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请斩安禄山 李太白醉挑杨玉环

张九龄请斩安禄山 李太白醉挑杨玉环

张九龄至今仍是岭南人的骄傲,当上宰相,可以说是岭南的破天荒,而且这哥们还会相术,一早料到了安胖子狼子野心是要造反的;李白的经历相当传奇:一掷千金,剑术高超,喜欢约集一帮文人与流氓打群架,娶媳妇专挑宰相的孙女,还曾救过未发迹的名将郭子仪。

唐朝人个性张扬,除了体现在诗人身上,也体现在女性身上。唐朝皇室接连出现女政治强人,公主们性格豪放,上官婉儿、薛涛、鱼玄机等才女也粉墨登场。

武则天在显庆四年(659年)将长孙无忌等人赶出长安,把所有反对她的大臣赶尽杀绝,彻底掌控政权长达四十年。无数李唐宗室和功臣宿将奋起反抗,但都如海上潮汐旋起旋灭,受制于武则天这轮明月。平心而论,武则天是个绝顶聪明的女人。她一边任用酷吏排除异己,一边选拔贤能励精图治,改革科举开创武举。连以维护正统自居的《资治通鉴》都不得不承认,武则天“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竟为之用”。

武则天去世后,其子中宗李显复位。李显的皇后韦后又开始垂帘听政。韦后担心自己势单力孤,所以和丞相武三思结成同盟,联手打压和她没有血缘关系的中宗太子李重俊。李重俊一怒之下带兵包围丞相府杀死武三思父子,随即杀向皇城去找韦后和安乐公主。他一马当先冲进皇宫,却发现胆怯的部下并没有跟上,他的身先士卒成了自投罗网。

景龙四年(710年)中宗暴病身亡,民间传说他是被韦后和安乐公主母女毒死。临淄王李隆基与太平公主早已暗通声气,趁机发动政变,一网打尽韦后母女、上官婉儿以及诸韦子弟,立李隆基父亲相王李旦为帝。

太平公主是武则天的小女儿,也对皇位一往情深。李旦在妹妹和儿子之间左右为难,干脆提前退位把宝座让给儿子。太平公主神似武则天,多谋善断,但李隆基神似李世民,当机立断。他带领亲信张说、郭元振、高力士等人先发制人。太平公主被迫在家中自尽。

李隆基不但效法唐太宗发动政变夺取政权,而且任用贤臣重现贞观之治。唐太宗有著名宰相杜如晦和房玄龄,李隆基则有姚崇、宋璟。

房杜姚宋都是纯粹的政治家,在姚宋之后出现的张说和张九龄,则集著名宰相和文坛领袖于一身。中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诗人在开元天宝联袂降临,有些原因可能永远说不清,但肯定和张说、张九龄两个文人宰相相继秉政有关。

张说的文章和苏颋齐名,诗歌则以《邺都引》号令群伦。

君不见魏武草创争天禄,群雄睚眦相驰逐。

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

都邑缭绕西山阳,桑榆汗漫漳河曲。

城郭为墟人代改,但见西园明月在。

邺旁高冢多贵臣,娥眉曼睩共灰尘。

试上铜台歌舞处,惟有秋风愁杀人。

张说出将入相,“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既是说魏武帝曹操,也是张说自况。张九龄和王翰等著名文士都是他家高楼华屋的常客,得到他的提拔奖赏。

唐朝尚书、中书、门下三省的长官尚书令、中书令和侍中都可以称作宰相,但因为李世民做过尚书令也就是宰相,唐高宗以后,尚书令和宰相这两个官名就没人敢用,从李靖开始改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武则天一度更名凤阁鸾台平章事。

谈论古代诗人,有时不可避免要提到大量官称。因为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年代,学而优则仕,实际上是惟有做官高。连李白这么潇洒、王维这么清心寡欲的人都曾经狂热追求官位,可见身份地位在封建社会的文人眼中有多么重要。

张说是河东人迁居洛阳,此前我们知道王勃家族、王维兄弟和王之涣都是河东人,后来裴度和柳宗元也来自河东。唐朝的河东有点像二十世纪的浙江海宁。过去一百年里中国最好的白话诗人徐志摩、最好的词学家王国维、最好的武侠小说家金庸都出自海宁,而且互相好像还是近亲。

张九龄至今仍是岭南第一人,孙中山也必须靠边站。历史只会记住那些最有才情的人,而不是纯粹的政治家和军人。王国维先生认为:“生百政治家,不如生一大文学家。何则?政治家与国民以物质上之利益,而文学家与以精神上之利益。夫精神之于物质,二者孰重?且物质上之利益,一时的也;精神上之利益,永久的也。”曹操如果没有《短歌行》、《龟虽寿》,诸葛亮如果没有《出师表》,地位肯定大打折扣。孙中山只是开路先锋,虽然推翻帝制,但他的民主理想并没有实现。

张九龄无论是政治职位还是文学地位都是张说的继承人。他在历史上的影响力可以从北宋神童宰相兼著名词人晏殊身上发生的一个故事得到见证。当十四岁的晏殊初到开封的时候,宋真宗让他和新进士一起参加殿试。晏殊神态自若,援笔立成。宋真宗龙颜大悦,赐晏殊同进士出身。当时担任宰相的寇准对晏殊并无好感。

“晏殊是南方人,不宜重用。”

宋真宗当即反驳:“张九龄不是南方人?”

