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第五套并战计》原文与评析

第五套并战计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原文】

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而后乘之。曳其轮也。

——《孙子·势篇》

【译文】

(采取措施)频繁变更友军的阵式,藉以暗暗(从阵中的要害处)抽换其主力部队,等到它自趋失败,然后再乘机加以控制。这就像《周易·既济·象传》所说的:要控制住车的运行,必须拖住车的轮子。

【评析】

偷梁换柱之计是说,对于一时集结的部队,经过几度的变换阵容,设法将其主力拔出,随即乘机就势加以平定。就像控制车轮,就可以控制车的行进方向一样。

偷梁换柱,原是一句成语。一般认为,它是来源于商纣王“托梁换柱”的传说。据传,商纣王的父亲帝乙一次领着纣王及文武百官游览御花园,欣赏牡丹花开,行至飞云阁处,见到阁上塌了一梁,心中很是不高兴。纣王见状,竟凭其力大无比,“托梁换柱”,把一座飞云阁修好了。又《红楼梦》第97回描述王熙凤设计以薛宝钗冒充林黛玉与贾宝玉成婚时,也说过“偏偏凤姐想出一条偷梁换柱计”。

按照前人的解释,此计的本意是:在同友军一道作战时乘友军战斗失利之机,将其主力并将过来,加以控制。但也有人认为,此计也可理解为:在与敌军作战时,设法将其主力调开,然后抓住其弱点,进行攻击,战而胜之。同时还有人认为,此计运用于政治斗争中,与人们通常所说的“调包计”相似。

古代作战时一般要列阵式。“天衡”和“地轴”分别相当于阵式的梁和柱,是精兵主力之所在。在对阵时,暗中调走敌人的主力,分散和削弱敌人的力量,就叫做偷梁换柱。此计亦指不断改变自己的主力布置,有效地控制和蒙骗敌人,借以扩大自己的实力,变劣势为优势。偷梁换柱,从名称上说,梁,一般指房梁,都采用粗大而坚实的木料;柱,一般指房柱,是指支撑房梁的较细木料,因是竖直,不需要太粗太好的木料。这里是用来比喻军队的主力与非主力的关系。偷梁换柱,意即把敌人军队的主要力量换掉,使之以次充好,便我一举而歼灭之。一间房的梁柱被偷换,那么房子就会倒塌;一支军队的主力如果被偷换,那么这支军队就要垮掉。梁与柱分别泛指事物的关键和要害部位。施计设谋首先要考虑事物的梁和柱,这等于抓住了问题的实质,易于找出应对措施。

在和其他部队协同作战的时候,故意把阵容作数次的变换,秘密地把自己的主力抽出,而使友军的部队乘机代换进去,成为梁、柱。这样一来,再诱敌使友军陷入苦战,而被敌军击溃,我方立即予以兼并,投入战斗。这就是兼并一边的敌人,而攻击其他敌人的谋略

乘人不注意的时候,把某个物体的本质改变成为另一种物品,可是在表面上看起来若无其事,并不改变的样子。这种方法,在政治上或是在谋略上要比军事上更常运用。这种作法,包含尔虞我诈、乘机控制别人的权术,所以也往往用于外交或商战。此计一定要在对方不备的情况下使用。一旦被对方发觉,自己的努力不仅全部落空,而且会导致“偷鸡不成反蚀把米”的结局。

偷梁与换柱都是用次要的换主要的,用假的换真的,用坏的换好的。这样,被换的东西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会起破坏和瓦解作用。敌人的元气受损后,必然不攻而自败。

此计在大多数情况下指暗中调换,冒名顶替,以达到蒙骗对方、从中渔利的目的,通俗地说,偷梁换柱就是“调包计”。

人生智谋例说

赵高篡诏扶庸皇

秦始皇巡狩天下,行到沙丘地方,忽然旧病复发,群臣束手无策。他自知死期将近了。便悄悄地对丞相李斯说:“我的病是不会好了,你辅助我这么多年,事无大小,都是你代劳,我很相信你对我的一片忠心。可惜我寿命短,不能同你长享荣华富贵。”说到这里,二人都流下了眼泪来,他接着继续说:“我死了以后你可辅助太子扶苏为皇帝,太子聪明能干,仁义爱民,足能继承父业。你能把辅我的心去辅他,辅他登位,我死也瞑目了。”

