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审美分类创造·年画

文艺审美分类创造·年画

是中国绘画的一种形式。这种绘画体裁是伴随着中国的农历春节喜庆新春和除凶避邪的民间活动而产生的,所以称之为“年画”。

年画是中国人民最喜爱的绘画种类之一。由于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人民受着多重的压迫、剥削,压抑在心里的要求在现实得不到满足,所以希望能把自己内心的祝福和美好理想,通过某种可以寄托精神的外在物质表现出来。年画这一画种就是代表着人民的种种祈望、追求而出现的。

年画的题材很广泛,凡是为人民大众所了解,又符合人民大众要求和愿望的,都可以成为年画的创作题材。年画大都带有祝福新年,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内容。如“发财进宝”、 “年年有余”,反映了中国人民渴望摆脱贫困,过上富裕生活的希望, “龙凤呈祥”等则表达了中国人民向往美好事物出现的浪漫主义幻想。此外,年画也借助历史、传说、神话等题材表达了爱国主义、人道主义,歌颂真善美、鞭笞假恶丑,追求正义、平等、自由、幸福等思想。

年画的最大特征是深刻的寓意性,即寓情于物、借物传情、以古喻今,如《金鱼满塘》的寓意是“金玉满堂”; 《福寿如意》的含义则借用蝙蝠和桃的形象来揭示。从年画的艺术形式特点上,可以感受到:饱满的构图、鲜明的形象、似乎潜在有盼望大团圆,祈愿丰收和吃饱饭等意思;挺拔的线条,则反映出健康、有力的含意;鲜艳的色彩,体现出火红喜庆的意思。中国人偏爱红颜色,它象征太阳、温暖、热闹、吉祥等意思,所以年画上,人们挂红灯笼、穿红袄、扎红头绳,不光鞭炮是红的,连鲤鱼也多画成红的; 富于装饰性的画面, 则呈现中国绘画的一个特征和中国人民的审美习惯。 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极富表现力的画面, 则把年画与人民紧紧地连在一起。

年画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其中有门画 (有独幅的和对开的) 一般以表现门神为主; 中堂,一般挂在房屋正中, 两边配有对联; 四条屏,一般以表现四季风光,四季花卉为主, 还有横的或竖的单开独幅年画等等。

中国民间年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 早在公元一、 二世纪时, 就有于年节时在门上、 墙上画神像以避凶祈吉的风俗。 1909年发现的南宋时期的刻印木版年画《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是目前能见到的最早的一幅木刻年画。 到了十五世纪左右, 木板年画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 十七、 十八世纪年画发展到了高峰, 广泛流传在广大农村和城镇。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年画产地有; 天津的杨柳青、苏州的桃花坞,山东的潍坊,四川的绵竹,广东的佛山等地。 而且各地的年画都有各自的地方特色。 二十世纪初, 上海开始有胶板印刷的“月份牌”年画, 兼用作商品广告。 解放以来,新内容新形式的年画, 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 推陈出新, 更加丰富多彩, 获得更加蓬勃的发展, 又相继出现了象年历、挂历、 摄影年画等新风格的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