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精神状态研究

【4323】领导干部精神状态研究

(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课题组著,湖南人民出版社,20万字,2013年7月第1版,30元)

6章:[1]领导干部精神状态概述;[2]领导干部精神状态的现状评估;[3]影响领导干部精神状态的原因分析;[4]领导干部精神状态的变化规律及发展趋势;[5]领导干部精神状态的评价与考核办法;[6]优化领导干部精神状态的对策思考。

所谓精神,是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是个体信念、意志和素质的外在表现。领导干部既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者,又是组织实施、贯彻落实的执行者,还是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示范者,其精神状态如何,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事业的兴衰成败。

精神是方向、是力量、是境界、是文化、是智慧、是心态。精神如此重要,精神不可或缺。有什么不如有精神,缺什么不能缺精神。

“心弱则志衰,志衰则不达”。

“干部”一词,为许多国家广泛采用,其基本涵义是指在国家机关和公共团体中起骨干作用的人员。党章明确指出:“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

领导干部要有良好的精神风貌,要有充沛的精神力量。要能抵制诱惑、要能承受压力、要能适应环境。要保持公仆本色、要体现时代特色、要恪守生活底色。要加强人品修养、要加强知识修养、要加强党性修养。

领导干部精神状态的正面效应:示范效应、推动效应、激励效应、教化效应。负面效应:传染效应、禁锢效应、误导效应、阻碍效应。

领导干部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是我们党克难取胜的重要法宝;领导干部腐化堕落的精神状态,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一种侵蚀,是对我们党和政府形象的一种伤害;领导干部消极无为的精神状态,是对我们党人才资源和闲置和浪费,不利于推进党内民主,不利于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活力,不利于维护和巩固党的团结统一。

全球化大潮中领导干部应具备的“全球化”精神:法治精神、民主精神、平等精神、宽容精神。

学习速度 变化速度=死亡。这是当今世界普遍适用的基本定律。

履行职能上注重核心能力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