随后又召集次子胡亥和赵高等一般宦官进来,把玉玺和遗诏当众交给李斯,对大家说:“眼看我就要离开人世了,我把后世交给丞相去做,以后的大小事情,你们要听丞相的话,不得生二心。太子扶苏是个能干的孩子,唉!可惜我当日一时冲动,将他调动北方去跟随大将蒙恬,我已经属托丞相辅他继位了,你们要体谅我的苦心,竭忠拥护他。还有,现在的国事虽定,但地方上的残余势力还没有彻底铲除,随时都有死灰复燃的可能,我死之后,千万不要把消息传出去,惟恐引起混乱,待灵枢回到京城咸阳后,才可把丧事公开,辅太子登基,这样才可以防止一切祸乱!”

过了几天之后,秦始皇死了,李斯遵照遗言,秘不发丧,回程返咸阳,把秦始皇的尸体放在冰凉的车子上,一切的饮食照常供奉,问安奏事也和平时一样,除了几个亲侍的宦官之外,谁也不知道这个秘密。当时是署热天气,又怕尸体会发出臭味,特别在灵车前后装了几车死鱼虾,说是咸阳没有鲜鱼,专运回去供御厨用的,其实是利用鱼腥把尸臭味掩住。

遗诏是立太子扶苏继位的,这时还来不及派人通知扶苏。宦官赵高,是太子讨厌的人物,他怕太子一旦登基,会对自己不利,便冒冒失失地去见李斯,说:“大丈夫是不能一天没有权力的,丧失了权力,就等于丧失了生命,我现在特别和丞相商量,把遗诏改了,立次子胡亥为帝,未知丞相意下如何?”

李斯闻言惊骇起来,马上制止他说话,厉声告诉他:“使不得!使不得!这样会引起混乱,招致亡国的!”

“不过,”赵高是善于察颜观色的人,他偷看李斯一眼,不慌不忙地接着说:“我有一句不自量的话要请教丞相,请问丞相,太子对你和蒙恬将军,哪一个接近些?”

“当然我不及蒙将军!”李斯说。

“那好极了!丞相为什么不想一想呢?扶苏这个人,绝顶聪明,对事判断有分寸,刚勇果断,今日又得了蒙恬的军事支持,更如虎添翼。何况,他往日对丞相并无好感,如果他继承帝位,论亲论理,必然叫蒙恬做丞相,把你革了职,废为庶民,唉!所谓腾蛇游雾,飞龙乘云,云罢雨霁,则与蚯蚓相同了。你的老师韩非子不也说过吗?有爱于主,则智当而加亲;有憎于主,则智不当见罪而加疏。到那时,你从一个支配人的地位,降到被人支配,只要他一道手谕,你便死无送殡之人和葬身之地了。”

这一番话说得李斯直流冷汗,他沉思半晌才慢吞吞地说:“你的话未尝没有道理,但遗诏乃先王的意旨,怎可以随便篡改呢?”

赵高看李斯的意志发生了动摇,就鼓足勇气,进一步地挑拨几句:“做事要晓得权变,看风使舵,如果遵奉遗诏的话,将来成了事实之时,丞相的生命就难以保证,若及时扭转形势,权力以长久保持,不会担心人家暗算。现在事情已到了危急关头,两条路务要从速决定。要么就引颈受刑,要么就先下手为强,把太子系一网打尽!

李斯沉思了良久,然后表示:“好吧!由你去安排吧!”

赵高见李斯被说服了,便欢天喜地去见胡亥,开口就说:“公子知道,目前有一个大问题马上就要解决了吗?喏,秦国的盛衰,权力的存亡都操在公子、丞相和我的手上,若要遵守遗诏立太子扶苏为帝,那一切权力就都归他了,公子不外一位寻常臣子,想和先王生前那样受宠爱是不可能的。这个问题,我已与丞相交换了意见,不如把遗诏改了,立公子你为帝,共享荣华富贵,不知公子意下如何?”

