,司马迁在《史记》中最先提到《国语》的作者是左丘明。

《国语》比较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的一些史实,可作为《春秋》重要的补充。《召公谏厉王弭谤》就是其中的名篇。

西周的时候,周厉王统治残暴。召公对厉王说:“百姓忍受不了这样的暴政了!”厉王不仅不悔改,反而派人监视那些指责朝政的人,一旦发现,就把他们抓来杀掉。从此,百姓都不敢说话了,就算是在路上遇见,也只是以眼神示意。

周厉王高兴地对召公说:“我已经制止了百姓的指责,他们再也不敢说什么了。”

召公说:“堵住人民的嘴,比堵塞一条河流更严重。河流堵塞了会崩溃泛滥,会伤害很多人;治理人民也是这样。所以,治水的人要挖开水道,使它通畅流淌;治民的人也应开导他们,使他们畅所欲言。天子治理国家时,让公卿进献讽喻诗;让乐师进献乐曲;让史官进献史籍;让大臣进献谏言;让平民百姓把他们的话传上来;让朝廷的一些大臣将这些意见加以归纳整理,由天子斟酌处理。通过这些方式能够监察朝政,弥补天子的过失,做事就不会违背情理。”

可是周厉王对召公的劝谏置之不理,反而施行了更加残暴的统治。于是,老百姓再也不敢说话了。

到了最后,百姓忍无可忍。一些平民、手工业者以及下层民众纷纷聚集起来,冲向王宫找厉王算账。开始厉王想动用军队镇压民众,可是军队中的士兵多是平民出身,他们看见人民造反,也参与了进去。周厉王眼看大势已去,只好带了一些随从,偷偷溜出了王宫。三年后,周厉王被放逐到彘(zhì,今山西霍县东北),并死在那里。

【知识库】

旧爹和亲爹

古时有个人的父亲名叫郑谷,为了避讳,凡是遇见带“谷”的字,就改作“爹”。一次他读《四书》读到“旧谷既没,新谷已登”这句话时,自然地就将“谷”改为“爹”,念成了“旧爹既没,新爹已登”,周围的人听了,还以为他爹死了,娘要改嫁,都大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