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转丸第十三、胠乱第十四》释义

转丸第十三、胠乱第十四

题解

《转丸》《胠乱》两篇已经亡佚。刘勰《文心雕龙》曰:“转丸骋其巧辞,飞箝伏其精术。”可见《转丸》篇在南朝齐梁时期并未亡佚。到了唐代,赵蕤《长短经·反经篇》引了《鬼谷子》的一段话,这段话也是《庄子·胠箧》篇的内容,由此推测《胠乱》篇在盛唐时期已经亡佚,有人误把《胠箧》篇当成了《胠乱》。总体来看,《转丸》《胠乱》大概是在隋至唐初亡佚的。

这两篇篇目下的佚《注》,横秋阁刻本《鬼谷子》、高金体《鬼谷子评点》和《四库全书》等署名为“陶弘景注”,清朝的秦恩复认为是“尹知章注”。编者认为,在没有明确证据的情况下,以“佚《注》”形式较为恰当。


佚《注》曰:或有庄周《胠箧》而充次第者。按,鬼谷之书,崇尚计谋,祖述圣智,而庄周《胠箧》乃以圣人为大盗之资,圣法为桀、跖之失。乱天下者,圣人之由也。盖欲纵圣弃智,驱一代于混茫之中,殊非此书之意,盖无取焉。或曰《转丸》《胠箧》者,《本经》《中经》是也。

秦恩复曰:唐赵蕤《长短经·反经篇》引《鬼谷子》曰:“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为之守备,则必摄缄滕,固扃,此代俗之所谓智也。然而巨盗至,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唯恐缄滕扃之不固也。然则向之所谓智者,有不为盗积者乎?其所谓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何以知其然耶?昔者齐国邻邑相望,鸡狗之音相闻,网罟之所布,耒耨之所刺,方二千馀里,阖四境之内,所以立宗庙社稷、治邑屋州闾乡里者,曷常不法圣人哉?然而田成子一朝杀齐君而盗其国,所盗者岂独其国耶?并与圣智之法而盗之。故田成子有乎盗贼之名,而身处尧舜之安,小国不敢非,大国不敢诛,十二代而有齐国。则是不乃窃齐国并与其圣智之法,以守其盗贼之身乎?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耶?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智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由是观之,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盗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天下之善人少,而不善人多。则圣人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矣。”其文与《庄子》小异,即注所云,或有取庄周《胠箧》而充次第者也。窃疑《鬼谷》篇目既经陶弘景删定,不应唐世尚有此篇。赵蕤生于开元,与尹知章同时,可为是尹非陶之证。录之以俟博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