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盛夏,阳光炙烈,天空蓝得耀眼,没有一丝云彩。
赵家山广场在阳光下格外显眼,篮球场的红绿塑胶颜色鲜亮。尽管我是在被藤蔓覆盖的甬道里穿行,依然感到热浪袭人。我来到紧靠广场的水恩源安置小区,拜访一户开着门的人家,打算在这里避避太阳再走。女主人正在拖地,见有客人进来,放下拖把迎了出来。她给我泡了一杯茶,又拿出洗脸盆和一条崭新的白毛巾。我接过洗脸盆和毛巾,走进卫生间,拧开水龙头,清亮的自来水喷涌而出。
赵家山是鄂西北保康县的一个村,海拔一千米,属喀斯特地貌。当地老百姓说,这里是空山,盛不住水,“天上下雨地下流,雨停三天用水愁”。以前去赵家山,到处是老百姓挖的水坑。碰上下雨天,有的人家用粗竹子劈成两半,去掉竹节做成竹笕挂在屋檐上收集雨水;有的人家为了“滴水不漏”,干脆用又宽又长的塑料薄膜把屋檐水全部收集起来。家里所有的器皿都拿出来装水,桶、盆、钵、锅……摆满了屋子。还盛不下的,只能装在山墙边的水坑里……
赵家山祖祖辈辈缺水。遇上天旱,要到宜昌市夷陵区的黄马河挑水,一个来回二十多里地,去时走下坡,回来爬上坡,天不亮出发,趁着月色能挑回一担水。水,是赵家山最珍贵的东西。过去谁家里过喜事,送上一担水,便是好礼。干部们下乡到赵家山,衣服挎包自己抱着,吉普车后备箱塞满了大大小小的装满水的塑料壶。
不愁吃水,是赵家山人梦寐以求的愿望,也是各级干部日思夜想的课题。村里老支书带领大家修水窖,政府给补贴。后来老支书又组织大家在燕窝池修了一个蓄水两万多方的大水塘。可是,天干时仍不够全村人挑水,时间一长,水还容易变质。燕窝池的水,还是没有擦掉赵家山人心头的愁云,大家都在想:水啊,水!
水啊水,有人也念着这句话。村里刚上任不久的党支部书记赵祥华对缺水也感同身受。小时候,父亲在外挖煤,天旱的时候,小小的他跟着别人去很远的地方挑水。挑水的人排着长队,到他舀水的时候,暮色已经笼罩了山林。他慌忙舀了大半担水,还没有挑到家,已是夜幕低垂。鸟在幽暗的树上叫,他有几分害怕,步子迈得有些急,差点摔了一跤。还是一个好心人帮忙把那大半担水挑回了家……
帮乡亲们找水,让乡亲们用上好水,就成了赵祥华内心坚定的使命。
一定要解决赵家山人的吃水困难!赵家山海拔最低的地方有个老水井,水很少干,2016年5月,赵祥华决定上设备,把老水井的水抽到全村海拔最高的燕窝池,再用水管放流到各家各户。可是,水量有限,还是有很多户吃不上水。到了冬天,供水量更小,而且水质的富氧化问题很不好解决。正在这时,有人在尧治河九路寨探矿时无意中打出水来。这个消息一下子照亮了他们的心。九路寨也是喀斯特地貌,既然探矿能打出水来,为什么不试一下打井取水呢?
2016年10月,保康打井第一钻在赵家山下钻了。10月的赵家山已有一些凉意,赵祥华坚持住在施工队的帐篷里,每天都是在机械的轰鸣声中入睡。他常常做梦梦见钻出水来了,哗哗的流水声把他从梦中惊醒,待他醒来,耳边依旧只有机器的轰鸣,走出帐篷,凉风飕飕,天穹挂着几颗稀疏的星。
赵祥华在钻头旁守了五天,钻头已经钻了接近三百米,不仅没看到一滴水,井口还下陷了三米多。是停还是继续钻?已经钻了三百多米,打井队的人不甘心,继续钻。第六天早上,轰鸣声突然停了,在钻井队的帐篷入睡不久的赵祥华觉得大事不妙,翻身下床,趿拉着拖鞋跑出帐篷。技术员哭丧着脸告诉他:钻头断了。这可是一百多万的钛合金钻头啊,就这样报废了?
赵祥华夜里在家门口的石板上披衣而坐,不知道该怎么办。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头发大把大把地掉,他望着夜空下黑魆魆的莽莽群山,不知道该怎么办。此时,县领导给了他安慰,给了他力量,“老赵,县委县政府支持你,九路寨能钻出水来,赵家山也能行,再搞!”
那个春节,赵祥华把自己关在屋里,网上查资料,找专家,找打过井的成功地方范例,只要网上公布有电话,他都要打过去询问。那一个月,他的电话费花了六百多元。
2017年过完春节不久,稻场的鞭炮屑还没有扫净,赵祥华就冒着呼呼的北风出发了,他去武汉请专家来勘测把脉。
重新勘测,重新选择打井点。他陪着专家在赵家山的山山岭岭跑了二十八天,最后才确定了新的打井点。赵祥华整整瘦了十五斤。
4月12日,工程队打到四百八十三米的时候,出水量达到了一百多立方米,专家团队宣布:赵家山的机井正式出水,日出水量可达八十至一百一十立方米,可解决八百人的饮水问题。
8月17日,赵家山水厂竣工,村民奔走相告,涌向水厂,赵家山的鞭炮声再次响起。八十六岁的村民杨德新瘫痪在床十几年,让儿子用三轮车把他送到水厂,在水厂出水口,他要亲手捧一捧水尝一尝。
继赵家山打井取水成功之后,保康县相继在其他缺水的地区打井九口,日供水能力达到五千多立方米。目前,赵家山水厂每天的出水量达到了两百立方米,井水通过管道送到每家每户,水厂还服务到村内的烟站、小学及周边的苏家寨和云旗山等村子,受益群众达一千三百多人。
有了水,生命之树才会枝繁叶茂,才会花红叶绿。
村民王树强,过去一直想养猪,一想到缺水,立马打了退堂鼓,自从有了自来水,一下子养了七八十头,2019年就赚了七十多万。杨培林,过去也种烟,怕育苗时遇上干旱,所以他每年只敢种三五亩。自从有了水,每年种一百亩,流转贫困户的土地,又给他们提供工作岗位,带动他们脱了贫,个人每年也能赚二三十万的纯利润。
赵家山有个习俗,有了喜事,要添一条白毛巾。过去,一条白毛巾过一次水,就成了黄毛巾。现在有了清亮亮的水,赵家山小学五年级的周慧琳和班上的同学都买了白毛巾。他们晚上悄悄去学校操场排练毛巾舞,要用舞蹈来表现赵家山人用上自来水的快乐心情。
月上柳梢,万籁俱寂,湛蓝的天穹下,一条条洁白的白毛巾舞动着,像汩汩清水在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