“废长立幼,在道义上怕说不过去吧!”胡亥说。

“要顾全道义,祸患马上临头,你维护他,他若不维护你,你又咋办?请公子仔细考虑清楚,免至后悔不及!”

胡亥毫无主见地说道:“我是没意见的,你认为怎样便怎样去办好了。”于是,赵高和李斯把遗诏改了,另外伪造一道圣旨,派人带交给太子扶苏。

那伪造的诏书上写道:“始皇帝诏曰:三代以孝为主,而敦大本,父以此立伦,子以尽忠。违此,由悖理逆常,非道也。长子扶苏,不能配承体命,辟地立功,乃敢上书诽谤,大肆狂逆,父子之情,似若可矜,而祖宗之法,则不可赦,已诏立胡亥为太子,废尔为庶人,今赐药酒短刀自决。其将军蒙恬,稽兵在外,不能匡正规谏,本欲加诛,以恐大功未完,姑留楣理,故前诏示,尽而知悉。”扶苏根本不知父亲死讯,读罢诏书,泪流满面地说:“君教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死,子不敢不亡。今日君父要我死,我不能不自尽了,还是服药酒吧!免得身首异处。”

说完,拿起药酒就饮,蒙恬在旁忙阻止,对他说:“皇上派我率领30万大军驻守边疆,又叫太子来监督,责任重大,信任有加。既然信任了,而又要我们死,绝无此理,其中必有诈情,不如公子回京问个明白,如果属实,到时再死也不迟!”扶苏说:“君父的命令既然下达了,绝不可以违反,若再去奏请,岂不更加我的罪行了吗?”说罢,将药酒一饮而尽,身亡。

扶苏死后,胡亥就继承了帝位,号称二世,而国家大权尽掌握在李斯和赵高手中。隔了不久,赵高又制造了一个借口,把蒙恬杀害,并株连九族。

就这样,赵高未用一兵一卒,只是以“偷梁换柱”之手段,就把昏庸无能的胡亥扶为秦二世,为自己今后的专权打下基础,同时,也为秦的灭亡埋下了祸根。

县令智审洞房贼

在明朝时,有一个小偷趁一富家娶媳妇那天人多杂乱,悄悄溜进洞房,潜伏在床底下,打算天黑后出来偷东西。没料到一连三天这富家通宵燃烛,新婚夫妇窃窃语,小偷无法下手,肚子饿得咕咕叫,瞅了个机会出房逃走,被大家合伙捉住。送到官府后,小偷竟自称是医生,为防止新娘旧病复发而跟随到了富家。

县令要富家送新娘到堂上对证,富家怕小偷说出家丑就是不送新娘来。

县令对此案不能了结而发愁。这时,身边当差的老吏说:“小偷潜入洞房又突然跑出来,未必认识新娘。如用另一妇人出庭作证,小偷就会错认新娘。这样,我们就可以断定他说的是真话还是谎话了。”于是,县令叫人找来一个妓女,打扮成新娘的模样。第二天,县令对手下人说:“把新娘带上堂来!”那妓女翩翩而至,小偷急忙上前说:“瑞姑,你叫我随你到姑爷子家来治病,他们把我当成贼抓了起来,你可要为我作证啊!”县令问:“你认识瑞姑吗?”小偷肯定地回答:“怎么不认识,从小我就认识。”众人听罢,哈哈大笑,小偷知道原委后,不得不低头认罪。

小偷在床下偷听到新娘有病,因此冒充医生,想蒙混过关,县令将计就计,“偷梁换柱”,揭穿了小偷的谎言。

袁子才撮合婚缘

清朝名士袁子才在江宁做知县的时候,有一个姓陈的女子,已许配给李某,但李某家贫,女家索礼很重,以致两人无法成婚。后来,陈氏女被一个风流和尚设计奸污了,在和尚威逼利诱之下,她不得不做了这和尚的情妇。乡间有几个无赖得知此事,想借故勒索和尚。一晚,和尚和陈氏女被无赖们当场捉住,送往县衙。

