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艺美学要略·论著·《美术史的基本概念》
瑞士现代美术史家、美学家海·沃尔夫林1915年著。在本书中,沃尔夫林的研究方法不是植根于理论的思考,而是植根于对具体艺术作品形式特点的敏锐观察。他以文艺复兴艺术和巴罗克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试图把与最强烈的个人差异并存的共性归纳为几对包含着辩证关系的抽象的基本概念,并以此为准则回答下述问题:文艺复兴艺术和巴罗克艺术之间的主要差别是什么?在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时代中是否存在这样一个模式,它构成了表面上显得杂乱无章的艺术发展的基础?是什么因素引起人们对一幅画或同一个画家完全不同的反应?他掌握大量的视觉艺术材料,从素描,绘画,雕塑,建筑等角度,通过对拉丁民族和日尔曼民族的艺术进行比较,阐述了自己的基本观点:巴罗克风格是文艺复兴风格自然发展的产物,从而为巴罗克艺术恢复了名誉,并显著提高了德国巴罗克艺术的地位。
沃尔夫林归纳的基本概念共五对,它们是线描和图绘,平面和纵深,封闭的形式和开放的形式,多样性的统一和同一性的统一,清晰性和模糊性。沃尔夫林认为观察象知识学问一样,具有普遍的意义,因此他把五对概念系统地阐述为两种普遍的观察方式(或称视觉方式)。在《美术史的基本概念》中,他详细分析了一种观察方式(即文艺复兴方式或称古典方式)向对立的一种方式(即巴罗克方式)的演化。这五对基本概念的确立,目的不是为了价值的判断,而是为了风格的分类。
这五对概念大体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即每对概念的前一个概念都体现了同一种风格,而后一个概念体现了另一种风格。五对概念说明了同一个问题,即文艺复兴风格和巴罗克风格的对立。大体上说,文艺复兴风格的特点是:在理解方式和造型手段上,通过线条,边界分明的轮廓线理解和塑造形体,形体与形体是分得开的;在空间观念上,强调平面性,整体形式的各部分被简化为连续的平面;在构图方式上,采取封闭的、严谨的构图,每一件作品都是一个有限的整体,如果不是这样将被认为是一种缺陷;在实现统一的形式上,强调各部分的独立性,以各自部分之间的和谐实现统一;在形象的整体印象上,显示出固体性,雕塑般的塑形感,和触觉感。而巴罗克风格的特点正好相反:把世界理解为变动不居的外貌,通过块面理解和表达对象,强调色和光的关系,形体没有明显的边界,相互之间有融合的趋向;强调第三度空间,即深度;采取松散的、开放的构图;各部分受到整体的限制,通过各部分结合于单一的主题中,或通过主从关系来达到统一;形象看上去是一个整体,仅仅诉诸视觉印象,是非塑形性的,模糊的。当然,这样的比较是相对的,两种风格的对立是相比较而存在的。
在这以前,美术史研究方法普遍是把一个时代的美术简单地归结为一条兴起、高潮、衰落的曲线,并普遍把巴罗克艺术看成是盛期文艺复兴艺术的衰落。沃尔夫林的功绩在于运用奥地利艺术学家里格尔(1858——1905)的风格在两极之间相互转化的钟摆式理论,把文艺复兴和巴罗克看成是风格演化的两极,从而在巴罗克艺术中发现另一种不同于文艺复兴艺术的美,把巴罗克艺术提高到与文艺复兴艺术价值相等的地位。
《美术史的基本概念》扭转了人们陈旧的观念,对美术史研究,特别是对建筑史研究的现代化有着重要影响。后来沃尔夫林的后继者进一步发展了他的理论,使他系统地阐述的体系也适用于不同时代和不同民族的艺术,例如业已证明的,被应用于日本艺术,古代北欧艺术,和现代抽象艺术。 《美术史的基本概念》不仅对美术史和美术批评,而且对文学史、音乐学史、甚至经济学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由于沃尔夫林的形式分析只限于作品的一些形式因素,以致贬低了题材的作用,忽视了形象本身对观者的心理影响。他的这一缺陷受到了后人的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