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美学基本理论·悲剧性格

文艺美学基本理论·悲剧性格

在具有悲剧性的事件或艺术作品中,由于悲剧人物的内心世界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内在矛盾冲突,因而导致自身最后走向难以避免的毁灭性结局;悲剧人物所具有的这种性格特征即为悲剧性格。

悲剧冲突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进程中所必然要经受的历史挫折和磨难的产物,是不同社会力量相互斗争的一种表现。它往往体现着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矛盾。因而,特定人物的悲剧性格从根本上说乃是特定社会矛盾斗争在人物内心世界的主观表现形式。人物性格的悲剧性冲突可以曲折复杂地折射出社会各种矛盾的对立冲突,这样,个人的性格悲剧便取得了普遍的社会意义,具有了反映社会历史必然发展的悲剧价值。唯心主义美学家往往只注意到悲剧冲突在人物性格内部展开的主观方面,而不能对悲剧性格的产生根源进行社会历史分析。这是因为他们不理解人物性格乃是一定社会环境的产物,所以,他们不能认识到悲剧性格的内在冲突实质上是外部社会矛盾冲突的内化。

亚里士多德在关于悲剧的论述里曾谈到悲剧人物不应该是纯然的好人,亦不应是纯然的恶人,因为,前者不应遭受厄运,后者罪有应得,都难以产生悲剧效果。他认为悲剧人物应是介乎两者之间的人,这种人物之所以无法逃脱悲剧命运,是由他们本身的过失或弱点产生的。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人物的“过失说”,已经触及到悲剧人物性格的某种缺陷、某种内在矛盾在悲剧构成中的作用。但相对于人物内在性格冲突,亚里士多德更重视人物外部行动的冲突。随着生活和艺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不满足于仅靠外部冲突的描述来展示悲剧主题,艺术家开始把视角转入人的内心世界,试图通过人物性格的内在冲突和分裂来揭示悲剧主题。德国著名美学家席勒提出了鲜明的悲剧见解: “只有在‘人’这个字的全部意义上的人,才能作受苦的对象。”他指出,悲剧作家特别喜欢寻找“善恶交织的性格”、“介乎完全堕落和完美无缺的人物之间”的人作为悲剧的主人公。黑格尔在谈悲剧冲突时则指出: “由心灵性的差异面产生的分裂,这才是真正重要的矛盾。”这种观点在当代西方悲剧理论中进一步得到发挥。他们认为悲剧人物是自相矛盾的和神秘的,如果要打开悲剧艺术之门,真正的钥匙就是必须承认一切悲剧在于人类的冲突,而且是从人性的基本分裂中产生出来。悲剧最主要的特征,并非因为外在力量,而是由于主人公的内在分裂。他们将人格的内在分裂状态视作悲剧人物性格的本质构成。

悲剧性格最充分地表现在以描写人物内心世界冲突为主题的性格悲剧中。性格悲剧以刻划悲剧性格为艺术表现手段和最终目的,通过善恶势力不同重量配比所带来的严重心灵倾斜和崩溃,深刻地揭示了人类实践过程中自我征服的艰难历程和痛苦磨难。悲剧是人类在改造和征服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的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必然要经受的苦难和挫折。由悲剧性格导致的性格悲剧则集中反映了人类自我征服时所进行的痛苦搏斗。它标志着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程度,并能够在人类自身的内在矛盾冲突中折射出整个时代和社会的悲剧必然性。由于悲剧性格直接表现人类征服自身的悲剧主题,所以它能非常强烈地震撼人的心灵,有相当大的悲剧感染力。悲剧性格人物最后的悲剧性结局,较之其它悲剧人物所引起的悲剧感受也丰富复杂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