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申自强
龚显宗(台湾)
雨落着,雨细细地落着;风吹着,风微微地吹着;风和雨交奏出一阙交响曲。
我在雨林内缓缓穿着,在风里慢慢踱着,在音乐中轻轻走着。
雨落着,雨细细地落着;雾飘着,雾冉冉地飘着;雾和雨合构成一幅抽象画。
我在雨林内缓缓穿着,在风里慢慢踱着,在图画里轻轻走着。
雨旁的龙柏飘摇轻舞,青翠欲滴。山下的红砖洋房在烟雨里若隐若现。风中,依稀有隐约的车声。
不穿雨衣,没戴斗笠。任风信子飞过耳际,雨从发上直流下来,流过鬓边,流过唇角,有种特殊的味道,和平地的大不相同。
这使我想起这个暑假。落雨的日子,我们撑着雨伞,在植着木麻黄和椰子树的道上散步。我们惯称这条路为‘怪人道’,因为在那落雨的时候,除了一、二辆疾驰的车子和狼狈地狂奔的人外,就只有我们走着,悠闲地走着;说着笑话以及争论一些问题。
我又再次在雨中散步了,虽然是在异地,在山上,却令我有种重温旧梦的狂喜。
拾级而上,我走着通向法美寺的柏油路,同学们戏称它为‘鸳鸯路’或‘情人道’,因为月圆之夜,对对情侣沐着清辉,踏着银光,手挽着手,臂把着臂,心叠着心,去看那灯海,那一片辉煌。
道旁有虬松的狂吟,芦苇的笛声,还有不知名的小白花的飞香。
猛回头,大成馆已落在后头,被如烟如雾如棉如絮的云气所掩盖,只露出簷角的青龙作势欲飞。
自法美寺纵目下望,近处是万顷的松涛和鲜碧的芳草;远处,白的溪流,红的屋子,那模模糊糊的一条条直线,想是城里的大街吧?方方的稻田如绿色的棋盘。
谷底氤氲着云气,那半透明的干白色的东西游移着,如面巨大的毛玻璃,半遮着一城的辉煌,半透着一海的金芒。
凝视谷底,想您是人海里的涓滴,在熙攘繁华的尘寰中流着,匆匆地流着。
何时您将来与我相聚?在雨中散步,迎着凉凉的风,淋着甘露,踩碎万斛的珍珠。
‘斜风细雨不须归’,走着,我又向前走着。
雨落着,雨细细地落着,我在音乐中轻轻走着,在图画里缓缓踱着。
台湾著名诗人兼学者龚显宗的《散步在雨中》,是一篇诗情浓郁、富于美感的散文诗佳作。这篇作品的章法技巧通脱而娴熟,读后使你在获得审美享受的同时,不能不为其形式之美畅心乐道。
诗的开头,作者先用几组特写镜头,把微风细雨、轻烟薄雾、一派朦胧的环境作了极富诗意的渲染;通过这些镜头我们看到,主人公在风雨交加而奏出的“音乐中轻轻走着”,在雨和雾合构成的“图画中轻轻走着。”这不仅开门见山地破了题,而且活生生的画面一下子把读者带进了诗美境界之中,使你隐隐感到,漫步在雨林中的主人公,每前进一步,都会引出一幕胜景。再往下看,果然画境历历。“两旁的龙柏飘摇轻舞,青翠欲滴。山下的红砖洋房在烟雨里若隐若现。风中,有依稀的轻声”。而主人公“不穿雨衣,没戴斗笠”,任凭风雨的陶冶,心悦情怡地接受大自然的洗礼。欣赏着这些颇具浪漫色彩的镜头,我们仿佛觉得,自己也同主人公一道,漫步在雨林中,沉浸在诗美里。很显然,正是诗人运用电影蒙太奇手法,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美感力量。因为这醉心的诗情感受,正是得益作者笔下的形象直觉。
法美寺纵目揽胜,是全诗的意绪高潮。作者用摄影师“推”、“拉”、“摇”和“俯拍”等多种手法,使画面的景别时远时近,时高时低,层次井然,组接有致。近处,万顷松涛和鲜碧的芳草;远处,白的溪流和红的房屋,以及那方方的稻田,模糊的街市,尽皆历历在目;而那谷底氤氲着云气,半遮着“一城的辉煌”,“一海的金芒”。这远近错落,明晦相映的美景,为作品增添了无穷的诗情画意。
“诗是真理的直觉”。用蒙太奇手法写诗,并非作者的独创,但把这一手法运用得如此娴熟得体,就全赖他不凡的艺术功力了。
回忆的自然穿插,使文意迭宕多姿,曲折蕴藉,是《散步在雨中》形成美的又一方面。作者在诗的开头用直觉画面把读者的审美注意攫往之后,紧接着笔锋一转,勾起了主人公“重温旧梦的狂喜”,引起了甜蜜的回忆。“这使我想起了这个暑假。落雨的日子,我们撑着伞,在植着木麻黄和椰子树的道上散步。”“我们”中的另一位是谁?是挚友抑或情侣,诗中写得很含蓄。但可以断定那必是和“我”情融意契的知音。要不然你看,“就只有我们走着,悠闲地走着,说着笑话以及争论着一些问题。”多么幸福和惬意!在通往法美寺的路上,主人公进一步联想到在那月圆之夜,对对情侣踏月宵游的甜蜜情景。这些和诗境相和谐的回忆的穿插,不仅使作品的文意峰回路转,起伏跌宕,而且为结尾处的照应前文埋下了伏笔。“凝视谷底您是人海里的涓滴”、“何时您将来与我相聚?”甜蜜幸福的回忆以及对知音的痴情和期待,使作品更加情味隽永,含不尽意于言外了。
此外,这篇散文诗在语言风格上,也独具特色。诗的开篇和结尾,作者都用对仗工整、重声复韵、拖沓萦回的句式,抒情状物,使作品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同时,全篇文字都洋溢着舒缓幽扬的韵律,绵远甜蜜的情思,和“雨中散步”境界丝丝人扣,读来为饮美酒一觞,掷杯细品,余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