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恩八景兴替记》王力平散文赏析

邱县古称平恩,旧志记载,域内多胜迹,称“平恩八景”:黄河禹道、汉侯旧域、盛水壮游、宝塔远眺、泮柏元植、虞堤春色、奎阁新辉、凤山列市。虽不免言辞藻饰,想必也不难寻名以求实。

2018年秋,云淡天高。友人相约访游邱县,问及“平恩八景”,答曰:皆已不存。惜乎哉!

岁月磨洗,“平恩八景”只留在传说中了。

黄河禹道。《尚书·禹贡》讲述“大禹治水”故事,有“至于衡漳”的记载。打开古邱县河水流域版图,古黄河自南向北流经邱县东部,漳水自南向北流经邱县西部。“衡漳”(漳水支流)自西向东,经邱县南部注入古黄河。往事越千年,沧海桑田。黄河改道,漳水枯竭,“黄河禹道”不存。

汉侯旧域。相传邱城东郭外有汉斥邱侯唐厉墓。邱县旧志记载,清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知县曹枢曾奉府文立碑,题“汉封唐厉斥邱侯墓”。1976年邯郸文保所勘察确认该墓葬为汉墓,1987年公布为邯郸市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冬遭盗掘,“汉侯旧域”,空余“彼黍离离”之叹。

盛水壮游。史料载:盛水湾(魏晋时名康台泽)在邱县东南,位于古衡漳与黄河故道交汇处,是一片岗洼相间、一望无垠的湿地,十六国时期为前秦牧马之地。切勿将“牧马”看作是畜牧养殖,彼时彼地,“牧马”是军机大事,国之重器。前秦建元二十年、后燕燕元元年(公元384年),后燕大将慕容农掠取康台牧马数千匹,并击杀前来讨伐的前秦骁将石越,奠定了后燕立国的基础。置身其间,历史记忆与自然景观相互激发,堪为“壮游”。惜如旧志所言:“今已无迹。”

宝塔远眺。“宝塔”指邱县文峰塔,塔高三十余米,九檐、六角砖石结构,始建于宋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明嘉靖、清康熙年间均有修葺。文峰塔系地方风水塔,意在祈盼祝祷地方文脉畅达、人才辈出。民国时期,塔基严重剥蚀,1950年文峰塔坍塌。

泮柏元植。“泮”系“泮宫”,指邱县文庙。文庙始建于元朝至元二十七年(公元1290年)。旧志记载,文庙庭院内有古柏46株,为元大德年间(公元1297年-公元1307年)所植。民国初年古柏尚存24株,至抗日战争时期,枯死毁损殆尽。

虞堤春色。邱县虞公堤沿西漳河故道修建,南北绵延七十余里,以防漳河水患。明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知县虞镐倡议修筑,因以得名。虞公堤堤路合一,沿堤广植杨柳,柳浪绿荫,蔚为大观。清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漳河连年泛滥,虞公堤溃决,防患功能尽失,今仅存断续岗坡夯土。

奎阁新辉。奎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主宰文运兴衰的神祗,科举时代,更与民间“魁星点斗”的传说合二为一。史料记载,自清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起,邱县奎星楼几经迁移改建,所谓“新辉”,应是有感而发。新建奎星阁位于古邱城东南城头,巍峨高耸,画栋雕梁。1937年11月15日,日军围攻邱城,奎星阁毁于日军炮火。

凤山列市。古邱城县治东有十字街,地势稍高,俗称凤凰山,为古邱城商业繁华街区。在农耕为本的古代社会,以商业繁荣而入选地方名胜者并不多见。1944年5月26日,邱县全境光复;8月,县治迁至马头镇(今邱县治所),邱城凤凰山不复为商业中心。

“平恩八景”遂不复见。

旧时风景不再,但古人看风景的视角却依然清晰且意味深长。留意一下,可知“平恩八景”蕴含着四个不同的视角,一是治水,二是崇学,三是怀古,四是重商。

先说“治水”。邱县地处古黄河、古漳水冲积平原,水患与水利是邱县历史上的重大主题。故而“八景”之中,“治水”有其三:黄河禹道、虞堤春色、盛水壮游。稍加辨析可知,“黄河禹道”要义在“疏”,导漳水入古黄河;“虞堤春色”要义在“堵”,修堤筑坝,约束漳水;“盛水壮游”要义在“蓄”,借盛水湾湿地蓄滞洪峰。疏、堵、蓄,古人治水的全部精义几乎都在这里了。当然,治水不仅是防水患,更是兴水利。灌溉、水运、渔猎,在古代农耕社会中,除水患、兴水利,是一篇经世济民的大文章。做好这篇文章,一笔“认识自然”,一笔“改造自然”;一笔“合目的性”,一笔“合规律性”,哪里是“水来土掩”四个字可以说尽的?!

