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中道《西山十记·翠岩》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袁中道:西山十记·翠岩

袁中道

背香山之额,是谓万安山。刹庵绮错之中,有寺不甚弘敞,而具山林之致者,翠岩也。门有渠,天雨则飞流自山颠来,岩吼石击,涛奔雷震,直走原麓,洞骇心目。

刹后石路百级,有禅院,四周皆茂树,左右松柏千株,虬曲幽郁,无风而涛,好鸟和鸣。于疏林中,隐隐见都城九衢,宫观栉比,万岁山及白塔寺,了了可指。其郊坰之林烟水色,山径柳堤,及近之峰峦叠秀,楼阁流丹,则固皆几席间物。出门即为登眺,入门即就枕簟,虽夜色远来,犹可不废览瞩。

有泉甚清,可煮茗,遂宿焉。风起,松柏怒号,震撼冲击,枕上闻其声,如在扬子舟中驾风帆破白头浪也。予遂与王子定计,九夏居此,以避长安尘矣。

初看这篇记游小品,你也许会觉得它很平淡,但若仔细赏读几遍,一旦顿悟,就会觉得极有韵味。

开始是写“不甚弘敞”的翠岩寺,为了突出它的“山林之致”,只写了寺门前的雨后飞瀑,几笔勾绘,飞流的声势就已有声有色地呈现出来,而且这又反衬出翠岩小寺的山野幽趣。但本文的奇妙还不在这里。

接下来是写“刹后石路百级”之上的翠岩禅院,作者仍不直接写禅院,而写它的环境,特别是它周围的松林、松涛、鸟语:“四周皆茂树,左右松柏千株,虬曲幽郁,无风而涛,好鸟和鸣。”不仅生动地描绘出山寺幽境,而且为下文设下伏笔。在这寥寥几句的小寺环境的渲染烘托之后,忽然煞住,宕开笔去写眺望都城所见,然后又收笔写郊坰的“林烟水色,山径柳堤”,进而写近处的“峰峦叠秀,楼阁流丹”。这可以说是小寺的“借景”,把这远近的“借景”和小寺周围的景物融会成一幅完整浑成的画面。而这正是这座小寺所独占的优美之境。不仅如此,作者还进一步写小寺“出门即为登眺,入门即就枕簟”,这就更见出它是可居可览的佳处。

文章的最后一段是上承“入门即就枕簟”写来的,但主要的还在回应前面的“松柏千株”“无风而涛”。入夜之后,忽然“风起,松柏怒号,震撼冲击,枕上闻其声,如在扬子舟中驾风帆破白头浪也。”由枕上听松涛声,而幻入驾风帆破扬子白头浪之境,境远拓,反复沉吟咀嚼,确有无穷的诗的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