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兵法散文·清代兵法·左忠毅公逸事》原文鉴赏

《古代兵法散文·清代兵法·左忠毅公逸事》原文鉴赏

[原文]

先君子尝言: 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

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久之,闻左公炮烙,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滋泣谋于禁卒,卒感焉。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鑱,为除不洁者,引入。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眦,目光如炬,怒曰:“庸奴! 此何地也,而汝来前! 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曰:“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崇祯末,流贼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则番代。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或劝以少休,公曰:“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于堂上。

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鉴赏]

《左忠毅公逸事》,清朝方苞撰。方苞(公元1668年-公元1749年),字凤九,号灵皋,又号望溪,清代桐城县(安徽省)人。39岁中进士,历官内阁学士,礼部右侍郎。清中叶最著名的散文流派桐城派的创始者。

《左忠毅公逸事》一文,准确地记述了明末东林党人左光斗以国事为重,舍生取义的可贵品质。从中也可以看出左光斗的学生明末抗清将领史可法忠于职守,善于治军的形象。

第一段写左光斗视学京畿,初遇史可法,因赏识史的才华而提拔他的经过。文章第一句话“先君子尝言”交代了逸事的来源。先,多用于已故去的尊长。这里是作者对已去世的父亲(名仲舒)的敬称。同乡先辈左光斗任京城地区学政,在风雪严寒中,微服出行,在一座古庙的厢房里,看见了一个年轻人趴在桌子上睡觉,刚写完一篇文章的草稿。左光斗从文章中发现了史的志向和才华,立即“解貂覆生”,替他“掩户”。这里简洁的叙事和几个连续动作,表现了左发现人才、赏识人才、爱护人才的求贤之心。随即“叩之寺僧”,一个“叩”字足见求才心切。所以“及试”,一听到史可法这个名字,就“瞿然注视”;并在史的考卷上,当面书写,定为第一名。“举才”出于爱国之心,心中有数是与前面“公阅毕”相照应。然后就“召入”,让史拜见夫人,待如家人子弟。为什么这样做?“他日继吾志事,唯此生耳!”一语破的,原来托以众望的原因是为了“继吾志事”。一个为国选才,忠心耿耿,光彩照人的形象跃然纸上,一语含全篇精髓。这一段可以说着重表现了左光斗的“忠”。

第二段写左光斗被诬下厂狱后舍生重义,刚强不屈的可贵品质。“及左公下厂狱”,一笔略去弹劾魏忠贤,受冤下狱的经过,剪裁得当,用墨简省。“朝夕狱门外”写出史对老师的深切关注。当听说“左公炮烙,旦夕且死”时,史再也忍耐不住,对狱卒啖之以利,动之以情,才得化装入狱,师生情深,为下文作了铺垫。入狱后,看到老师“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肖像描写照应了前文的“被炮烙”句,一个“倚”字,使左公“一息尚存,决不屈服”的精神感人至深。更催人泪下的是“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时,“面目不可开”的左“辨其声”,竟“奋臂以拨眦”,对于一个受尽酷刑的重残之人这需要多么大的毅力!,而且虽“焦烂不可辨”,但“如炬”的目光,光芒四射,既表现了对逆阉的仇恨,又流露了对学生的殷切希望。“庸奴!此何地也,而汝来前!”这是爱极而怒,厂狱是奸人构陷忠良的所在,有悖常理的的“骂”正是厚爱学生的心理反映。“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话确实严厉,目的是要立即打消史的感情用事,使他认清国家形势和自己的处境,以国事为重,不负老师重望。言为心声,一个身陷囹圄、心忧国家,慷慨激昂,大义凛然的“忠臣”,令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摸”、“作投击势”,可说是难以想象的,然而从反面流露了挚爱关怀之情。恼恨学生“轻身而昧大义”正是要学生以天下事为己任的殷切希望的表现。这种拳拳之心,刚毅之情深深打动了学生,坚定了史完成老师重托的决心,呼应了“他日继吾志事”的用心,为下文史忠于国事预伏先机。最后以史的亲身感受“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从侧面高度评价了左的铮铮铁骨。这一段集中反映了左光斗的“毅”,并通过“毅”,进一步突出他的“忠”。

第三段写史在军中勤于职守,是受左言传身教的结果。在这一段里作者主要刻画了一个细节:“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突出他忠于职守,在冰霜寒夜中值勤的肃穆形象,表现他冰霜似的节操。最后以史的话“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作结,揭示出史忠于朝廷,刚强坚毅,大有左公遗风的精神正是来源于左的言传身教。史载: 史可法(公元1601年-公元1645年),明末清初抗清将领。字宪之,河南祥符(今开封)人。公元1628年进士。任西安府推官,右参议,在安庆、池州等地镇压农民起义军,升南京兵部尚书。公元1644年,南明弘光政权封他为武英殿大学士,遣其督师扬州,抗击清军。他加强扬州至淮北一带防御,调解镇将矛盾,拒绝清廷招降,并亲赴淮北重镇清口浦(今江苏淮阴),挥军克宿迁、邳州。公元1645年清军困扬州,多次劝降,他拒之。他宣布监阵军令:“上阵不利,守城;守城不利,巷战;巷战不利,短接;短接不利,自尽。”率军民坚守孤城,击杀清军数千,城破、他自杀未遂被俘,不屈遇害,终年45岁。

第四段简写史在带兵期间,常常敬事太公、太母和师母的情形,表明了他的尊师如父,对老师永世不忘的深情。

第五段补叙逸事由来,强调逸事的真实性,首尾略有呼应。

《左忠毅公逸事》一文,活脱脱地描写了左光斗和史可法,一个爱才惜才育才,一个不负重托,以身报国的光辉形象,读来十分感人,令人记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