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秋声赋》抒情散文鉴赏

作者: 欧阳修

【原文】: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潇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1),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予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2)。四无人声,声在树间。”予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乎来哉?”

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3);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粟冽,砭人肌骨(4);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奋发。丰草绿缛而争茂(5),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一气之余烈(6)

夫秋,刑官也(7),于时为阴(8)。又兵象也(9),于行为金(10)。是谓“天地之义气”(11),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12);夷则为七月之律(13)。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夫!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14),黟然黑者为星星(15)。奈何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

【鉴赏】:

欧阳修继承了韩愈提出的古文传统,主张写平易晓畅的文章,但他同时又是写骈文的能手,这就使得他的文章中经常体现两者并存的特点。如果说《醉翁享记》是散中有骈,那么《秋声赋》则是骈中有散了。

文人墨客抒发感伤凄怆之情向来愿意借秋天来表达。秋天是万物凋零的季节,面对萧索冷落的秋景自然会引起人们的感叹。欧阳修在《秋声赋》中表达的就是对于人生短暂,世事艰难的感慨。

作者描写秋景并非是亲眼实见,而是由听到秋风飒然之声后在想象中构设出一幅秋景。作者的联想纵横驰骋,由景入情,由物事入于人事,由秋风摧败,草木零落而想到了人生于世,劳形忧心,晃眼之间已尽暮年,不由悲从中来,感慨万千。而心虽有所感,却又无人可以诉说,只有四壁秋虫之声,更增添了一份凄清孤寂之感。

作者描写秋景没有实写,他写秋风是凭借听觉效果把秋风化成了一种有形之物,用了多种比喻使之形象化,从而使读者有了一种具体的感受,宛如亲见一般。他写“秋之为状”,分色、容、气、意、声分别描写,概括性极强,覆盖面也极广,不是执着于具体描写,而是把秋的特点抽象出来,在整体上给以描述,这样一来,文字虽不多,效果却更强。

本文在句法上整齐而富有变化,虽为赋体,却多杂以散句,并不拘泥格套,且文辞明白晓畅,并无堆砌之词,与一般赋的辅排扬厉大相异趣,可以说是赋的散文化,这种形式使得文章句法错落有致,变化多姿,既有赋体的文采韵律,又不失散文的自然流畅,得其所长,去其所短,可以说是一种完美的结合,文章也因而更富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