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这上面的夜的天空,奇怪而高,我生平没有见过这样的奇怪而高的天空。他仿佛要离开人间而去,使人们仰面不再看见。然而现在却非常之蓝,闪闪地着几十个星星的眼,冷眼。他的口角上现出微笑,似乎自以为大有深意,而将繁霜洒在我的园里的野花草上。
我不知道那些花草真叫什么名字,人们叫他们什么名字。我记得有一种开过极细小的粉红花,现在还开着,但是更极细小了,她在冷的夜气中,瑟缩地做梦,梦见春的到来,梦见秋的到来,梦见瘦的诗人将眼泪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告诉她秋虽然来,冬虽然来,而此后接着还是春,胡蝶乱飞,蜜蜂都唱起春词来了。她于是一笑,虽然颜色冻得红惨惨地,仍然瑟缩着。
枣树,他们简直落尽了叶子。先前,还有一两个孩子来打他们,别人打剩的枣子,现在是一个也不剩了,连叶子也落尽了。他知道小粉红花的梦,秋后要有春;他也知道落叶的梦,春后还是秋。他简直落尽叶子,单剩干子,然而脱了当初满树是果实和叶子时候的弧形,欠伸得很舒服。但是,有几枝还低亚着,护定他从打枣的竿梢所得的皮伤,而最直最长的几枝,却已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使天空闪闪地鬼䀹眼;直刺着天空中圆满的月亮,使月亮窘得发白。
鬼䀹眼的天空越加非常之蓝,不安了,仿佛想离去人间,避开枣树,只将月亮剩下。然而月亮也暗暗地躲到东边去了。而一无所有的干子,却仍然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一意要制他的死命,不管他各式各样地䀹着许多蛊惑的眼睛。
哇的一声,夜游的恶鸟飞过了。
我忽而听到夜半的笑声,吃吃地,似乎不愿意惊动睡着的人,然而四围的空气都应和着笑。夜半,没有别的人,我即刻听出这声音就在我嘴里,我也即刻被这笑声所驱逐,回进自己的房。灯火的带子也即刻被我旋高了。
后窗的玻璃上丁丁地响,还有许多小飞虫乱撞。不多久,几个进来了,许是从窗纸的破孔进来的。他们一进来,又在玻璃的灯罩上撞得丁丁地响。一个从上面撞进去了,他于是遇到火,而且我以为这火是真的。两三个却休息在灯的纸罩上喘气。那罩是昨晚新换的罩,雪白的纸,折出波浪纹的迭痕,一角还画出一枝猩红色的栀子。
猩红的栀子开花时,枣树又要做小粉红花的梦,青葱地弯成弧形了……我又听到夜半的笑声;我赶紧砍断我的心绪,看那老在白纸罩上的小青虫,头大尾小,向日葵子似的,只有半粒小麦那么大,遍身的颜色苍翠得可爱,可怜。
我打一个呵欠,点起一支纸烟,喷出烟来,对着灯默默地敬奠这些苍翠精致的英雄们。
1924年9月15日
【导读】
荷戟彷徨者的隐喻
鲁迅写《秋夜》,正当“《新青年》团体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时,他感到苦闷、孤独,仿佛“在沙漠中走来走去”。正如《彷徨》出版题诗所说:“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秋夜》通篇采用象征手法,是一个“荷戟彷徨者”的内心独白,只有细思揣摩,才能读懂鲁迅的隐喻。
秋天的夜空“奇怪而高”,非常之蓝,“仿佛要离开人间而去”,几十颗星星闪着冷眼,将繁霜洒在园里的野花草上。夜空的特点是高远、冷漠、险恶。它象征着反动势力,或者黑暗社会。
小粉花们被夜空洒下的霜冻得“红惨惨的”“瑟缩着”,却依然做着“春的到来”的好梦。它们年轻美好,被秋夜压迫、摧残,依然怀着美好的理想。读读想想,鲁迅对小粉花倾注了怎样的情感?“她”象征了什么呢?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这两株枣树早已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形象,你喜欢这样的表达吗?“墙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两株”有怎样的意蕴?枣树是《秋夜》中最硬气的形象,它奉献完所有的果实,虽已伤痕累累,却毅然“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使天空闪闪地鬼䀹眼;直刺着天空中圆满的月亮,使月亮窘得发白”。这是大战天空的两株枣树,虽已一无所有,却“一意要制他的死命,不管他各式各样地䀹着许多蛊惑的眼睛”,惊得夜空不安地躲闪,夜游恶鸟一样的附庸势力四散奔逃。鲁迅看透了黑暗势力的色厉内荏、外强中干,从心底里发出了蔑视的笑声。
《秋夜》是一篇有力量而且别致的散文,短短的篇幅内视角发生多次转移。墙外的两棵枣树,秋天的夜空,园内的小花,枣树大战夜空的场景,紧接着便由室外转向室内。
鲁迅从秋夜得到启示,从枣树那里汲取了战斗的力量。回到室内,便旋亮灯盏开始继续撰写战斗的文字。1924年9月15日《鲁迅日记》记载:“夜风。”想象一下,秋风飒飒,鲁迅沉思作文的情景。室内部分,主要描写了小飞虫,它们为投奔光亮,落入火中。弱小,莽撞,可爱,而又可怜。鲁迅对小飞虫倾注了哪些情感?小飞虫又象征了什么呢?
《秋夜》是《野草》的第一篇,鲁迅以象征手法隐喻了自己孤独而悲壮、彷徨而执著、虚幻而清醒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