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朝柯《梨俱吠陀》东方文学名著鉴赏

作者: 张朝柯

【作品简介】《梨俱吠陀》,是古代印度的最古文献——四部吠陀本集中的一部,全称为《梨俱吠陀本集》;其他三部是《娑摩吠陀本集》、《夜柔吠陀本集》和《阿达婆吠陀本集》。简称时,“本集”两字均可去掉。“吠陀”,本来是知识和学问的意思;后来,成为印度最古老的诗歌总集的名称。这四部吠陀本集,可以说是印度最古老的诗歌总集,正像埃及的《亡灵书》和我国的《诗经》一样,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诗歌总集。

《梨俱吠陀》的创作年代,至今尚无定论。金克木先生说:“这是古代的印度人民长期积累的集体创作,可能经历了几百年以至千年以上的过程。从内容以及它和其他《吠陀》的关系上看,它的编订年代可能是在公元前1500年前后,比另外三部《吠陀》都要早。”

《梨俱吠陀》中的诗歌,反映了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的印度古老的社会生活。其中所涉及的地理范围是当时印度北部恒河以西的辽阔地区,主要是印度河流域。

《梨俱吠陀》中的诗歌使人看到: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高,畜牧业发达,牛是最重要的牲畜,马用于拉车作战;农业虽然不占第一位,但是已经出现了犁、镰刀等生产工具。木匠、铁匠都出现了,既能造车辆,又会做木船。私有财产也出现了,常常提到债务和盗贼。战争,经常发生,战士有了金属的盔甲,还可以乘车作战。矛、斧,成为战士的金属武器。

《梨俱吠陀》,在我国至今尚无全译本,据金克木先生说:“《梨俱吠陀》共有1028首诗,其中有历来算做附加的11首,如果不算,便只有1017首。最短的诗只有3节,最长的有58节,一般都不超过12节。全书共有10472诗节。这些诗编成一集,有两种分卷法。分为10卷的比较通行,分成8卷的是完全按照诗节数目机械地分卷,两者的诗歌和编排次序相同。”

《梨俱吠陀》,应该说是民歌民谣的总集,其作者是古代印度的居民,也包括雅利安人。据史学家的意见,迁移到印度来的雅利安人,曾定居在印度河流域,有些歌谣是他们的口头文学作品。总之,像传说所说的《梨俱吠陀》的作者是“仙人”,是不可信的。这些诗篇必然是人民大众的集体创作,是印度人民祖先的创作智慧和艺术才华的表现。

【作品节选】

《因陀罗的颂诗》:

固定摇晃的大地,

稳住颠簸的群山,

拓宽天空,撑住天国,

人们啊,他是因陀罗。

杀死巨龙,释放七河,

打开洞穴,赶出牛群,

从两石中间产生火,

人们啊,他是因陀罗。

促使宇宙变化不停,

征服和驱逐达娑人,

像赌徒赢得敌人财富,

人们啊,他是因陀罗。

(黄宝生译)

《苏摩》:

我们饮下苏摩,获得永生,

我们走向光明,找到天神,

现在,谁还敢敌视我们?

甘露啊,谁还敢欺侮我们?

苏摩啊,像朋友对待朋友,

苏摩啊,像父亲对待儿子,

请你愉快地流进我们心里,

苏摩啊,推迟我们的死期!

晶莹的酒滴强身健骨,

犹如皮带将车辆捆紧,

但愿这些酒滴保护我,

使我不瘸腿,不生病。

(黄宝生译)

《阿耆尼(火)》:

我歌颂阿耆尼(火),司祭者,

在祭祀中,是天神,是祭司,

颂赞者,最高的赐予财宝者。(1)

阿耆尼(火)一向为古仙人

和新近的仙人所歌颂,

愿他引送天神到这里。(2)

愿能由阿耆尼(火)得到财富,

每天每天得到富裕,

名声显赫,英雄辈出。(3)

阿耆尼(火)啊!那祭祀

四面由你围绕,

它才走到天神中间。(4)

颂赞者阿耆尼(火),有智者慧力,

真实不虚,最具有华美的声誉,

愿尊神和天神们一同降临。(5)

凡是你对崇拜者

所要给的好处,阿耆尼(火)啊!

