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高宗肜日第十五》译文与赏析

高宗肜日第十五

高宗肜日第十五

【原文】

高宗祭成汤,有飞雉升鼎耳而雊,祖己训诸王,作《高宗肜日》、《高宗之训》。高宗肜日[512],越有雊雉[513]。祖己[514]曰:“惟先格[515]王,正厥事[516]。”乃训于王。曰:“惟天监[517]下民,典厥义[518]。降年有永有不永[519],非天夭[520]民,民中绝命[521]。民有不若[522]德,不听[523]罪。天既孚[524]命正厥德,乃曰:其如台[525]?”“呜呼!王司敬民[526],罔非天胤[527],典祀无丰于昵[528]!”

【注释】

[512]高宗肜(róng)日:祖庚祭祀武丁的那一天。

[513]越:落下。雊(gòu):野鸡叫。雉:野鸡。因为商人是以鸟作为自己的图腾的,所以在这里雉就具有了神鸟的象征意味。

[514]祖己:人名,祖庚的贤臣。

[515]格:正。

[516]正:端正。事:政事,指祭祀的事。

[517]监:视,引申为考察。

[518]典:通腆,善,以为善。义:宜,指恰当地处理事情。

[519]永:长,指长寿。

[520]夭:夭折,指短寿。

[521]中绝:中途断绝。

[522]若:善。

[523]听:顺从,依从。

[524]孚:通“付”,交付,交给,给予。

[525]乃:人称代词。如台:疑问代词,如何,怎么办。

[526]王:泛指先王。司:嗣,嗣位。

[527]胤:后代,后辈。

[528]典祀:祭祀丰厚。昵:近亲。

【译文】

武丁祭祀成汤,有野鸡落到鼎耳上鸣叫。武丁认为不祥。臣子祖己于是安慰并委婉地劝告他放弃一些苛政,史官记述这件事,于是作《高宗肜日》、《高宗之训》。话说,高宗在祭祀的第二天,又举行祭祀,这时有飞来的野鸡在鼎耳鸣叫。祖己说:“要首先端正王心,然后端正祭典。”于是训诫国王高宗。他说:“上天考察下民,主要看他是否遵循义理行事。上天赐予人的寿命有长有短,不是上天有意缩短人的生命,而是臣民自己行为不合义理招致中途绝命的。臣民中有些人有不好的品德,有不顺从天意的罪过,上天便惩罚他以端正他的德行,他却说:‘应该怎么办啊?’”“啊!王呀,你要恭敬地对待上天赐予你的臣民,你们都是天的后嗣。王在祭祀的时候,自己先王父庙中的祭品不要过于丰盛。”

【解析】

该篇的主旨历来多有争议。其一认为,该篇为武丁某日祭祀成汤后所作。其一认为,该篇为祖庚追忆武丁某日祭祀成汤所作。《史记殷本纪》说:“帝武丁崩,子帝祖庚立。祖己嘉武丁之以祥雉为德,立其庙为高宗,遂作《高宗肜日》及《训》。”从其文、字顺的行文风格看,《高宗肜日》显然经过了后人的加工。因此导致了后世的产生许多歧义。本篇篇名取篇首四字,并没有总括全篇思想。祖己告诫殷王要“敬民”,提出“德”、“义”等范畴,虽然这些内容不一定属于那个时代,但写进《尚书》后,它们对后世产生了积极影响,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