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审美分类创造·长镜头

文艺审美分类创造·长镜头

电影摄影机拍摄的胶片长度为50尺以上、拍摄时间为30秒以上的镜头。长镜头又可分为固定长镜头、变焦长镜头、景深长镜头、运动长镜头等四类。作为一种摄影技巧,长镜头早已有之。但作为系统的电影艺术理论,则是由法国电影艺术理论家安德烈·巴赞及其追随者们创立的。

巴赞在电影艺术方面张扬“总体现实主义”,即要求艺术家把拍摄对象“照生活原样”整个摄录下来,不许改变它的“自然面貌”,同时也不许人为地干预它的“自然进程”。巴赞从“总体现实主义”原则出发,提出了长镜头理论。他认为,长镜头能够构成“未经组织的空间和时间之流”,因此可以具体体现“总体现实主义”的美学主张。巴赞指出,蒙太奇在有些情况下, “并不构成电影的精髓,而是它的精髓的否定”, “在必须同时表现动作中两个或若干因素才能阐明一个事件的实质的情况下,运用蒙太奇是不能容许的”。

在巴赞看来,蒙太奇的局限性具体表现在:第一,它分解原本完整的客体,导致对生活整体的破坏;第二,生活实体原本是“多义”的,但分解后的客体却是“单义”的;第三,导演通过蒙太奇“分解”, 而把自己的倾向“外加”给客体,结果使观众陷入导演的“思想构架”,不让他们自由选择。由于上述理由,巴赞提出“蒙太奇应予禁止!”总起来说,巴赞认为历来电影艺术家可分为两大类,以爱森斯坦为代表的一类艺术家“相信形象性”,而以他为代表的现代电影艺术家则“相信实在性”。

巴赞的长镜头理论, 旨在追求电影的形象画面的真实性,不过这种真实性,不是题材及艺术表现的真实性,而是外部的真实性,空间的真实性。因此,这种长镜头理论,强调纪实风格,反对对生活进行本质的概括,反对艺术创作中的典型化。巴赞认为,电影之所以感人,就因为它记录的是原始的现实,“最逼真的绘画作品可以使我们更加多地了解被描绘的事物的原貌,但是,不论我们怎样雄辩,它终究不会象摄影那样具有异乎寻常的、博得我们信任的威力。”在被巴赞推崇备至的电影《纳努克》中有一个猎人猎取海豹的长镜头。摄影机始终在一个镜头中表现这一动作过程,格外全面和详尽,因此给观众造成身临其境、异常真实的感觉。假如把这个过程用蒙太奇手段加以分解、组合,就不会有这样的效果。

长镜头理论作为一种新的美学主张,对于电影艺术实践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易于表现场面壮阔、人物众多、矛盾复杂、环境多变的内容。又因为它不是靠传统的镜头分解、组合而是靠单个镜头本身来反映现实,所以易于创造电影的纪实风格。但是,在实证主义哲学基础上形成的长镜头理论,过分追求电影的外部真实性, 反对集中、概括,反对典型化,反对艺术虚构,则导致现代派电影所谓“非戏剧化”、 “非情节化”、 “非结构化”的创作倾向的滥觞,助长了电影艺术方面的非理性主义思潮的泛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