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审美分类创造·正剧

文艺审美分类创造·正剧

是从戏剧的审美感受上来区分的一种类别。正剧又称悲喜剧或狭义的“戏剧”。正剧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多样性,既具有悲剧人物的崇高、严肃性,也具有喜剧人物的平凡、诙谐性。就故事情节而言,正剧可以表现惊心动魄的事变,也可以表现日常生活事件。正剧的情调、气氛,既不象悲剧那样沉重、痛苦,也不象喜剧那样轻松、可笑。

黑格尔认为,在正剧里, “悲剧和喜剧的区别力求调和,或者至少可以说,双方并不把自己作为互相完全对立的东西孤立起来,而是互相联系在一起,构成一个具体的整体。”在欧洲,悲剧和喜剧产生很早,并且有严格的限制。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为适应反对封建专制和教会的黑暗,宣传资产阶级的政治理想和启蒙运动的需要,为表现市民阶层生活的需要,要求在戏剧文学里,表现广阔的现实生活和人们悲喜感情的复杂变化,正剧才应运而生,并逐步发展起来。法国的狄德罗首先提出了“严肃的喜剧”的理论,法国的戏剧家博马舍进一步阐述了正剧的内容与形式,提出了“严肃戏剧”的名称。十九世纪以后,正剧广泛流传,成为戏剧的主要样式之一。悲剧和喜剧的融合,是符合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的实际存在的。正如曾指出正剧应合理存在的莱辛所说: “自然中的一切都是互相联系着的;一切事物都交织在一起,互相转换,互相转变的。”正剧既能反映重大严肃的社会事件,也能表现富有社会意义、审美价值的日常生活,它能对读者、观众产生多种多样的艺术感染作用。

俄国的别林斯基认为,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是在吸取民间戏剧优良传统基础上创作出的杰出的正剧。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契诃夫的《樱桃园》都是正剧的代表之作。中国古典戏曲中的《西厢记》也是正剧的著名珍品。 《西厢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青年男女为争取爱情自由对礼教观念和门阀制度的斗争,戏剧经过悲剧式的冲突,转为喜剧式的结局,正是表现了当时市民生活的要求和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