你的那件事就会实现,安吉罗(火神)啊!(6)

阿耆尼(火)啊!每天每天对着你,

照明黑暗者啊!我们思想上

充满敬意接近你。(7)

你主宰着各种祭祀,

是秩序的光辉的保卫者,

在自己宅内不断增长。(8)

愿你对我们,如父对子,

阿耆尼(火)啊!容易亲近,

愿你与我们同居,为我们造福。(9)

(金克木译)

《蛙》:

默默沉睡了一年,

好像婆罗门守着誓愿;

青蛙现在说话了,

说出雨季所激发的语言。(1)

他们躺在池塘里像干皮囊,

天上甘霖落到了他们身上;

真像带着牛犊的母牛叫声,

青蛙的鸣声一片闹嚷嚷。(2)

……

一个模仿着另一个的声音,

好像学生学习老师的经文。

他们的诵经声连成了一片,

像雄辩家在水上滔滔辩论。(5)

一个像牛叫,一个像羊嚷,

一个是花纹斑驳,一个遍身黄,

颜色不同,名字却一样,

他们用种种声调把话讲。(6)

像婆罗门在苏摩酒祭祀的深夜,

围坐在满满的苏摩酒瓮边谈论;

青蛙啊!你们也围绕这池塘,

歌颂一年中这一天,欢迎雨季来临。(7)

这些婆罗门行苏摩祭,提高了声音,

进行一年一次的祭祀歌唱。

这些主祭人热气腾腾,流着大汗,

个个都现出来,一个也不隐藏。(8)

他们守护着十二个月的秩序,

这些人从来不弄错季节流光。

当一年中雨季来到时,

(金克木译)

《苏摩酒》:

人的愿望各色各样:

木匠等待车子坏,

医生盼人跌断腿,

婆罗门希望施主来。

苏摩酒啊!快为因陀罗(神)流出来。(1)

铁匠有木柴在火边,

有鸟羽煽火焰,

有石砧和熊熊的炉火,

专等着有金子的主顾走向前。

苏摩酒啊!快为因陀罗(神)流出来。(2)

我是诗人,父亲是医生,

母亲忙推磨,

大家都像牛一样

为幸福而辛勤。

苏摩酒啊!快为因陀罗(神)流出来。(3)

马愿拉轻松的车辆,

快活的人欢笑闹嚷嚷,

男人想女人到身旁,

青蛙把大水来盼望。

苏摩酒啊!快为因陀罗(神)流出来。(4)

(金克木译)

【作品鉴赏】在《梨俱吠陀》中,保存着大量的神话诗歌。从诗篇的数量上说,歌颂得最多的是天神因陀罗,有250首以上,占诗篇总数的1/4;其次是火神阿耆尼,有200首以上,占诗篇总数的1/5;再次是酒神苏摩,有120首左右,占诗篇总数的1/10。此外,歌颂的对象还有神化了的手工艺人陀湿多、劳动者三个利普等。同自然现象关系密切的神歌颂的也比较多。如:苏尔耶(太阳)、乌霞(黎明)、提奥(天空)、普利提维(大地)、代内或伐多(风)等等。

因陀罗,是《梨俱吠陀》中反复赞颂的对象。最早,原始居民把他表现为生产能手和劳动英雄。诗中说:他是一位天神,手拿的武器多半是劳动工具,如:金钢杵、耙钩或罗网。还说:他是火的发明者,是阿耆尼的好朋友。正如诗中所说:“杀死巨龙,释放七河,/打开洞穴,赶出牛群,/从两石中间产生火……”不难看出:原始居民颂扬因陀罗是征服自然的巨人和生产劳动的能手。其次,人们把他歌颂为军事征伐的英雄。他常常去战胜敌人,捕杀敌人。他驾着三个利普为他造的马车,就像老鹰张开翅膀,飞快奔跑,迅速如思想。他所击败的敌人总是一群一群的,人们赋予的光荣称号是:“水中取胜者”和“城市破坏者”。最后,因陀罗的地位逐渐地超越于众神之上,做为自然神开始向社会神方面转化。这折光地反映了国家的产生和阶级的出现这一社会的变动。人们称他为“受百祭者”——有资格接受百种祭祀的神。