张九龄的曾祖做过韶州别驾,因此就在韶州安家。别驾、郡丞、长史是同官异名,也就是说,张九龄出生在一个家道中落的地方官员家庭。他祖父和父亲的官职都是他做了宰相之后追封的。

张九龄也是神童,十三岁上书求见广州刺史王方庆。王方庆对他的文采非常惊讶,断言“此子必能致远”。他在二十岁左右登进士第,又通过道侔伊吕科考试,做了校书郎。唐玄宗那时候还是太子,在东宫亲自策问天下文士,张九龄对策高第升为右拾遗。

张九龄很早就显示出知人善任的才能,多次为吏部甄选人才都以公正著称。宰相张说见他既是本家又才能出众,所以非常器重。张说罢相之后,已经是中书舍人的张九龄也受到牵连,先后做过洪州都督、桂州都督充岭南道按察使。唐玄宗对他的才干印象很深,张说去世后立刻重新起用张九龄。张九龄很快就升为中书令兼修国史。隋唐以后负责修史的都是当朝最有文望的大臣。

除了政绩突出,张九龄还是个相术高手,他不但善于简拔人才,还擅长辨识忠奸。安禄山就没逃过他的火眼金睛。当安禄山还是范阳节度使张守珪帐下裨将的时候,有一次带兵征讨东北少数民族叛乱,兵败后被张守珪押送长安。张九龄认为依法当斩。唐玄宗主张刀下留人。张九龄说:“禄山狼子野心,面有逆相。现在不除,终成后患。”唐玄宗固执己见放虎归山。后来安史乱起,玄宗仓皇逃往四川,想起张九龄的预言,追悔莫及,专门派人去韶关祭奠。

张九龄是开元盛世最重要的守护者之一,晚年在和李林甫的政治斗争中落败,罢相贬官荆州大都督府长史。他心灰意懒请求回乡,到家不久病发身亡。据说他举止优雅风度翩翩,在他去世后唐玄宗对宰相推荐的人物,总要问“风度得如九龄否?”他儿子张拯做过伊阙令,在安史之乱中被叛军抓住后拒绝做伪官。张九龄应该可以含笑九泉。

张九龄写过十二首《感遇》,他的诗歌托物言志,含蓄蕴藉,不像张说那样直抒胸臆。“感遇”是古代诗人最常写的诗题,张九龄的作品当仁不让排名第一。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不过他最负盛名的还是《望月怀远》。即使在唐诗的满天繁星中,《望月怀远》也是最明亮的星辰。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这里的“情人”泛指一切互相有感情的人,而不仅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男女恋人。不过千百年来,大家都愿意理解为后者。这首诗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是没有使用典故,犹如还在若耶溪边浣纱的西施,不施脂粉,荆钗布裙已然倾国倾城。

张说的《邺都引》和张九龄的《望月怀远》确定了盛唐气象的基调。中国的历次诗文革新运动最初都是登高一呼,应者没有,直到发起者地位尊崇才开始引领潮流。如果韩愈没有做过吏部侍郎,欧阳修没有拜相,很难想象唐宋古文运动能够改变一个朝代的风向。

贺知章、王翰等人直接受到张九龄影响,王维、孟浩然和他一脉相承。不过,所有的文学理论都无法解释李白的出现,他和张说、张九龄等文坛领袖无关。贺知章的说法最简单也最接近,李白来自天上,上天把他作为礼物送给盛唐。

开元十三年(725年),二十五岁的李白带着哥哥送给他的满船黄金,穿过三峡走出四川。他的歌声是盛唐的时代最强音,远在长安的帝王将相都听到了这来自天上的华章。他的出现就像八月十五的月亮,所有人都只能举头仰望。如果王维孟浩然王昌龄杜甫是南帝北丐东邪西毒,他就是中神通王重阳。

李白虽然很快天下知名,但是直到四十二岁才得到唐玄宗召见。在这十七年的时间里,李白大部分时间都在游山玩水。他写过几封求职信,但并没有太多紧迫感,因为他并不缺钱。他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说,“曩昔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虽然难免夸大,但和真实情况应该相差不远。