知县袁子才问清了事情的由来,很同情陈氏女的遭遇,决定帮她摆脱和尚的纠缠,与李某结成秦晋之好。

袁子才半夜提审了和尚,申斥一顿之后,勒令他写下一张200两银子的借据,剥下和尚袍,令他滚蛋。然后,袁子才在自家中找到一个做粗活的女仆,剃掉她的头发,穿上那件和尚袍,关进监牢。

第二天,袁子才升堂,先问陈氏女,她一言不发,只是低头哭泣。袁子才把惊堂木一拍,喝道:“可恶的秃驴,出家人竟敢与黄花闺女同居,天理难容!来人,与我打80大板!”衙役们不由分说,当堂剥下“奸夫”的裤子,一看傻眼了,原来是个女的!袁子才故装惊讶:“怎么是个尼姑!原告竟敢与本官开玩笑,本官定要追究。现在把被告放了吧!”

几天后,袁子才把李某找来,把陈氏女无辜受辱的经过如实说明,并给了他200两银子。李某感动得热泪盈眶,回去后即向女家纳聘,不久李某就与陈氏女结为夫妇。

袁子才运用“偷梁换柱”的计谋,换回了陈氏女的名誉,并在李某与陈氏女之间做撮合工作。李某以和尚赔给他“损失费”作为聘金,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

化妆师愚弄逃犯

日本有一位女化妆师,手艺相当高明。她能使40多岁的男演员变成20多岁的“奶油小生”,也能把眉清目秀的大姑娘变成白发苍苍的老太婆。

一天,她的家里闯进一个不速之客。来人谎称是邮递员,其实是刚越狱的逃犯。他进屋后,凶相毕露,从腰间抽出一把匕首对女化妆师威胁道:“我请你帮我化妆一下!只要你老老实实地给我化妆,我就不伤你半根毫毛。否则,要你的命。

女化妆师乍惊甫定,心里就琢磨着应付的办法。她装作很顺从的样子说:“您想化妆成什么样子呢?对了,把你化妆成女人,你看怎么样?”

“不行!化妆成女人后,行动就不方便了。只要给我换个长相就行了。”。

“好吧,我就把您变成一个难看的中年人吧!”女化妆师三下五除二,只一会的工夫,就将逃犯变成了一个脸色黝黑、面目狰狞的中年男子。

逃犯照了照镜子,十分满意地走了。出乎他意料的是,他刚一上街就被警察给抓住了。

原来,女化妆师前几天在街头看到一张通辑犯的照片,于是她就把这个通缉犯的模样挪到了逃犯的脸上。逃犯一露面当然就引起了警察的注意。

逃犯本来想用“偷梁换柱”的手段逃脱法网,但是,他没想到女化妆师将计就计愚弄了他。

军事谋略例说

郑庄公计兼三国

周桓王三年(公元前715年),郑庄公假托周天子之命,纠合齐、鲁两国兵马前往攻打宋国。

宋殇公听说郑、齐、鲁三国兵马入境,大惊失色,急忙召见司马孔父嘉问计。孔父嘉奏道:“我已派人打听清楚,周天子并无讨伐宋国之命,齐、鲁两国是受郑庄公的欺骗才出兵的。现在三国合兵而来,其锋甚锐,不可与它正面争战,唯有一计,方可使郑军不战而退。”殇公疑惑地问:“郑国明知今日攻宋,有利可得,怎会轻易退兵呢?”

孔父嘉说:“郑庄公亲自出马,领兵攻打宋国,其国内防守必然空虚,因此,只要我们用重金收买卫国,要卫国联合蔡国,以轻兵袭击郑国本土,威胁郑都荥阳。这样,郑庄公就自然会退兵回援了;而郑兵一退,便群龙无主,齐、鲁两国兵马也不会再留下为郑国卖命了。”

宋殇公听从孔父嘉的献策,并立即要他挑选200辆兵车,带上黄金、白璧、绸缎,连夜赶往卫国,请求卫国联合蔡国出兵袭击郑国。卫宣公接受了宋国的礼物,果真派右宰丑领兵与孔父嘉会合,经由间道,出其不意,直逼郑都荥阳城下,郑世子忽和大夫祭足急忙传令守城。

