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郭绍虞

中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郭绍虞

著名文学批评史家、现代作家、语言学家、书法家。原名希汾,字绍虞。江苏苏州市人。只读过小学和工业中学(未毕业),后在商务印书馆所属尚公小学教书,得借阅涵芬楼藏书,在自学中开始从事学术研究和创作。不久进入上海文明书局任编辑,停办后到启秀女中任教,兼职东亚体育学校。1919年到北京,为《晨报》副刊写稿,发表著述颇多。同时在北大旁听,并加入新潮社。1920年底,与茅盾、郑振铎、叶圣陶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后任国内许多大学的教授。解放后任同济大学法学院院长,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一生主要致力于中国古典文学、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语言学、音韵学、训诂学、书法理论等方面的研究。主要著作有: 《中国文学批评史》、《宋诗话辑佚》、《沧浪诗话校释》、 《诗品集解·续诗品注》、 《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史》、《杜甫戏为六绝句集解》、《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小笺》, 还主编了《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专著选辑》、 《中国历代文论选》等。

在所有的著作中,以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的研究最为突出。该书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它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来阐释中国文学批评理论的较早的一部有中国特色的书。诚如作者1979年《再版前言》所言:“长期以来,我总想把这部旧著改得差强人意,使它多少有利于具有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建立,有利于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这一点基本做到了。第二,该书以历史为线索,历述各代批评家的理论,这种方法是否十分完美,还有待商榷,但这种方法,确为当代研究中国文学批评理论史开了先河,今人则大都模仿之。第三,紧紧抓住社会与文学,文学与文学理论这三者之间的关系,阐述中国文学批评理论的发展变化,通中有变,变中有通,从儒、道、诸子,一直到晚清的姚鼐、何绍基,都有适当的评述,比较明晰地勾勒出一条中国文学理论的形成、变异、发展的完整线索,能给人以启发。第四,对于中国文学批评理论的资料搜集,做了大量的细致严密的工作,资料广而不乱,多而不杂。正如作者所说: “我以前着手研究批评史时,从浩如烟海的古籍中搜罗剔抉,收集这方面的材料,加以融会贯通,也费过一番经营谋划,此后由于学习的逐步加强,对自己著作的要求也格外严格”。第五,对各家各派的文学批评理论,尽量做到客观评述,从大量资料中引出结论,不主观武断。

但是,由于作者毕竟只是做了开拓性的工作,所以今天看来,该书有不能令人满意之处,如:观点比较陈旧,缺少与西方文学批评理论的比较研究,虽有中国文论发展的外在历史线索,但没有归纳出中国文学批评理论的内在的逻辑体系,多是就人论人,缺少一种宏观的提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