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石渠记》文章鉴赏

柳宗元·石渠记》文章鉴赏

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②。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③,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④,昌蒲被之,青鲜环周⑤。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又北曲行纡馀⑥,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⑦。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予从州牧得之,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酾⑧而盈。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⑨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元和七年正月八日,蠲渠⑩至大石。十月十九日,逾石得石泓小潭,渠之美于是始穷也。

【注】

①渴:指袁家渴,一条溪水的名字。②民桥其上:百姓在上面建桥。桥,架桥。③咫尺:古代称八寸为咫。咫尺,比喻很近的距离。倍尺:二尺。④泓(hóng弘):凹石积水而成的水潭。⑤被:覆盖。鲜:苔藓。⑥纡馀:曲折伸延。纡,弯曲。⑦箭:小竹。庥:同“休”,休息。⑧酾(shī诗):分流,疏导(水道)。⑨累记:接连记述。⑩蠲(juān涓)渠:清洁石渠。蠲,通“涓”,使清洁。

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取材范围已经十分有限,地理跨度小得不能再小,依然篇篇精致,韵味悠长,这《石渠记》就是一例。这是柳宗元在永州写的八篇山水游记的第六篇,文章记述了作者沿渠探幽,追求美景的事。表达了作者探奇制胜,拓宽胸怀,追求胜景借以抒发胸中积郁之气的感情。

石渠之景比之永州山野中别处风物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无非是水、木、石、风等类。但柳宗元却为读者绘制了一幅“石渠风光图。”无论恬静的民桥,幽然的渠水,昌蒲覆盖的石潭,上下飘浮的白鲦鱼,或是摇曳的树木、花卉,韵动崖谷的微风以及纡曲缓行的流水,都能紧扣石渠的特色落笔。从石渠的被发现到石渠诱人的景观,从对石渠的清理打扮到为之写记的留传后人的交代,都写得清晰明丽,妙趣无穷。文章语言流畅,令人百读而不厌。

文章构思新颖,写了石渠、石泓和小潭,这三个方面的景物虽然同在一个画面里,但是它们的特点却又各不相同。尤其是以似小曲的微观展示“风韵其心”的魅力,写泉上的石头树木花草和竹子,特别是侧重于风声的描绘上。风摇动着竹树的梢头,产生震撼崖谷经久不息的回响,由视觉转入听觉,给那些画图似的景物,再加上一种诗韵般的音乐美,令人有深幽穆静及如在目侧的身临其境之感。

此外,柳宗元以渠自喻,融情于景,爱渠及己,推己爱渠,从石渠天然之景,到整治石渠焕发其美,赋予石渠以人格化,不时给读者以心灵的感应和无穷的艺术享受,在“八记”中堪称别具一格。

后人评论

林纾《韩柳文研究法》:“文有诗境,是柳州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