李白自称飞将军李广之后,但他练剑的目的显然是为了防身而不是从军。那时候没有信用卡,他和僮仆带着这么多黄金到处招摇,如果不是一身武艺,简直就是挑衅天下强徒。李白练剑绝对是下了一番功夫,他后来移家东鲁就是为了向一位高手学习剑术。

一个心高气傲的年轻人,长相有点像胡人,胯下五花马,身上千金裘,腰间宝剑金镶,出手豪阔挥金如土,活脱脱一个古龙武侠小说中的人物。可以想象李白所到之处,大盗小偷奔走相告。

李白故意这么高调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这身打扮很拉风,方便泡妞,他能在前宰相许圉师孙女的追求者中脱颖而出,这副豪门公子的派头肯定增色不少。二是只有被抢才可以正当防卫,才可以合法打斗,伤人之后不用坐牢。凡是练武的人都希望在真刀真枪的战斗中展现自己的实力,证明自己。

李白第一次江湖争斗发生在洞庭湖边。当时和他在一起的还有另一个四川人吴指南。吴指南也是富家子弟。两人和当地恶少大战,吴指南当场被打死。李白吃了这次亏之后,更加刻苦练习剑术。

许圉师的孙女心高气傲,在偏僻的湖北安陆难觅佳偶。正在这时李白来到她身边,他有棱角分明的混血外貌,他能写世间最动人的情书,他是最好的护花使者,他的定情信物是一对南海明珠,而且传说他是唐朝宗室后裔。这就是中国版的白马王子。许小姐顾不得相国孙女的矜持,李白跪下之后求婚的话还没出口,她就回答“我愿意”。

许小姐和李白成亲后,立刻要求李白天天向上,她觉得李白必须做官,不然外人会认为她下嫁李白纯粹是想让李白为她买点时装。仕途失意的孟浩然去扬州旅游时想邀李白同往,被许小姐挖苦得差点跳进长江。

安陆当时叫安州,李白多次拿着许家的名刺去找本州长史裴宽,他自己也写了求职信《上安州裴长史书》。李白自视甚高,认为自己没必要向一个地方官员低头,所以口气狂傲。开元初年李邕做渝州刺史的时候,李白曾去拜见。李邕没搭理他,他立刻表示不满。这次他扬言如果裴宽不理他,他就要“西入秦海,一观国风,永辞君侯,黄鹄举矣。何王公大人之门,不可以弹长剑乎”?裴宽见他态度傲慢,果然置之不理。李白受了刺激,不用许小姐提醒,自己收拾行李北上长安,希望能出人头地来反击裴宽的狗眼看人。

上李邕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李白到长安之后见过宰相张说父子,寓居终南山玉真公主别馆,也曾谒见其他王公大臣,但是没有明显进展。不过无论何时,李白都不忘花天酒地。他认识了陆调等贵公子,经常出入平康里和长安酒肆。

少年行

五陵少年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他们决定结伴同游并州,却在长安北门和一伙恶少发生冲突。李白和陆调等人打退这些人的挑衅。没想到这些恶少神通广大,召来更多同伙,其中甚至有身穿军服的禁军。李白一看形势不妙,赶紧让陆调杀开一条血路报警。可能因为这次冲突没有吃亏,所以后来李白到处吹牛。他晚年重逢陆调,还津津乐道地回忆这场打斗。

风流少年时,京洛事游遨。

腰间延陵剑,玉带明珠袍。

我昔斗鸡徒,连延五陵豪。

邀遮相组织,呵啭来煎熬。

君开万丛人,鞍马皆辟易。

告急清宪台,脱余北门厄。

这天他们来到并州城外,意外看见当地官府正在处决犯人。其中一个年轻犯人身穿军装体格强壮,蓬头垢面却气宇轩昂。

李白向监斩官打听这位军人的情况。

监斩官说:“现在还没到行刑的时候,你可以自己问他。”

那军人倒也爽快,把自己的犯罪经过原原本本说了。

原来他带了一小队士兵负责押运粮草,路上碰见饥民一哄而上把粮食抢走。他不让士兵镇压。上级因此认定他和饥民串谋。

李白转身问监斩官。

“他说的是事实吗?”

“差不多吧。”

“你能不能放了他?”

