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反危机到新常态:2008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分析的逻辑

【3826】从反危机到新常态:2008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分析的逻辑

(刘世锦等著,中信出版社,43.8万字,2016年12月第1版,78元)

△共8部分:①2008年急转直下:从防通胀到反危机;②2009年“四万亿”后的强势回升;③2010年,危机应对型向常规型回归;④2011年,中等收入陷阱与增长阶段转换;⑤2012年“新常态”判断的提出与供给政策;⑥2013年适应新常态,开启新阶段;⑦2014年推动新常态下的转型发展;⑧2015年全面提升要素生产率与转型再平衡。

○说2008-2015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特殊时期,是因为此间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国际金融危机,二是中国经济开始进入新常态。

○根据起飞的先后、发展战略、经济体制、发展的形式和轨迹等,分为:①英美等先行发展,始终处在技术前沿的国家;②曾长期奉行出口替代战略并创造增长奇迹,但后来一度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拉美和类拉美东南亚国家;③曾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并实现快速增长,一度也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前苏联和东欧诸国;④成功追赶技术前沿国家的欧洲后发国家;⑤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压缩式”增长,并在创新驱动型增长方面取得长足进展的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

○工业化历史经验表明,一国初始条件、基础性的经济制度、发展战略和政策三个构成要素之间能否达到动态平衡,决定其工业化之绩效。

○成功实现之工业化国家的典型经验:①实施竞争性的供给政策,激发微观主体的创新活力,改善资源配置效率;②推动市场的统一和开放,保障不断升级的主导产业能够获得规模经济;③重视人力资本积累和充分参与,从供需两方面促进现代部门扩展,在现代化过程中实现了有效的社会整合;④适时调整政府和市场关系,培育接连增长动力。

○曾经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的教训:①拉美国家的教训:长期僵化地实施进口替代发展战略;②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教训;长期实行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

○国际环境:①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呈现“南快北慢”的增长格局;②新一轮技术革命孕育突破,新兴产业潜力巨大;③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区域经济合作继续深入;④国际协调难度大,全球治理格局面临变革;⑤国际竞争更趋激烈,非传统安全挑战增加。

国内环境:①经济将由高速增长阶段逐步转入中速增长阶段;②人口和劳动结构产生重要变化;③经济结构增长阶段转换而显著变化;④思想观念、社会结构和组织方式将深刻变化;⑤对外关系将经历新兴大国崛起的阵痛。

○机遇与挑战:①支撑经济较快增长的有利条件仍然存在,但转型中经济运行的不稳定性和脆弱性增加;②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前景广阔,但体制制约依然突出;③社会和谐的基础有望增强,但社会治理面临复杂局面;④改革可以释放巨大的制度红利,但推进改革难度增大;⑤在全球竞争中中国仍处于有利位置,但国际环境变得更为复杂。

○攀登效率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