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市场》杨振彦散文赏析

几十年前从马路街、西大街进入逼仄的肉市街,行百余步,豁然展现于眼前的是一个繁华的所在,这就是红透邢台的老市场。老市场东西30余丈,南北10余丈,轩敞方正,南北西三面为青砖二层小楼,东侧是不甚齐整的平房。市场四周遍布商铺、药铺、饭馆、茶坊、旅馆。寻常时节这里就十分热闹,遇到年节,更是人头攒动、摩肩接踵、水泄难通了。见过世面的邢台人把它称为“邢台的天桥”,按现代理念说,就是城市综合体的雏形。邢台的商业肇始于“好南关”,老市场是一个重要的启程点。

老市场北面小楼中间有一拱形券门可直通马路街,西北角一条斜街通向中国大剧院(即人民剧场),街旁一眼大井,直径丈余,水质清冽甘甜。饭店用此水蒸的馒头口感最好,故而“大井馒头”为邢台一绝,多少年后“大井馒头”依然为“老邢台”称道。馒头房南侧是邢台最大的汉民饭店“六必居”,烹煎烧炸,终日汇聚顺德府各路美食家。北侧小楼二层西端,是邢台最早也是规模最大的回民饭店——鸿宾楼。老板是太极名家陈树义先生的大爷爷陈芳。鸿宾楼天天高朋满座,嘉宾如云,邢台八大绅士、社会名流是这里的常客。大厨胡增寿一只羊能出300道菜肴,人称“神厨”。梅老板来邢台演戏,神厨呈献的一道“炒丁香”色香味俱佳,为业界称奇。一天饭口,伙计急匆匆跑来告诉胡大厨:“有位客官点了道菜叫‘爆炒屌毛’,问咱有没有。”胡大厨沉思间猛见窗外几株玉米果实上紫缨飘拂,一拍大腿:“有!”随即取来玉米缨丢进热油中,葱蒜姜,翻勺盛盘。那东西弯曲透亮竟如真个一般。伙计问,多少钱?老胡高声一喝“仨大子儿!”——怪菜自然值天价!

老市场北侧窄巷里有两个小吃名家。一是“豆沫王盛林”,王师傅师承何人已无从知晓,但以豆沫味道的纯正论,绝对有来头。米面、黄豆、花生、杏仁、粉条、胡椒粉,稀稠适当,口感十足,直到现在那味道还占据着我的味蕾。每天早晨老王马路街石桥(现在中北商场一带)上一嗓子:“豆沫儿——!”,立马人如长龙,一瓦罐豆沫眨眼卖完。另一位是“拉面郭大碴”。郭师傅60碗面一下拉成,揉、拉、抛、甩、顿、绷、撕、挑,拉面圆润、筋道、软硬可口,加上肉码子、鸡丝卤,那叫一个香。某年郭大碴在北京吃拉面,半天伙计上不来面,遂反复催促。师傅一个不耐烦训斥道:“爷们,这是技术活,来不得着急,不服你来试试?”郭大碴抄起盆中面坨,抛甩揉拉,看看火候已到,膝盖一顶,“嗒”地一分,20碗面拉成。只瞧得拉面的吃面的目瞪口呆。老郭拍拍手上干面,不紧不慢说道:“从老辈儿数,到我这里三辈半吃这碗饭了。爷们,你孙子辈儿的。”

市场中间的空地可就热闹了,说书的、变戏法的、拉洋片的、剃头修脚的、卖大力丸耗子药的。单说书的就有瞎眼老明、老翟、老魏、老田四大家,各有各的拿手段子,各有各的粉丝听众。其中的老翟,据人们回忆,功夫在单田芳之上。一桌、一扇、一惊堂木,只把《雍正剑侠图》、《童林传》说得风生水起,石破天惊。此公性情诙谐,文笔极佳,一有心得便用蝇头小楷记录下来。陈树义先生曾亲见其袖珍笔记,其中一首诗是写醉酒夜半内急的: “夜半醒来悔贪杯,腹中无天空响雷。翻身开门闩不见,墙角斜挂一枝梅。”文革初期,说书的还未彻底禁止,但内容已有了一定限制。为了拉住听客,说书的还是偷偷地说旧书。一天老翟说到“童林大战陆恒”,“童林一转身,使出董老剑客传授的绝招——‘幻影伏魔连环腿’,照定陆恒的小肚子噌地踢去——”众人听得正入迷,老翟惊堂木一拍,朗声颂道:“糖甜不如蜜,棉暖不如皮。爹娘恩情深,比不上毛主席!”众人愕然,顺着老翟眼神一看——派出所民警来了。老翟的善变成为书坛一段佳话。

紧邻北楼圆圈门有位剃头师傅,江湖人称“飞刀小福子”。小福子手持剃刀——那时的剃刀不比现在,半月形刀身,曲线刀库,刀身刀库间缺乏轴的牵制,异常活泛,故而操作难度较现在的难得多。小福子身手不凡,不管多难剃的刺头,只须歘歘几下,然后刀尖弯转勾挑掏耳修面挖鼻孔干净利落,大有“试问天下头颅有几颗”的气概。剃到高兴处,将剃刀向空中一抛,抛出几尺,轻轻一接,旋即来个摇枝寻梅,刀刃恰落到客人头顶上,有惊无险,观者连连叫好。有人气自然生意好,当然也引起同行不满。另一位剃头匠吴二奇,他哥哥吴大奇在旁边拉洋片,他剃头。吴二奇人性朴拙,不善表现,生意自然清淡些,甚或还有压价的。一次一位客人问:“五分钱剃不剃?”二奇没好气说:“剃”。歘歘几刀剃了个阴阳头,一半锃明瓦亮,一半杂草丛生。客人质问为何剃一半?二奇答曰:“给一半的钱还不剃一半?”

变戏法儿,老李无疑是市场的角儿,他是北京人,是否天桥传授已无证可考。中等身量,精瘦,终日的户外演出皮肤黝黑紫檀一般。眼睛不大,倍儿有神采,功夫不错,尤其手彩戏法出神入化。时下常上电视的沧州吴桥的一位魔术演员人称“鬼手”,其实以手头玩意儿论,他能称“鬼手 ”,老李就无愧“圣手”。每逢演出前,地摊前已是人满为患,老李反拿一把小锣,倒上水,用一根木棒“蹚蹚蹚”敲击锣面,人们被溅起的水珠逼退,场子算是打好。接着变球,吞剑,吞铁球,双钩穿鼻,个个节目精彩异常。尤其大变活人,一只木箱,与平常无二,人钻进去,老李指天道地,口喊一声“走!”,打开木箱,入地无缝,上天无梯,没有舞台可凭借,人没了……直到现在,这个戏法依然令我费解并挥之不去。

也有混吃喝的,不过混的技术含量高些。有一个卖布的二肥,隆尧人士,一天进的饭馆,问掌柜的有好布要不要?掌柜的说先看看。二肥说不急先吃完饭再看布。酒足饭饱,二肥撒腿就跑,掌柜的疾呼:“布呢?”二肥边跑边答:“我叫你看看步(布)大步小。”众人皆捧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