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丝

作者: 孙晨

一缕一缕的心思

织进了纤纤的条条的雨丝

织进了淅淅的朦胧

织进了微动微动微动线线的烟丝

织进了远远的林梢

织进了漠漠冥冥点点零零参差的屋梢

织进了一条一条的电弦

织进了滤滤的吹来不知哪里渺渺的音乐

织进了烟雾笼着的池塘

织进了睡莲丝上一凝一凝的飘零的烟网

织进了无限的呆梦水里的空想

织进了先年故事不知哪里渺渺茫茫

织进了遥不见的山巅

织进了风声雨声打打在闻那里的林间

织进了永久的回旋寂动寂动远远的河湾

织进了不知是云是水是空是实永远的天边

织进了今日先年都市农村永远雾永远烟

织进了无限的朦胧朦胧——心弦——

无限的澹淡无限的黄昏永久的点点

永久的飘飘永远的影永远的实永远的虚线

无限的雨丝

无限的心丝

朦胧朦胧朦胧朦胧朦胧

纤纤的织进在无限朦胧之间

一缕一缕的心丝

纤纤的

织入

一条一条的

雨丝

之中间

穆木天

穆木天善于以异常敏锐的感觉捕捉自然界纤若毫发的神经的颤动,于是自己的心弦也就和这种颤动合拍了。在这首《雨丝》中,人将自己的“一缕一缕的心思”织进大大小小,远远近近,可见不可见,可感觉不可感觉的一切之中。于是,条条的雨线,线线的烟丝,远远的林梢,参差的屋梢,一条一条的电弦,渺渺的音乐,烟雾笼着的池塘,雾锁烟罩的城市和乡村,渺茫的先年故事,山巅,林间,河湾,朦胧的心弦,点点的黄昏……都融注进了诗人的心灵和情绪了。在这里最重要的是雨丝,诗人的心思首先织入雨丝之中。而雨丝不仅是心思的载体,而且也是心思的象征。雨丝是可见的,心思是不可见的。诗人将不可见的心思首先寄寓在可见的雨丝中,于是,象纤纤的条条的雨丝的可以洒满大地、天空一样,诗人的一缕一缕的心思也可以飞扬在、飘落在、附着在一切事物之上了。诗人以此召唤起我们的联想,赋予“心思”以动作,以形体,以声音,以色彩……直到“一缕一缕的心思”和“一条一条的雨丝”朦朦胧胧地融为一体。这大约就是穆木天所说的“诗的思维术”,“诗的逻辑学”。

穆木天自己说过:“我喜欢用烟丝,用铜丝织的诗。诗要兼造形与音乐之美。在人们神经上振动的可见而不可见,可感而不可感的旋律的波,浓雾中若听见若听不见的远远的声音,夕暮里若飘动若不动的淡淡光线,若讲出若讲不出的情肠才是诗的世界。”确实,这首《雨丝》可以称之为用雨丝织成的诗。诗人的情怀,诗人的心态,诗人的心思可以感觉出来,但当它和朦朦胧胧的雨丝融为一体的时候,又变得渺渺茫茫,无从把握了。不过诗人自己认为“诗的朦性愈大,而暗示性因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