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美学基本理论·审美态度

文艺美学基本理论·审美态度

是人们在从事艺术活动和审美活动时所持的一种态度,具体说来,就是人们在观赏自然景色,观看绘画、电影、戏剧,朗诵诗歌,欣赏音乐时不自觉地形成的一种心理状态。这种态度既不同于实用态度,又不同于科学态度。它与实用态度的不同表现在:它并不是致力于为下一步的行动和行为去进行准备,也不关心下一步行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更不构成达到这个目的手段,一旦把注意力转移到实用生活目的时,审美态度便不再存在了。它与科学态度的不同表现在: 它不是旨在以一种独创的方式,着眼于解决理想中和实践中的问题,它不涉及概念思维,在知觉一件艺术品时,一旦开始有意地用概念去分析它、批判它、表扬它和否定它,审美态度便不复存在了。

审美态度的存在是事实,但形成审美态度的原因或因素却是异常复杂的。其中有许多因素,是任何时候断不可少的,例如景色的奇特,艺术作品本身的吸引力,欣赏者本身通过学习和实际获得的欣赏能力等,还有一些因素是相对的或偶然的,如欣赏者的即时心境,某一段时间的特殊兴趣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艺术品展出的场合与时机等。(同一首乐曲在正式舞台上演奏,就与它在酒巴间或军事检阅中演奏出来不同)虽然这样一些因素是偶然的,但又是不可不考虑的。因此,在谈论审美态度时,既要注意人类普遍心理因素,又要有历史的观点,换言之,一定要清楚地看到,从一种文化到另一种文化,从一种历史背景到另一种历史背景,从一个人的儿童期到成熟期,从一个场合到另一个场合的变化。注意这些因素,不仅有利于按照不同情况去引导和训练审美态度的形成,而且还可以通过合理的安排,加速审美态度的形成,获得更强烈的审美感受。

从表面上看,造成审美态度的核心因素,是无关功利,超然功利意欲之外,但追究其实质,这种说法仍然太绝对。其实,在这种表面的“无关功利”中掩盖着一种较之个人直接功利更为广泛和更为深刻的社会意义和社会性内容,它虽然于眼前的实践生活无益,但却使人看到了对整个种族、阶级和时代有益的东西,这种满足不是纯生理上的,而是通过想象在精神上的一种满足。正如帕克所说: “审美价值是在想象中转化了的实用价值。鞋子是看起来很美,而不是穿在脚上的感觉,但却必须是看来觉得穿着它是舒适的才行。屋子的美不在于住在里边很舒适,但必须看起来使人觉得住在里面是舒适的。美就在对它的用途的回忆和预测中,它们是思想的两个方面。用是行动,美则是纯粹的意图,明白了实用意图作为纯意图进入美中,则可解决实用工艺品的矛盾,可以调解人们坚持艺术与生活相联系和美学哲学所主张的美的非功利性的矛盾。”因此,审美态度的功利性是间接的,但又是影响深远的;是秘而不露的,又是强有力的和不可缺少的。它是一种复杂、丰富、全面、深邃的态度,它调动了人的一切心理因素的参与,反过来又促使人的所有心理因素得到自由的发挥和高度的和谐,正因为如此,它才给人造成一种比生理愉快更加高级的愉快,并且成为一种巨大的精神推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