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修养

【3505】文章修养

(唐弢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0.1万字,2008年11月北京第1版,23元)

△这是唐弢(1913—1992)“二十七岁时写的一本小册子”。上编六章,漫谈文学知识和演变过程,从文字到文章,从文章到文学,从古文到白话文,基本上是偏于史的叙述;下编八章,专谈作法和修辞,既有字、词、句和各种修辞手法的具体运用、如何写会话等细节元素的探讨,也有搜集题材、确立主题和营造文气等文章大处的把握。

○从整体来看,此书定位于语文知识的普及和提高的文化读物。特色是平易、简洁而生动。

○“虽然出诸病人之口,这所谈的,总还不失为健康之道吧。”

○《神童诗》开卷第一首道:“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文字的最早的基础,是象形。仓颉,可能不是指一个人。

○现在还有人主张学古文,抄滥调,舍精密而取粗梳,捧着古时的土话,作为口头的韵语,那真是糊涂透顶的家伙,永远不会懂得文章的好处的。

○古文、骈文,八股文。

○古文,即散文。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

○辞赋、骈文。

○八股文也叫四书文,文章的开头是破题,其次是承题,再后便是起讲,全题共分两段,每段四股,故称八股。每四股之中,一反一正、一虚一实,此起彼伏,此平彼仄,两两相对,等到经义敷衍完毕,再加上几十个,算作结束。全文都用古人语气,代古人之言,只有在最后这几十个字里,才可借题发挥,或评时事,或抒己见。但后来又恐怕“反动”思想混进这几十个字里去,所以出了命令,不准再谈时事。作者既不愿招惹是非,影响功名,结尾又无可发挥,只好收住拉倒,连题外之话也没有了。

○在字数上要限制,清顺治初年,以四百五十字为满篇。康熙时改为五百五十,后来又改为六百。凡在三百以内或六百以上的,都不够格。

○白话自古有之,《尚书》、《诗经》中便有。

○学习的基础常常开端于模仿。

○能够融化、能够概括,能够从生活里汲取进步的观点,指出未来的动向的,这就是好文章。

○“积字而为句,积句而为段,积段而为篇,积篇而为书”。

○文气,即气势。鲁迅说过,他在写好一篇文章之后,总要复阅好几遍,“自己觉得拗口的,就增删几个字,一定要它讲得顺口”,这所谓“顺口”,也是专指气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