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艺美学要略·学说·美是活的形象
德国美学家席勒提出的美学命题。
席勒说:“感性冲动的对象用一个普通的概念来说明,就是最广义的生命。这个概念指全部物质存在以及一切直接呈现于感官的东西。形式冲动的对象也用一个普通的概念来说明,就是同时用本义与引伸意义的形象,这个概念包括事物一切形式方面的性质以及它与各种思考力的关系。游戏冲动的对象用一个普通的概念来说明,可以叫做活的形象。这个概念指现象的一切审美性质,总之是指最广义的美。”
席勒认为,理想的人性本来应该是感性与理性、内容和形式、状态和人格的统一,但是现实的人的人性却被感性冲动和理性冲动这种原始的根本对立破坏掉了,恢复这种统一的途径是文化教养,借助于文化教养,人的感性和理性都会充分的发展,从而达到统一。如果达到这个程度,就会在人身上唤起一种新的冲动——游戏冲动。感性冲动使人受到自然要求的束缚,理性要求又使人受到理性要求的束缚,而游戏冲动基于统一的人性,使人的感性要求和理性要求都恢复自由与和谐。感性冲动把人引向生命的感性需要,理性冲动把人引向形象形式的法则,而游戏冲动, “心灵是处于规律与需要之间恰到好处的中点”,把人引向活的形象、引向美。
关于活的形象的涵义,席勒说: 它“既不扩大到整个生物界,也不只限于生物界。一块大理石,尽管是而且永远是无生命的,却能由建筑师和雕塑家把它变为活的形象。一个人尽管有生命和形象,却不因此就是活的形象。要成为活的形象,那就需要他的形象就是生命,而他的生命就是形象。”
活的形象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体,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体。当一个事物只让人想到他的形式的时候,那还是一种单纯的抽象,那还不是活的形象;当一个事物只让人感觉到他的生命的时候,那还是单纯印象,那也不是活的形象。席勒反对经验派美学家(例如博克)把美和生命等同起来,也反对形式派美学家(如德国艺术家拉菲尔·孟斯)把美同形式等同起来。 “活的形象”把这两种片面的看法辩证的统一起来,它的形象就是生命,它的生命就是形象。美是内容和形式、感性与理性融为一体的东西。活的形象是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它是变化中的偶然的状态,又体现着具有必然性的不变人格,因此活的形象(美)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活的形象又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活的形象(美)对于我们固然是一个对象,但同时也是主体的一种情况,这个对象能否成为活的形象,决定于主体的情况,只有主体处于游戏冲动的情况下,即处于人性能够完美实现的情况下,这个对象才可能成为活的形象,所以有人性存在,才能有美存在。
美是活的形象的命题,揭示了美是感性与理性、内容和形式、偶然与必然、主观与客观辩证统一的本质特点,这是席勒对美学发展的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