再说“崇学”。如果说“治水”是经世济民,那么“崇学”就是修身育人。“平恩八景”中,“治水”有其三,“崇学”又有其三:泮柏元植、宝塔远眺、奎阁新辉。其中,“宝塔远眺”“奎阁新辉”的重心在文峰塔、奎星閣,自不必多说。“泮柏元植”,着眼处是古柏,用心处则是文庙。以“元柏”为着眼点,恰恰是为了彰显文庙创建之早,文脉传承之久。邱县崇学,于此可见一斑。当然,崇学不只是面对文峰塔、奎星阁、学宫文庙的顶礼膜拜。要紧的是,在这些基础设施背后,还有一套严整的科举制度,一套系统的儒学思想,一种深厚的、植根于社会历史土壤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比起背后的一切,那几座亭台楼阁,那几枚翼角风铎,不过是立在风霜雨雪中的一个象征。

三是“怀古”。杜甫诗云:“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诗人将“侧身天地”与“怀古”联系起来,一语点破了“怀古”情感背后的生命动因。和有限的个体生命相比,天地是无限的。置身横亘古今的苍茫天地间,个体生命是微末的、偶然的,其意义和价值,只有在人类的历史记忆和生命延续中才能获得肯定。东方智慧如此,兴起于西方的生命哲学,同样表现出相似的思维逻辑。从根本上说,“怀古”是建立在生命价值和文化自信基石上的一种人文情怀,“汉侯旧域”列入“平恩八景”,正是这种人文情怀的真实流露。

四是“重商”。其实,中国古代社会意识的主潮是以农为本,以商为末,重本而轻末。然而行商坐贾始终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观念上的轻视、轻蔑,并不能抹杀它的真实价值。春秋时期,管仲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力行国策之中,便有“通货积财,富国强兵”。南宋时期的永嘉学派,也曾明确主张“通商惠工”,反对陆九渊“心学”的空谈义理。能把“凤山列市”选入“平恩八景”,足见邱县史上有俊才巨眼。

说起邱县先哲看风景的视角,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平恩八景”,没有一处是纯粹的自然景致,没有一处是所谓的“鬼斧神工”。“平恩八景”,每一处都是人的历史实践活动的结晶。当然,从美学的立场看,即使是一片自然风景,当它作为人的审美对象时,也都是“人化的自然”。但“平恩八景”强烈地标识和彰显出它们的“历史”和“实践”的特点,这在我们听到、见到的“八景”“十景”中,堪称特立独行。这意味着,在邱县这块土地上,在平恩先哲眼中,真正的美景不是天设地造,是人的创造,是干出来的。

事实上,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随着时间的流逝,视觉中的风物景致总不免消弭于无形。但自古以来,人民创造美好幸福生活的历史实践,进取有为的文化精神,是永不磨灭的。用古人的话说,它可以“日日新,又日新”。

于是,在邱县的行程变得清和隽朗。寻芳揽胜,移步换景。

“庄户顶文化遗址”位于邱县古城营村西南,出土大量马骨、马牙和陶制釜片。考之以秦汉历史,专家认为,邱县古城营与南营之间,沿漳河一线,当为项羽“破釜沉舟”之古战场。

刘云固村有晋代古槐,树高约12米,树干围长约4米,树冠枝展约10米。据考证,古槐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历经十四个朝代。民谚云:“先有大槐树,后有刘云固。”古槐与村庄并肩站立,栉风沐雨,生生不息。

1939年2月10日,八路军129师386旅发起香城固伏击战,全歼驻威县日军第10师团第40联队补充大队,毙敌大队长以下200余人,是八路军东出太行“平原歼敌第一役”。80年后,“香城固战役纪念碑”下,“战地黄花分外香”。

1983年,农民漫画家陈坡子、李青艾夫妇创办了邱县青蛙漫画组。经过35年的发展,“青蛙漫画”已成为全国知名文化品牌,并迈开了动漫产业发展的脚步。

邱县二中有许多值得骄傲的地方。校园和师资,硬件和管理,专业化的实验室、音乐室、舞蹈房、跆拳道馆、图书馆,标准化的宿舍楼、餐厅……但最值得骄傲的是,全县适齡初中生可以来县城读书。子曰:“有教无类”。这里是放飞和实现梦想的地方。

老沙河观光带。一条6米宽、13公里长、沿老沙河铺就的乡间公路,一条连通“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集采摘、物流、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观光带,一条水光天色、绿树婆娑、硕果飘香的乡村振兴风景线。

梁二庄镇坞头村文冠果种植面积已超过5000亩,从文冠果茶、油、护肤品生产,到神经酸、高吸附性活性炭研发,形成了一条文冠果产业链。昔日坞头村,正蜕变成新型农村社区、生态农业园区、产业园区“三区同建”的“特色小镇”。

更有新井头村的丝棉木小镇,段寨村的红薯小镇,礼村的桃花,枣坡村的荷藕……

蓦然回首,邱县新八景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