这时,宋、卫的兵马已在郑都城外大肆抢掠,掳去了大量人畜辎重;接着,右宰丑便要趁势攻城。孔父嘉说:“我们袭击荥阳得手,只是乘其不备,应该得利便止。如果继续留下攻城,万一郑庄公回兵救援,将会对我们形成内外夹攻之势,那是很危险的。不如就此借道戴国,胜利回师。我估计当我军离开这里时,郑庄公的兵马也该从宋国撤退了。”

于是,按照孔父嘉的布署,宋、卫两国兵马向戴国进发,想从戴国假道。却不料,戴国国君以为宋、卫兵马是来攻打戴国的,便关上城门死守。孔父嘉大怒之下,多次攻城,但总也攻不下来。……

却说郑庄公领兵攻打宋国,本来是很顺利的。郑军大将颍考叔已攻破郜城,公孙阏已攻破防城,分别向郑庄公大营告捷。怎料到正想乘胜挺进之时,忽然接到世子忽从国内送来的告急文书,说是宋、卫两国兵马正进逼郑都。这时,庄公表面上不动声色,只教传令班师。当大军回至半路时,又接到国内送来军报,说是宋、卫军马已撤离荥阳城外,向戴国方向去了。庄公听到这一情报后,想了一下,便传令颍考叔、高渠弥、公孙阏、公子吕等四将,将兵马分为四队,偃息旗鼓,转道向戴国进发……

再说孔父嘉、右宰丑率领宋、卫联军进攻戴国,又得到蔡国领兵相助,满以为一举成功,却忽然接到探马来报说,郑国上将公子吕领兵救戴,已在离城50里处下寨。接着,又听说戴君得知郑兵来救,已经打开城门将郑军接进城内去了。这时,孔父嘉便对右宰丑说:现在戴国有了帮手,他们必定会合兵向我军求战,你我何不站在壁垒之上,观察城内动静,也好有所准备。于是孔、丑二将便一起登上壁垒,仔细观察城内情形,对着城内指手划脚。正在说话间,忽听一声连珠炮响,城上一时竟遍插郑军旗号,郑将公子吕全身披挂,站在城楼上,大声叫道:多多感谢二位将军费力,我们已经取得戴城了。

原来这是郑庄公设的“偷梁换柱”计:假说是要公子吕领兵救戴,其实庄公就坐在戎车之中,只等进了城,便就势并了戴国之军,把戴君给赶走了。

孔父嘉在城外见庄公不费吹灰之力便占了戴城,一时气愤填胸,决心要与庄公决一死战。当他正在心中筹划之时,忽报:城中派人来下战书。孔父嘉当即批复来日决战,并约会卫,蔡二国,将三路军马,齐退后20里,以防自相冲突;由孔父嘉领军居中,蔡、卫军分列左右,三支军队相距不过三里。

如此布署之后,各军遵令行动。刚把寨营安好,忽听寨后一声炮响,火光接天,都说是郑兵到了,孔父嘉才要出寨迎战,火光却又熄灭了,方要回营,却左边炮声又响,又是火光不绝。刚要看个究竟,却左边火光已灭,右边火光又起。孔父嘉认为这是庄公使的疑兵计,命令全军不许乱动!不一会儿,左边火光又起了,而且喊声震天,探马来报,说是左营蔡军被劫。孔父嘉正想前往营救,忽然右边火光再起,一时闹不清是哪家的人马,孔父嘉只叫继续挥军向左,慌忙间迷失了方向,遇上一队兵马便互相撕杀起来,结果发现竟是卫国的人马,于是两军合在一处,赶回中营,谁知中营却已被郑将高渠弥占了,且左有公孙阏,右有颍考叔领兵杀到,一直杀到天亮。

孔父嘉无心恋战,夺路而走,遇上高渠弥,又杀了一阵,孔父嘉弃车徒步,跟随的只有20余人。右宰丑阵亡,余下的三国兵马辎重,全被郑军俘获。就这样,郑庄公用“偷梁换柱”计既得了戴城,又兼并了宋、卫、蔡三国之师。

