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宗泰《游虎山桥记》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顾宗泰:游虎山桥记

顾宗泰

光福之西,属以玄墓,延以铜井。山势蟠蜿,太湖委注。其堤之达于山者,上有虎山桥。两峡一溪,桥卧偃蹇。山舒水迟,曲有幽趣。林壑之美,可取者十八九,莫若虎山桥。山行必少水,而桥之中通西崦,泓然为波,湾然为渡;冲融窈窕,澹涵太虚;翠映黛流,岚光倒出;环村落而益邃,引塔影而独绝,洵清游所宜历者矣!溪崦十余里,至青芝山麓。方春二月,泛舟随溪,堤与溪埒多梅花,几二三百本,或列或横,或断或续;白英如云,香气蓊勃;俯入崇峦,缭青萦碧,濛然蔼然;俾过者神移焉而不能去。

噫!虎山,玄墓诸山之一也,幽而僻,奥而旷。有桥以束溪,为嵁为岩,为陂为塘,为林为卉。阴翳芳霭,回巧效媚。昔人比以武林西湖,是其果有仿佛者乎?维崦之滨,可以讨春;维桥之侧,可以游息。发兹清唱,天机荡漾;春波芳风,襟抱渊冲。孰引我于花林而伫赏烟岑?恐妙景之一往而不可得追也,爰记以赠同行者。

游记有直写其景的,有借景抒情的,还有借景写景的,《游虎山桥记》就属于后者。

文章先交代虎山桥的位置,它座落在江苏吴县光福镇西玄墓山、铜井山下的防波堤上。然后以“两峡一溪,桥卧偃蹇”点出桥的形势。那里山势平缓,湖水微荡,实在有一番幽雅的情趣。虎山桥本来就处在这样优美的环境中,但是“林壑之美,可取者十八九,莫若虎山桥”。这是因为山行必少水,美中不足,而桥中通西崦,湖水又深又广,形成波澜,弯弯曲曲,可作渡口;弥茫一片,幽深广远;湛蓝的天空,青翠的山峦,林中的雾气,倒映在清澈的湖水中,村庄和塔影清晰可辨;湖水荡漾,洗涤着这如画的世界。用一系列排比对偶句式,绘出了水的美丽,突出了桥连接水的纽带作用。这虽是写水,实是写桥。青芝山麓的梅花,有二三百棵,分布或列或横,或断或续,色白气香,遍布群山。初看起来,似乎与虎山桥无关。“堤与溪埒多梅花”一句,点出了桥与梅花的联系。桥在堤上,堤与溪连,溪与山接,暗度金针,天衣无缝。虎山桥被林壑之美梅花之美所拥抱。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它开拓了一片美的境界。虎山本来“幽而僻,奥而旷”,有桥束溪,就把人引入这样的异境:峭壁深岩,池塘交错,花林荫蔽,芳香馥郁,轮番向游客献媚,可以与杭州的山比美。文末的一个反问句,“孰引我于花林而伫赏烟岑?”写桥不仅可供人歇息,而且具有引人入景的作用。桥处美景中,又引美境生,不用着笔写桥,桥已跌然纸上。

本文语言很有特点,工整又富于变化。多采用四字句,如开头“属以玄墓,延以铜井”是排比句;“山势蟠蜿,太湖委注”是对偶句;“维桥之滨,可以讨春,维桥之侧,可以游息”,则是活用《经》的句式。“环村落而益邃,引塔影而独绝”,是六字对偶句。整齐的句式与散句相交错,贯穿全篇。用词也是如此。“或列或横,或断或续”,用同一词进行铺陈。“泓然为波,湾然为渡”与后面“为堪为岩,为陂为塘,为林为卉”,同用“为”字,句法又各不同,读者自可细心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