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干《丁力印象》

丁力我认识得比较早,距今已有13年,认识他是在2005年,他参加我组建的编剧讲习所。这个讲习所是尤小刚的中北影视公司出资办的,出了一些人,获得鲁迅文学奖的王十月就是这个班上的,后来为张艺谋担任编剧的王棵也是丁力的同学。

丁力有激情,很勤奋。我觉得丁力有三个热爱,第一个就是热爱文学,正如吴义勤书记说的,他是一个理工男,可以炒股票可以搞金融挣钱,却偏要通过文学来显示自己的价值,这是个对文学痴情的人。之前他生了一场病,我很担心他,但昨天我看到他还是一个活力十足的人,这是文学对他的召唤。深圳有大批怀揣梦想的外地文学青年,他们不是固守常规的人,所以深圳这片土地上出现了一大批的小说家、诗人、散文家。丁力在这些作家里不是从文时间最长的,他大约是2000年之后才开始写作吧,但他最专注,最勤奋,所以他的作品数量很多,从文质量也较高。丁力写了那么多长篇,发表那么多中短篇小说,我觉得他是非常热爱文学的作家。

第二是他非常热爱深圳。当时我们讲习所想把丁力留在北京做编剧、做剧本,这是其他学员梦寐以求的,但丁力想也没想就立刻摇头拒绝了。我后来问他是怎么想的?他说感觉自己只有在深圳才能找到写作的感觉,离开深圳这块沃土,他似乎就找不到感觉,找不到写作的激情了。所以我感觉他对深圳的感情非常深,甚至有一种依恋。

第三,丁力是非常热爱改革开放的作家。因为他的小说这些年都是写深圳写改革开放的,写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精神、情感、心灵的影响,他写深圳故事还是在写改革开放这个大的背景。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又是深圳建立经济特区38周年,所以选这个时间来召开丁力的作品研讨会很有象征意义。丁力是深圳改革开放的受益者,没有深圳的改革开放可能就没有“作家丁力”,因为他来深圳之前并不是作家,而是来深圳打拼十多年之后才开始从事文学创作的人,所以我觉得深圳是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成果,丁力是深圳的果子,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特区成立38年这个时候召开丁力的作品研讨会,也是对深圳改革开放深圳文学发展的一个回顾,一种肯定,一场讴歌,丁力也是深圳改革开放的当事人、见证人,所以丁力作品研讨会不仅是对他一个人的肯定,也是对整个改革开放以来深圳文学的一个总结与肯定。深圳召开这个研讨会的意义,不是针对丁力一个人的,也是对深圳一大批作家的,是对改革开放以来各个时期成长起来的一代深圳作家群体的。

丁力的小说一开始带有財经小说的特征,有点像香港的梁凤仪,带着鲜活的经济活动气息和生动的实战性、知识性、传奇性色彩,体现了特定的题材风貌。但丁力现在经历了人生的转折期,中风对他的创作似乎没什么打击,但是我觉得对他还是有一定影响,我专门与他谈过,他感叹人生苦短,似乎想做的事情很多,担心时间不够,我看出他的文学创作似乎经历一个转折进入新的起点。我看了他中风之后写的长篇小说《图书馆长的儿子》,发觉丁力通过这次中风领悟到了一些东西,有沉淀了。

丁力的作品以前因为写得太快,出版社出得太紧,是有点浮躁之气的,经过这一次中风之后,我希望今后他能写得慢一点,把这个气倒顺。丁力当了18年的财经作家,希望下面能写出几部震撼心灵之作来,最好写出《白鹿原》那样的枕棺之作来,我殷切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