“那可不行。放了他我就得去五台山出家。”

李白让小童从行李中取出一些金银。

“你们只有两个选择,拿上金银放人,或者不要钱和我们拼命。”

监斩官万万没想到会有人劫法场,所以身边带的警卫并不多。那时因为经常杀人,连向来爱看热闹的老百姓也不来围观,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监斩官和手下士兵商量之后,很明智地选择拿钱放人。

那军人拱手谢恩:“请问公子高姓大名?将来如果有机会我一定要报答救命之恩。”

陆调等人正要报上李白的名字,被李白使眼色制止。李白知道这件事传出去可能会对自己不利。他吩咐手下给那军人留下点盘缠,鞭马离去。

那军人拉住李白一个僮仆的缰绳,再三保证不会出卖自己的恩人。那僮仆只留下一句“我们公子是天上一颗星”,扬长而去。

李白没料到自己无意间救下的这位军人后来会力挽狂澜,拯救大唐江山,这是后话。

因为曾经好勇斗狠济危救困,《侠客行》的出现就水到渠成。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锤,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若不是金庸同名武侠小说用这首诗演绎了一段传奇故事,很多读者可能对这首《侠客行》并不重视。我觉得“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解释了李白为什么没有参加进士考试。这首诗说明年轻时的李白和所有同龄人一样,对功名其实没有那么在意,最大的愿望是做一名“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的侠士。

和陆调等人分手后,李白去了洛阳开封,途经南阳回安陆。他这次北上把随身携带的金银挥霍一空,却没有取得任何进展。气愤的许小姐把李白的五花马藏起来,并把他的僮仆遣散。夫妻两人开始产生矛盾。

三十五岁这年,李白趁夫人不注意从家中逃走,再次北上太原。他去了雁门关。雁门关是战国名将李牧带兵抗击匈奴的地方,这里有李牧的祠庙。李牧和《道德经》的作者老子一武一文,是李姓公认的杰出祖先。李白隆重拜祭远祖后南返,途经襄阳的时候顺道拜访了孟浩然。他和夫人的感情此时已经很淡。三年之后,李白受不了和夫人的冷战,又一次离家出走,经南阳到达楚州也就是今天的江苏淮安,次年从苏州逆长江西上到当涂,冬天从巴陵回到安陆。他的婚姻已经走到尽头。

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四十一岁的李白和夫人离婚,带着儿子伯禽和女儿平阳,来到山东泰安学剑。他和韩淮、裴政、孔巢父、张叔明、陶沔等隐居徂徕山,纵酒酣歌,号称“竹溪六逸”。天宝元年(742年)又带着子女南下会稽,想和道士吴筠一道隐居修仙。他很早就写过《秋下荆门》,表示自己对越中山水的向往,至此终于如愿。

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

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

途经江东时,为了照顾年幼的子女李白续娶刘氏。到达安徽南陵之后,听从县尉韦冰的建议把家小安顿在当地。他继续赶往会稽。这时吴筠正巧被唐玄宗征召,因此和李白擦肩而过。吴筠向皇帝推荐李白,唐玄宗此前已经从玉真公主和另一个著名道士司马承祯那里听说过李白的大名,所以就派使者宣召李白入京。李白得到这个好消息,立马回到南陵,兴奋地写下《南陵别儿童入京》。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着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汉朝会稽人朱买臣做官之前因为贫穷遭到老婆轻视,做官后老婆羞愧之下上吊自杀。李白第二任妻子刘氏犯了朱买臣妻同样的错误,经常挖苦李白只会吹牛说大话,所以李白接到皇帝召见令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刘氏作为不合格产品退还她妈。

李白到了长安之后,首先去拜访太子宾客贺知章。贺知章看了他的新作《蜀道难》,惊呼他为“谪仙人”。唐玄宗和杨贵妃一起接见了他。天宝二年(743年)初春,玄宗在宫中行乐,李白奉诏作《宫中行乐词》,得赐宫锦袍。

小小生金屋,盈盈在紫微。

山花插宝髻,石竹绣罗衣。

每出深宫里,常随步辇归。

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

暮春时节,兴庆池牡丹盛开,玄宗与杨玉环同赏,李白又奉诏写了《清平调》三首。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这几首诗把杨玉环写得倾国倾城。杨玉环飘飘欲仙。李白有些得意忘形,他觉得高力士只是个太监,没必要和他客气,所以曾经让高力士帮他磨墨脱靴。高力士是帮助李隆基夺取皇权的功臣之一,连李隆基都对他另眼相看,所以对李白的轻慢怀恨在心。他串通宫人向唐玄宗报告李白曾经挑逗杨玉环。李隆基将信将疑。高力士又对杨玉环说《清平调》把她比作赵飞燕,是在拐弯骂她祸国殃民。李隆基和李白渐渐疏远。

李白明显感到自己正在失宠,所以开始和贺知章等醉卧长安街头,天子呼之不朝。离开了这些酒友回到住处,他依然离不开酒,没有酒伴他就《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月下独酌》一共四首,后面几首振振有词,把自己的贪杯好饮强调到受命于天的地步:“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清醒的时候他也去走访朋友,可能还动过隐居终南的念头。《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就写于这个时候。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天宝三年(744年)正月,李白和文武百官送贺知章归越。世事洞明的贺知章提醒李白远离宫廷,并邀请他做客山阴。李白随即上书请求还山。唐玄宗求之不得,下令赐金放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