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元稹
唐代诗人,字微之,河南人。八岁丧父,少经贫贱,早年不甘与权奸为伍。后因屡遭打击,转与宦官妥协,官至宰相,因妒谗裴度遭贬,死于武昌节度使任所。
元稹既有创作,又有理论,他的政治态度和文艺美学主张与白居易都很相近,是白居易的诗友,也是新乐府运动的中坚, 世人并称“元白”。白居易提倡诗歌要为时、为事而作,元稹强调诗歌必须发挥“讽兴”、“美刺”的作用,反对因袭模仿。他在《乐府古题序》中说: “沿袭古题,唱和重复。于文或有短长,于义咸谓赘剩,尚不如寓义古题,刺美见事,犹有诗人引古以讽之义焉。”他自己也按照“讽兴当时之事”的原则进行创作。他编选和唱和的乐府新作,“虽用古题全无古义”,这种创作实践与他对当时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是一致的。
在唐代诗人中,元稹特别推崇杜甫,元、白的新乐府是和杜诗的影响分不开的。元稹所以对杜甫给予极高的评价,主要是他认为杜甫有创新精神,学习古人又决不依傍古人,即所谓“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他特别推重杜诗中的《悲陈陶》、 《哀江头》、《兵车行》、《丽人行》等,说它们“凡所歌行,率皆即事名篇,无复倚旁”。在这些方面,元稹的理论代表了当时进步诗人的主张。但元稹在推重杜甫的同时,却贬抑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说李白“不能历其藩翰”,是“以奇文取称”。这种看法当然是偏激的,说明他既没有理解李白诗的积极意义,更没有理解李诗的艺术特色,他只是从诗的形式着眼,评论李、杜的高下。后来元好问曾写诗讥讽他说: “排比铺张特一途,藩篱如此亦区区。少陵自有连城壁,争奈微之识碔砆。”碔砆,石之似玉者。元稹所推崇杜甫的长篇排律,不过是诗中一体,在杜诗中也未必是上乘。可见他的审美标准是有问题的。元好问以此讥讽元稹的偏激不妥,还是中肯的。
元稹也曾大力推重政治讽谕诗,并且批评过南朝诗词的“淫艳刻饰、佻巧小碎”的文风, 自我标榜说他的讽谕诗“词直气粗,固不敢陈露于人”等,而在实际上却常常并不如此。特别是当他官居高位时,生活空虚,心满意得,应酬唱和不过是附庸风雅,已经失去了他先前的锐气,实质上是助长了诗歌的形式主义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