在《梨俱吠陀》中,还有许多劳动歌谣。这是在劳动过程中伴随着劳动唱出来的。劳动歌谣的节奏,常常是适应劳动节奏的——同一节奏的轮回,适应劳动动作的不断轮回。这会对劳动动作,起到协调、统一的作用,从而促进劳动,增强劳动效率。如:《苏摩酒》一首,便是榨苏摩酒时吟唱的劳动歌谣:“人的愿望各色各样:/木匠等待车子坏,/医生盼人跌断腿,/婆罗门希望施主来。/苏摩酒啊!快为因陀罗(神)流出来。”每一节诗的结构都是相同的,前边有4行诗,是劳动时触景生情或者是随心所欲唱出的即兴部分。这4行诗的内容,可以随时变化,想到什么就唱什么,看到什么就唱什么。每节诗的最后一句,则是固定不变的,完全是相同的一诗句:“苏摩酒啊!快为因陀罗流出来,”这是结合造酒而发出的劳动呼声,或者说是劳动号子,用这一句促进劳动者用力的。不难看出:这首歌谣,依然保存着劳动歌谣的形式——用随时变化的即兴部分引起经常不变的劳动号子部分,这就是原始劳动歌谣在艺术形式上的特征。当然,就内容上说,已经不是原始的了。这首诗歌,生动地反映了社会分工之后,木匠、铁匠、医生和诗人等不同职业的人的不同思想。

在《梨俱吠陀》中,还有些生活歌谣,反映了劳动人民身边的现实生活、家庭关系和喜怒哀乐。如:《骰子》,便是一首生动的生活歌谣:“跳跳蹦蹦的,高树上采来的骰子,/是风地所生,在骰板上旋转;/像最好的苏摩酒的醉人美味,/它们使我得到无限狂欢。/她不跟我争吵,也从不生气,/她对朋友,对我,都十分善良;/只因为掷出的数目多了一个,/我舍弃了我的忠顺的妻房。/岳母恨我,妻子赶我走,/倒霉的人得不到同情,/还不如牵去卖的老马,/看来赌徒是一无所能。/……”诗中说:因为赌博,全家人不理他,朋友们也抛弃了他。最后,他接受了劝告,改邪归正,同骰子告别,“愿这些黄东西去折磨别人”。全诗生动形象,寓意深刻,有教育意义,发人深省。

在《梨俱吠陀》中,还有爱情婚姻歌谣:“(新郎对新娘说道:)我握你手交好运,/你能与我共白头;/天神将你赐予我/我能成为一家主。”(x·85·36;黄宝生译)这是著名的结婚祷词。还有阎摩和阎密的对话,是一首情歌:“(阎密说:)我要使朋友来交好,/即使他越过广阔的海洋。/要成为父亲的好后代,/要为在地上好好想。/……(阎密:)阎摩啊!胆小鬼!你真是胆小鬼。/看不出你有心肠和志气。/别的女人会来拥抱你,/像带束住马,藤萝缠绕树。”(金克木译)女方主动地爱男方;但是,男方却有所顾忌,竭力推托。诗中有些语句,尚不易判明其意义。

《梨俱吠陀》中的诗歌,显示了古代民间口头文学的艺术特色。首先,使人看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萌芽。如:《蛙》中所表现的青蛙,充满了雨季来临之后的欢快和兴奋,把青蛙拟人化了,使它具有了人的情感:“青蛙现在说话了,/说出雨季所激发的语言。/……他们用种种声调把话讲……歌颂一年中这一天,欢迎雨季来临。”这种青蛙的欢乐情绪,正是采取素朴的浪漫主义手法表现出来的劳动者的喜悦心情。同时,在这一首诗歌中,也有对青蛙的真实描写:“一对蛙一个揪住另一个,/他们在大雨滂沱中欢乐无边。/青蛙淋着雨,跳跳蹦蹦,/花蛙和黄蛙的叫声响声一片。”这又反映了现实主义的手法。其次,《梨俱吠陀》中有着丰富多彩的比喻。在形容青蛙的叫声时说:“一个模仿着另一个声音,/好像学生学习老师的经文”;“倒霉的人得不到同情,/还不如一匹牵去卖的老马”;“像闪耀着红光的牝马一般的朝霞”……这些比喻,往往是劳动人民喜闻乐见的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显得生动、新鲜,活泼。再次,也有大量的夸张手法,如:“因陀罗乘的战车,迅速如思想;/因陀罗能饮下三“池”苏摩酒,吃下火种烤熟的不止一头金牛;/因陀罗杀死了许多人——其中有三头六眼或九十九臂的妖魔。”这些艺术手法,恰恰反映了口头文学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