拿破仑巧设圈套

1799年法国“雾月政变”之后,拿破仑迅速地组成了执政府。此时,反法的联盟军队,正从几个方向威胁法国本土,奥地利军队占领北意大利后,对法国构成极大的威胁。

拿破仑知道用老办法对付十万奥军是不成的,于是经过周密计划,组织了一个力量强大的预备军团。

预备军团组成之后,拿破仑有意将它的实力暴露出来,诱使敌人作出错误判断。为了使人深信不疑,拿破仑采取了各种手段,自己给参议院写信并在政府《通报》上发消息,决定在第戎亲自检阅预备军团。结果大批间谍从欧洲各地赶来,探取关于预备军团的消息。但他们很快就失望了。他们发现所谓“预备军团”只有个所谓“司令部”。除了有刚刚招募的几团新兵外,尽是一些老弱残兵,毫无战斗力。这样的军队,完全不用拿破仑来检阅,派个旅长检阅就行了。

关于检阅预备军团的消息不胫而走,英、德等国家都以为笑话。许多漫画都出现了,给人制造了一个不光彩的印象,认断拿破仑已无军事实力了。

这种印象完全是拿破仑编造出来的。他为了牵制奥地利人设置了一个圈套,让奥军误认为预备军团不能威胁他们,而决定调兵南下。谁知,真正的“预备军团”早已在法国南部作好了充分的进军意大利的准备。

拿破仑“偷梁换柱”的作法,使敌军摸不准法军真正的主力在哪里,而使自己赢得了时间和机遇,实在是高明之举。

假扮元帅立大功

1944年春天,盟军决定在诺曼底实施登陆作战计划,给德军以致命的一击。为迷惑德国人,盟军情报部门精心策划了一个偷梁换柱的欺敌行动,以便让德国人拿到一些“证据”,证明英国登陆部队司令官蒙哥马利元帅已离开英国本土,到直布罗陀和阿尔及尔视察去了。为此,盟军情报部门物色了一个蒙哥马利元帅的替身——中尉杰姆士。

杰姆士的相貌酷似蒙哥马利元帅,伦敦一家报纸曾登过他的照片,并特别注明:他不是蒙哥马利,而是杰姆士中尉!在战前,杰姆士曾做过25年的职业演员,这为他扮演蒙哥马利元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杰姆士在较短的时间内就熟悉了蒙哥马利的生活习惯,并有机会与蒙哥马利元帅生活在一起,直到人们无法辨认真伪为止。

5月15日,由杰姆士扮演的“蒙哥马利元帅”,在高级将领的欢呼声中,搭乘首相专机飞往直布罗陀和阿尔及尔。与此同时,盟军情报部门放出风说:“蒙哥马利元帅”此行的目的是组织在法国南部的登陆作战。为了证实真伪,盖世太保特意派了两个受过严格训练的间谍前往直布罗陀和阿尔及尔侦察。“蒙哥马利元帅”故意在德国间谍出没的场合露面,使他们确信这一切都是真的。

盟军的这一“偷梁换柱”的计谋收到意想不到的奇效,德军统帅部终于误信盟军将在法国南部加来地区登陆,于是把防守在诺曼底地区的两个坦克团和6个步兵师抽到了加来地区,从而大大减轻了盟军在诺曼底地区登陆的压力,保证了这场关键战役的成功。

商战谋略例说

李嘉诚计取英企

1979年,香港“长江实业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室里。

“总经理,这是今天的股市行情。”秘书把文件夹放在写字台面上,轻声地说。

“好,放在这里吧。”总经理停下手中的笔,抬起了头。

他就是拥有2900万平方英尺,除了香港政府之外,香港最大的土地拥有者——长江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李嘉诚先生。他经常穿的那套西服大概有十多年的历史了,总是戴着四方形黑框眼镜,一副文质彬彬的样子。镜片后面,有一双含蓄而锐利、深沉而聪睿的眼睛。他拿起股市行情报表,仔细看着,边看边计算,好大一会儿,他才从写字台上直起身子,点燃了一支香烟。

