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亭记》鉴赏

作者: 张家顺

施润章

地有乐乎游观,事不烦乎人力,二者常难兼之;取之官舍,又在左右,则尤难。临江地故硗啬(1),官署坏陋,无陂台亭观之美。予至则构数楹为閤山草堂(2),言近乎閤皂也(3)。而登望无所,意常快快。一日,积雪初霁,得轩侧高阜(4),引领南望,山青雪白,粲然可喜。遂治其芜秽,作竹亭其上,列植花木,又视其屋角之障吾目者去之,命曰就亭,谓就其地而不劳也。

古之士大夫出官于外,类得引山水自娱。然或偪处都会,讼狱烦嚣,舟车旁午(5),内外酬应不给,虽仆仆于陂台亭观之间(6),日厌酒食,进丝竹,而胸中之丘壑盖已寡矣(7)。何者?形怠意烦,而神为之累也。

临之为郡,越在江曲(8),阒焉若穷山荒野(9)。予方愍其凋敝,而其民亦安予之拙(10),相与休息。俗检讼简,宾客罕至,吏散则闭门,解衣槃礴移日(11),山水之意未尝不落落焉在予胸中也。顷岁军兴,征求络绎,去阁皂四十里,未能舍职事一往游。聊试登斯亭焉,悠然户庭,凭陵雉堞(12),厥位东南,日月先至,碧嶂清流,江帆汀鸟,烟雨之出没,桔柚之菁葱(13),莫不变气象,穷妍巧,戛胸拂睫(14),辐辏于栏槛之内。盖若江山云物有悦我而暖就者。

夫君子居则有宴息之所,游必有高明之具(15),将以宣气节情,进于广大疏通之域,非独游观云尔也。予窃有志,未之逮(16),姑与客把酒咏歌,陶然以就醉焉。

我国大凡山水胜游之处总会有亭。这很能体现中国人审美思想的特色,亭台楼阁等等都不仅仅以其自身雄伟,工巧的造型艺术、彩绘艺术等给人以审美愉悦,它还给人们提供一个欣赏自然山水的良好场所,良好视角,将人与自然联系起来,使人得到“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计成《园冶》)的满足。而亭在各种建筑中又属于最为简易的一种,省工省钱,又可四望超然,故最为多见。

亭子的建筑,往往很能反映建亭者的襟怀情趣,比如选择什么位置,选用什么材料,可见到什么样的自然景观等等无不从一个侧面表现建亭者的某种品格。如果建亭者精于文墨往往就会把这些写下来,成为××亭记。施润章的《就亭记》就是这样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名曰写亭,实则是借以披露自己的心灵。

文章先说为什么命名为“就亭”?“谓就其地而不劳也。”它就在官衙附近:“轩侧高阜”之上,它无需大兴土木,以竹为之。“地有乐乎游观,事不烦乎人力”就是“就”字的内在涵义。喜爱自然也有不同的态度,有的达官贵人不顾人民死活,以供其耳目之娱,这种人不过是附庸风雅,作者是不齿的。作者因陋就简,纯任自然,不仅表现了他仁者风范,也表现了他为人的简易通脱。对这一点,行文之中是颇有自我欣赏之意的。

接下二段,运用比衬手法写具有不同人品的人,其审美心境大不相同,对自然山水之佳趣的领略也就相差甚远。一种是作者看不起的只知追求政声、前程的庸官俗吏,他们“讼狱烦嚣,舟车旁午,内外酬应不给”,心灵给利欲之念充塞了,胸中哪还有山水情趣呢?与他们相反,作者属另外一类,他虽为官吏,但能相对超脱,为政以拙,与民休息,摆落俗务,不事干谒,“吏散则闭门,解衣槃礴移日”,身心俱不受过多的促迫,保持一种比较洒脱超然的心态,这样才能进入领略山水佳趣的审美心境。一登斯亭,“碧嶂清流,江帆汀鸟,烟雨之出没,桔柚之菁葱,莫不变气象,穷妍巧,戛胸拂睫,辐辏于栏槛之内”,感觉到“盖若江山云物有悦我而暱就者。”这就达到了“澄怀观道”“物我交流”的审美境界了,似乎从宇宙中体察了一种与心灵沟通的和谐的节奏、一种“真意”。有这种境界与否,标志着人格修养层次的差别,作者大概很为自己自豪吧!

最后一段,作者进一步点明题旨,修建“就亭”非徒为一时玩乐,而是为“宣气节情,进于广大疏通之域”,也即是说,为涵养性情,提高妙悟大道的思辩能力,使胸襟更加广阔,认识更加明彻。末尾以谦逊语句结束,更突出了这种人格修养的重要,摆上了更高的层次,使人感到余韵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