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哥尔多尼

外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哥尔多尼

卡尔洛·哥尔多尼(Carlo Goldoni 1707—1793)意大利喜剧作家、戏剧改革家。出生于威尼斯的一个医生家庭, 自幼酷爱戏剧。大学毕业后担任律师,并为剧团演出写作喜剧剧本。1748年始被聘为剧团编剧。哥尔多尼力主戏剧改革,作品锋芒指向贵族阶级,因而遭到保守派和贵族势力围攻,1762年被迫离开意大利, 退避巴黎,继续写作剧本。

哥尔多尼一生创作一百多部喜剧,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打破了传统喜剧和古典主义的僵死法规,奠定了近代意大利的现实主义喜剧的基础,被称为意大利的莫里哀。其代表作品有《一仆二主》 (1745)、《狡猾的寡妇》(1748)、《女店主》 (1753)等。哥尔多尼的戏剧实践和戏剧理论都贯穿着强烈的革新精神。他在《喜剧剧场》 (1749)和《回忆录》(1787)中记叙了自己的戏剧改革经历,阐述了自己的喜剧理论。他表示“我唯一的愿望,是要对我国戏剧的弊病加以改革和纠正。”当时意大利舞台流行的是 “即兴喜剧”。它没有固定台词而由演员即兴表演,又因它的角色是定型的,演员要戴假面表演,故而又称“假面喜剧”。这种喜剧在意大利历经二百多年,原有的社会讽刺性质到十八世纪已因缺乏社会内容而变得庸俗鄙陋。哥尔多尼立志革除这种喜剧,创作“通俗喜剧”或叫“性格喜剧”,并提出自己的理论主张。他指出喜剧要表现出人物性格,不仅主要人物要“性格有力”,“有独创性”,而且所有的人物“也都要有性格,”衡量一个喜剧的优劣就要看人物性格是否很好地表演出来了。对如何表演性格,他提出喜剧的原则和目的“是为了根除社会罪恶”, “以嘲笑惩戒邪恶”,而不是单纯地引人发笑,因此首先要摹仿“自然” “用取材于自然的人物,代替荒诞的情节”,同时借助喜剧的滑稽特点,使笑谑、机智和道德思想融合为一体,富有生气。他还提出,面目是内心的解释者。假面剧“恰恰不能通过面目把他由于内心激动所产生的各种热情表达出来”,因此要废除“假面”以及“幕表”,要写出固定的台词;他还强调,演员性格和角色性格应力求一致,要发挥演员的性格和技能在表演中的作用以刻划人物性格。

哥尔多尼肯定了意大利戏剧的成就和传统,汲取了古代和外国的戏剧经验,但反对用前人的法规来束缚自己,主张从实际出发。为此,他不赞成“三一律”中的地点一致,也反对盲目崇拜亚里士多德。他把喜剧分为简单和复杂两种, 认为简单的喜剧可以在一致的地点扮演,而复杂的喜剧如果也死守地点一致,就会引出一系列荒谬不合理的东西。哥尔多尼的戏剧理论对意大利民族戏剧的建立和欧洲戏剧的发展产生过重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