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言马死喻
【原文】
昔有一人,骑一黑马入阵击贼,以[1]其怖故,不能战斗,便以血污涂其面目,诈现死相[2],卧死人中,其所乘马为他所夺。军众既去,便欲还家,即截他人白马尾来。既到舍已,有人问言:“汝所乘马今为所在?何以不乘?”答言:“我马已死,遂持尾来。”傍人语言:“汝马本黑,尾何以白?”默然无对,为人所笑。
世间之人,亦复如是。自言善好,修行慈心,不食酒肉。然杀害众生,加诸楚毒[3]。妄自称善,无恶不作。如彼愚人,诈言马死。
【注释】
[1] 以:因为。
[2] 诈现死相:假装出死了的样子。
[3] 楚毒:虐待、毒害。
【译文】
从前有一个人,骑着一匹黑马入阵与敌作战,由于他心里害怕,不敢与敌人交锋,便用血污涂在面孔上,装出死的模样来,躺在死人中间,而他所骑的马也被别人夺走了。军队撤离以后,他便想回家,就割了一匹死去的白马的尾巴带回来。回到家中,有人问他:“你骑的那匹马现在在哪里?你为什么不骑呢?”他答道:“我的马已经战死了,所以只拿了它的尾巴回来。”旁边的人说道:“你的马原本是黑的,尾巴怎么会是白的呢?”他默然无答,因而遭到众人的嗤笑。
世上的人也是这样。说自己积善行好,修行慈心,不食酒肉。然而却杀害众生,并加以虐待、毒害,还虚妄地自称行善,其实无恶不作。就像那个愚人用白马尾来骗说黑马已死一样。
【评析】
故事中这位骑着黑马上阵的人,在遇到危难时,只想着如何保全自己;危难度过后,却想要沽名钓誉。在社会生活中也一样,也有不少口蜜腹剑、外善内毒的人,他们中虽然有人手持佛珠,却还是有害人之心,这种人也真是可悲、可叹。其实,掩饰内心的感情和行为上的怯懦,对人们来说,有时是难以避免的,因为绝对的内心充实以及行为的完满是不可能的,所以要尝试着当一回愚笨人中的聪明人。
故事征引
诚实是人格的一种坚守
宋朝时有一位道楷禅师,他经过多年的修行,终于得道了。于是他便开始云游四方,为大众讲学来阐明禅宗的道理。一路上,道楷禅师走了很多地方,他曾经担任过净因寺和天宁寺等大寺的住持。
很快,禅师的美名被当朝的皇上听说了,他对禅师的这种作为非常欣赏,于是决定颁给他一件紫衣袈裟,以褒扬他弘扬佛法的圣德,并且还赐号为定照禅师。
可是当道楷禅师听说了这个消息以后,出人意料的是,他竟然表示坚决不能接受这些荣誉。于是皇上又派出了开封府的李孝寿亲王来到禅师的住处,代表皇上来表达朝廷对道楷禅师的一片美意,但是禅师还是不肯接受。皇上被他的一而再、再而三的冷淡反应激怒了,下令州官把禅师收押起来,想看看惩罚能不能让禅师回心转意。
这名州官以前听过禅师讲经,他深深知道禅师的为人。他来到寺中的时候,特意让手下人回避,然后低声对禅师说:“禅师,您的身体看上去很虚弱,脸色也很苍白憔悴,是不是生什么病了?”
道楷禅师摇了摇头,回答道:“没有。”
州官看自己的启发没有用,就心下一横,直接对禅师说:“禅师您如果说自己生病,皇上肯定会看在您以前四处讲学的辛苦上,免除对你的惩罚。”
禅师还是摇了摇头,依然用平静的口气说:“没有病就是没有病,我怎么能为了免除惩罚而装病呢?”
州官听了禅师的话既感动又无奈,只好迫不得已将禅师贬到了淄州。
切勿欺世盗名
有一个刚刚得道的和尚,自以为道行很深,于是想自立门户。他找了个寺院,还收了几个弟子。新收的弟子又都很听他的话,所以他每天都让弟子们扫地、管理菜园子,在闲暇时间才会教他们读书。他自己呢?每天则像个禅师一样打坐,然后把从书上看来的成语再讲给徒弟们听。
每天中午,和尚都要到禅房中小睡一会儿,弟子们觉得奇怪,就问他:“老师,您为什么每天中午都要午睡?”和尚回答道:“你们不知道吗?孔子每天都要小睡片刻,他在梦中和周公讨教,醒来后就将先贤所说的话告诉弟子们。我也是这样,在梦里我也能见到我的先贤。”
弟子们一听是这样,就起身告辞,然后去做自己的事了。
有一天,天气非常炎热,盛夏的蝉鸣声声入耳,仿佛催眠曲般催人入睡。弟子们正在禅房打坐,有几个弟子抵不住困倦,坐在那里睡着了。和尚发现弟子打坐的时候居然睡着了,便把他们叫醒,训斥道:“打坐的时候心如止水,你们怎么能够睡着呢?”
弟子们醒来,揉着蒙眬的眼睛说道:“我们到梦乡去见古圣先贤了,就像孔子梦见周公一样。”
和尚愣了一下,这正是自己说的话呀,怎么办呢?如果不能有一个好的解释,那不是否定了自己所说的话吗!突然他灵机一动,便问道:“古圣先贤给了你们一些什么训示?说来听听!”他暗暗为自己的聪明而高兴。
弟子们答道:“在梦里我们遇到了古圣先贤,便问他:‘我们的老师不是每天中午都来和你们讨教吗?能不能也教我们一些?’但是他们回答:‘我们从来就没有见到过你们的老师呀!’”
和尚听后,后悔不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