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经全集《老母捉熊喻》译文赏析

老母捉熊喻

【原文】

昔有一老母,在树下卧。熊欲来搏,尔时老母绕树走避,熊寻后逐,一手抱树,欲捉老母。老母得急,即时合树[1],捺[2]熊两手,熊不得动。更有异人,来至其所,老母语言:“汝共我捉,杀分其肉。”时彼人者,信老母语,即时共捉,既捉之已,老母即便舍熊而走。其人于后,为熊所困。如是愚人,为世所笑。

凡夫之人,亦复如是。作诸异论,既不善好,文辞繁重,多有诸病,竟不成讫[3],便舍终亡。后人捉之,欲为解释,不达其意,反为其困。如彼愚人,代他捉熊,反自被害。

【注释】

[1] 合树:双手抱住树。

[2] 捺:按住。

[3] 成讫:成功地结束。

【译文】

从前有一位老妇人在树下卧息,突然有一头熊想来抓她。当时老妇人就绕树逃避,熊在她后面追逐,它用一只爪子抱住树,用另一只爪子去抓老妇人。老妇人急中生智,双手抱住树,两只手分别按住熊的两只爪子,使熊动弹不了。当时正好有另一个人来到这儿,老妇人说道:“你帮我一同捉住它,我们杀了它,平分熊肉。”那人信了老妇人的话,就上来帮着捉熊。等到那人把熊捉定了,老妇人便立刻脱身逃走了,那人却被熊困住了。这样的愚人,当然会遭到世人的嗤笑。

凡夫之人也是这样。他们喜欢撰写一些不合正理的论说,不仅在内容上不完善,文辞也是繁冗重赘,还有诸多毛病,而这些着作还没写完便死去了。后人阅读了这些文字,想要阐释分析他们的观点,却又无法表明它的意旨,反而被其内容困惑。就如那个愚人帮助别人捉熊,结果反被熊困住一样。

【评析】

故事中的老妇人,之所以能够虎口脱险,是因为她在面对生死之时还能够保持冷静的心态,用自己的聪明才慧将局势化险为夷,将自己的劣势变为优势,这是得益于她的临危不乱和急中生智。而那个过路人,因为贪图小利而轻信了别人的话,很明显,他不懂得审时度势,也不知道去选择一个恰当的对象与时机,来让自己脱离险境。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遇事一定要先看清眼前的形势,把握好全局,控制事态的发展趋势,那样才不会使自己困在其中。

故事征引

冷静即是一种智慧

从前,有一个又穷又蠢的人突然发了财,听说是从老祖宗留下来的房屋中挖出了满满一大龛银子。周围的人都知道他愚蠢,好糊弄。于是,几乎所有的人都在想方设法骗取他的钱财。而他呢?面对亲朋好友故意设计的圈套,他那不开窍的脑子当然不能辨别,也不能识破。所以,他不断出手的银子,就像肉包子打狗,总是有去无回。

后来,那人又听说佛法能够消除人的烦恼,于是他就来到附近一所寺院,向一位禅师请教。禅师说:“你原来贫穷又没智慧,现在虽然有了钱,依然没有智慧。智慧是不随着人的富裕而增长的,所以你难免会上当受骗。”

那人问:“那我要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呢?可不可以用钱来买智慧?”禅师点点头说:“可以,但是你要牢记,凡是最终向你要钱的人,都是在骗你;只有卖给你智慧而又不收钱的人,教给你的才是真正的智慧。”

后来,他又来到城里,逢人便打听哪里可以买到智慧?很多人在暗自嘲笑他愚蠢的同时,都想趁机骗取他的银子。但他牢记禅师的话,最终一一识破了骗局。那些人见难以得逞,便想用恶作剧戏弄他,告诉他城外有一座破寺庙,里面有个乞丐僧很有智慧。于是,他又兴冲冲地来到那座破庙里,找到他们说的那个乞丐僧。

禅僧告诉他:“你如果遇到疑难问题,一定不要急于处理,等到智慧来了再说。”“可是,智慧怎样才能来呢?”那人急不可耐地追问。禅僧说:“每逢遇到棘手的难题,你先向后退七步,然后往前走七步,如此反复三次,智慧就来了。”

那人半信半疑,心想:“难道所有人期盼的智慧,就这么简单?”接着他又踏上了回家之路。回到家中,已经是半夜时分。他走进卧室,在黑暗之中他朦朦胧胧发现,妻子居然与另外一个人同床共眠。他想:“一定是野汉子趁我外出,与我妻子勾搭上了!”

顿时,熊熊怒火在胸中炽热燃烧,他拔出随身携带的尖刀,刚要刺下去。他忽然想到白天禅僧教给他的智慧,何不试一试?于是,他退后七步,前行七步,如此反复了三次,发热的头脑竟然冷静了一些。他决定先打开灯,看看与妻子同床的人究竟是谁。在灯光亮起的同时,那个与妻子同床的人也被惊醒,翻身坐起——是他母亲。原来,在他外出之后,妻子因为害怕就叫婆母来给自己做伴的。

他扑通一下跪倒在观音菩萨像前。天呐,若不是禅僧传授给他智慧,他将会闯下多大的灾祸!等到天一亮,他立刻布施了数千两银子,为那个乞丐僧重新修建寺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