李嘉诚14岁开始因家庭生活艰难当上了茶楼的打工仔,每天“披星戴月上班去,万家灯火回家来。”19岁那年,在一条小溪边的几间破旧房子里,李嘉诚靠7000元港币办起“长江塑胶厂”。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创业,他成了香港妇儒皆知的“塑胶花大王”。一幢新型楼房代替了昔日几间破旧厂房,长江塑胶厂的牌子换成了“长江实业有限公司”。50年代,李嘉诚毅然向地产业投资。

李嘉诚轻轻地吐出了一口烟。昔日十余年筚路蓝缕,闯荡成“塑胶花大王”,而今20多年苦心修炼,终于变成香港头号“土地爷”。然而,成功并非人生的终点,李嘉诚的心永远在九霄云外。

他看着窗外,心里在想着。从1977年开始,“长实”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业务范围已超出地产生意,开始向多元化和综合化发展,而在香港这一隅之地,他似乎觉得转不开身了,他开始做起入主英资企业的美梦了。

李嘉诚知道,香港华人发迹者虽多,还没听说有人敢打“和记黄埔”等四大洋行实力雄厚的英资集团的主意,一些外国大老板也曾小试过,但都碰得头破血流。李嘉诚问过自己,这些英资企业的背后是港府这棵好乘凉的大树,你李嘉诚身后有什么?什么也没有,如有,不过是一颗勃勃的雄心罢了。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李嘉诚悄悄地开始向英资公司进军了。

1978年,李嘉诚不动声色地在股市上买了一家老牌英资公司“青洲英泥”的股票,待股票达到25%时,他出任了该公司董事,再等股数达到40%以上时,他坐上了该公司董事局主席的宝座。他深知,“青洲英泥”在红石勘海一带有几十万平方的地皮,进入1980年这里将大有可为。

紧接着,李嘉诚又把目标转移到有“洋行王国”之称的怡和集团身上,并把怡和主将之一的“九龙仓”作为进攻目标。他同样不声不响地买入股票,已购入20%股权,后来得知包玉刚先生亦决意与英资争夺九龙仓,遂将收到的1000万股全部转给自己同胞,自己亦盈利5900万港币。

李嘉诚又暗暗地打好主意。收购“青洲英泥”、九龙仓”,不过是他进攻英资公司的一个尝试。他的眼睛始终盯着“和记黄埔”这头由汇丰银行控制着40%股权的大象。这头大象是一家老牌和记洋行和黄埔船坞合并的产物,经营着大规模的地产等生意,在世界千家大公司中有它的名字,是香港十大财阀名下最大一家上市公司,它的市值比“长江实业”多出55亿港元。

1978年9月,正当“和黄”内部经营不善、盈利不佳,汇丰银行在背后积极物色一个胜任老板时,李嘉诚又一举成功了。他的一系列胜利,汇丰银行早已看在眼里,认为他是最有领导方法的经营家,他最有能力推动“和黄”更好地发展。于是,汇丰银行将自己掌握的22%的普通股转让给李嘉诚。李嘉诚遂于当月25日正式出任“和黄”董事。待股数达到396%时,这把英资集团董事局主席的交椅就非他莫属了。从此这家香港英资古老洋行便成为四大洋行归入华资财团旗下的第一家,而李嘉诚的“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也由此摘取香港集团公司的桂冠。

李嘉诚先生就是成功地运用“偷梁换柱”之术,成功地吞并了一个又一个英资企业,成为香港举足轻重的人物,其财产总价值逾200亿港元,名列港澳十大富豪榜首。

人才之战寓商战

当今商战,要取得胜利,最根本的条件是:要能制造比对方更物美价廉的商品。这需要有高水平的科学技术,而高水平的科学技术是人的智慧的结晶,因此,开发、吸收和利用人才显得极其重要。

美国能长期富甲天下,除了它的优越的自然条件外,主要是因它的科学技术在世界居领先地位,而这又有赖于拥有大批一流人才。美国除了自己培养人才外,还善于容纳、引进和罗致天下人才为己用。其吸引人才之法有二:一是给予高薪,二是为之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

