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75】硬解中国经济发展之谜
(蔡昉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1.1万字,2014年1月第1版,39元)
△共10章:三十年仁政乃成;发展是硬道理;改革是根本动力;全球化与中国因素;发展阶段与转折点;可持续增长引擎;延续人口红利;实现包容性增长;挖掘制度红利;拥抱伟大复兴。
〇自鸦片战争之始的近代中国,遭受落后挨打的命运使大多数中国人形成了这样一种文化心理:技不如人、制度不如人、文化不如人。改变“西强我弱”和重振中华雄风需要从文化批判和文化革新开始。
〇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孔子十一代孙,西汉经学家孔安国解释道:“三十年曰世。如有受命王者,必三十年仁政乃成”。也就是说,30年叫做一代,治理国家者施仁政,解决民生问题,30年是一个可以初显实效的时间区段。
〇中国能够最大化地获益于全球化,根本原因在于在深度参与、充分利用全球化提供的外部条件时,把自身有利的制度优势和经济发展条件等中国因素发挥得淋漓尽致。换句话说,中国立足国情、坚持改革开放和促进发展,充分利用了参与全球经济分工的积极因素,尽可能避免了其消极因素,成为发挥比较优势实现经济赶超的经典范例。
〇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纳德·科斯(美国的百岁老人),提供了自己对“钱学森之问”的答案。他认为原因在于:中国缺乏一个思想的市场。市场,在这里代表的是一个舞台或者平台,思想或者创造力借此得到孕育、诞生、哺育、激励和成长。
〇户籍制度是20世纪50年代末,为了阻碍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以及分割城乡社会福利供的需要应运而生的一种计划经济制度安排。
〇中国农业三个阶段:解决食品供给问题的阶段;解决农民收入问题的阶段;解决粮食安全问题阶段。
〇患寡,也患不均。
(2018年1月13日晚阅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