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审美分类创造·芭蕾舞

文艺审美分类创造·芭蕾舞

即芭蕾,法文Ballet的音译;其词源出自意大利文Ballase一词,意思为“跳舞”。欧洲传统的古典舞剧和舞蹈的统称。孕育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最初的形式是一种流行于宫廷中自娱性的“晚宴芭蕾”,后很快流传到欧洲其他皇宫。第一部具有戏剧性主题的芭蕾:《皇后喜剧芭蕾》1581年在法国亨利三世的宫廷中演出。由于法国王室的大力赞助(尤其是路易十四),芭蕾在法国建立起专业的舞校和基本的动作规则,开始走出宫廷,拥有专职的演员和剧场,从而得到确立,十八世纪到十九世纪中叶是芭蕾日趋成熟的时代,首先摆脱“芭蕾歌剧”中情节与舞蹈相脱离的束缚,又通过舞蹈演员、编导和教师们的贡献,从“情节芭蕾”走向十九世纪初与当时的浪漫主义文艺运动一致的“浪漫芭蕾”;这期间,出现了法国著名的芭蕾理论家乔治·诺维尔、以立着足尖表演《仙女》而闻名于世的浪漫芭蕾女明星塔丽奥妮,以及在舞剧中取代了早期芭蕾男演员显著地位的许多优秀的女演员。至十九世纪末,古典芭蕾舞剧在俄罗斯帝国发展到顶峰;著名编导彼季帕是其核心人物,他的一系列作品《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等成为古典芭蕾的典范;同时芭蕾也走向僵化。佳吉列夫芭蕾舞团在它的国际性的演出中,不仅把古典芭蕾带到世界各国,而且也开了打破古典芭蕾程式进行创新的先河,其主要人物有芭芙洛娃、福金、尼金斯基等人;出身此团的巴兰钦则是把芭蕾美国化的代表人物。

二十世纪初,在西方现代舞的冲击下,芭蕾在改革中又形成现代芭蕾学派,并派生出许多流派,风行欧美。

芭蕾在它的发展过程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艺术,同时在各国也形成不同风格的法国、意大利、俄罗斯等古典芭蕾学派,体现在教学中有意大利的切凯蒂体系、法国的法兰西体系、俄国的瓦岗诺娃体系。当今国际上定期举行各种芭蕾比赛。

世界四大芭蕾舞团是:纽约市芭蕾舞团、丹麦皇家芭蕾舞团、英国皇家芭蕾舞团、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

中国第一个跳芭蕾的是晚清的裕容龄。第一部中国芭蕾舞剧是1950年由戴爱莲先生编导并主演的《和平鸽》;正式系统引进芭蕾是五十年代初,由苏联专家传授的俄苏学派古典芭蕾,1956年演出了第一部古典舞剧《无益的谨慎》。此后,芭蕾在中国扎根生长,除了排演了一系列古典芭蕾名剧,还创作演出了《鱼美人》、 《白毛女》、《红色娘子军》、《祝福》等优秀的中国题材的芭蕾剧目。1976年以前的中国芭蕾主要是比较正统的俄罗斯学派;1978年以来,随着许多英美专家的来华讲学和欧美著名芭蕾舞团的来华演出,中国芭蕾在俄罗斯芭蕾学派的基础上又吸收借鉴其他学派的风格,逐渐完善起来。近年来,中国芭蕾舞演员屡次在国际比赛中获奖,这标志着芭蕾在中国开始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