美国是最舍得在科研上花钱的国家。据统计,它的科研经费要多于主要西方发达国家之总和,并在逐年增加。

为了引进国外人才,美国还两次修改了移民法,对于有成就的科学家,不考虑国籍、资历和年龄,一律允许优先进入美国。因此,各国人才多乐于奔集美国。

瑞士有一位研究生研制成功一种电子笔和一套辅助设备,其性能可以用来修正遥感卫星拍摄的红外照片,这项重大发明引起全世界的注目。

美国一个大企业闻讯后马上派人找到那位研究生,以优厚的待遇为条件,动员他到美国去工作。

瑞士一些公司也千方百计地要留住他,于是希望得到人才的各方展开了人才争夺战,你给他加薪,我也再加薪,弄得不可开交。最后,精明大胆的美国人说,现在我们不加了,等你们加定了,我们乘以5。就这样,这位研究生连人带笔一起被弄到了美国。

目前,在美国教育系统和科技系统,尤其是高科技领域,外国科学家和工程师占的比例相当大。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1985年的调查结果表明,美国50%以上的高技术部门的公司大量聘用外裔科技人才,占这些公司科技人员总数的90%。

在美国着名的“硅谷”工作的科技人员有33%以上是外国人。

在美国从事高级科研工作的工程学博士后研究生中,外国人占66%。美国33%的名牌大学的系主任是华裔学者。在美国星球大战计划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也是外国科技人员。

据统计,自1952年至1975年,由于美国大量引进人才,为美国节省培养人才经费至少有150亿美元至200亿美元。更重要的是他们对美国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在20世纪30年代,仅欧洲各国到美国定居的科学家作出的贡献,相当于为美国增加财富300亿美元。

正因为美国能集中天下人才为之从事科学研究,美国的科技才能走在世界的最前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引进科技人才最多,因而取得的科技成果也最多,占世界科技成果总数的60%至80%,获得颁发的诺贝尔奖金总数的一半。

科技高度发展促进了经济的繁荣,美国因此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

人才是商战的制胜之本。高明的企业家,既要千方百计地“偷”、“换”对方阵营里的“梁”、“柱”,又要防止自己的“梁”、“柱”被别人“偷”、“换”。

紫色棉被大流行

由于日本经济的起飞,使得日本的居室日趋现代化,造成传统的棉被逐渐变成了滞销货。然而1974年,紫色棉被却畅销一时,这是怎么回事呢?

冈村是川越市一家棉被厂的老板,棉被市场的变化给他带来了莫大的忧愁,他时常考虑如何扩大棉被的销路。一次,他听到一个当地的经销商告诉他紫色棉被比别的颜色棉被好销,希望多供应一些。他听后,没有只安排送货就了事,而是追根究底地打听其原因,经销商说:“这只是一种当地的迷信而已,认为儿子赠送的紫色棉被能使双亲延年益寿。详细情况就不清楚了。”冈村又继续向买紫色棉被的人打听,终于听到了一个有关紫色棉被的古老传说。

他兴冲冲地跑到川越图书馆,向馆长请教:“先生,听说在德川时代,川越有位孝子以其微薄的积蓄做了一套紫色棉被献给他病弱的双亲,两老睡在这套棉被里,没多久就奇迹般地恢复了健康。这事被当时的川越城主知道以后,赏了孝子一百两银子。请您告诉我这个故事的详细情况,还有这个孝子是谁?那位城主又是谁?”

图书馆长是位乡土历史学家,着有《川越民间史》等书。他回答冈村说:“在早年,只有身分高贵的人才用棉被,一般人是在德川时代以后才使用的。你所说的那个故事我不知道,所以无法详细告诉你,很抱歉。”

冈村没有泄气。他知道,由于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老年人的数量日渐增多,根据古老的传说,以紫色棉被当作是给老人的吉祥礼物。因此,代表吉祥祝福的紫色棉被市场是很有潜力的;而关键是如何扩大影响呢?他根据打听到的情况,精心加上了这个古老的传说,突出了紫色棉被的作用,然后设法再加深人们的印象。

这个故事成了紫色棉被最佳的广告宣传,导致紫色棉被的大流行。冈村以这个故事做为启示,将棉被——紫色棉被——作为表达对双亲的祝福之物,这是何等巧妙的“偷梁换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