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全集《孝治章第八》原文赏析与注解

孝治章第八

【原文】

子曰:“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1],不敢遗[2]小国之臣,而况于公、侯、伯、子、男[3]乎?故得万国之欢心[4],以事其先王。

【译文】

孔子说:“从前,圣明的帝王以孝道治理天下;就连小国的使臣都待之以礼,不敢遗忘与疏忽,何况对公、侯、伯、子、男这样一些诸侯呢!所以,就得到了各国诸侯的爱戴和拥护,他们都帮助天子筹备祭典,参加祭祀先王的典礼。

【注释】

[1]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明王,英明的君王。孝治,以孝治理天下。

[2]遗:遗漏,忽略,不重视。

[3]公、侯、伯、子、男:古代诸侯的五等爵位名,依其功勋与国土之大小,由天子分封。

[4]故得万国之欢心:万,形容多,并非实数。欢心,爱护,拥护之心。

【解析】

假如天子、诸侯、大夫能用孝道来治理天下国家,那么得到人民的欢心,便是指日可待的事了。同时,这也体现出了孝治的本意,也就是不故意伤害他人,不敢怠慢他人的实在表现。

典例阐幽

为母亲尝汤药的孝子

汉文帝刘恒,是汉高祖的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年)即帝位。文帝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夜不阖目、衣不解带地精心照料。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他在位24年,重文治,兴礼义,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口增加,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后世史学家把他和汉景帝的功绩誉为“文景之治”。

在二十四孝中帝王有二,其一为舜,其二就为汉文帝刘恒了。他也是一个孝子的典范。古人说得很清楚:“孝”就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一种回报:父母给你生命,所以你要善待父母之生命;父母宁愿自己挨饿受冻,也要让你吃饱穿暖,所以你要照顾父母之温饱;你在父母的怀抱里有三年时间完全不能自立,完全依赖父母而生存,所以父母死后你要守孝三年。

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在范围上是无限的,父母对子女的照顾在时间上也是无限的。面对这广大而无限的“慈”,照顾父母,是理所应当的。

对待自己的母亲,汉文帝做到了“目不交睫,衣不解带”,而且一个皇帝能够在母亲生病时“亲尝汤药”,这种至孝的行为自然能够成为万民表率,在无形中起到教化的作用,这就应了孔老夫子所说的“一人有庆,兆民赖之”那句话。

邵雍与《孝父母三十二章》

邵雍(1011-1077),字尧夫,又称安乐先生、百源先生,谥康节,后世称邵康节,与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并称北宋五子,著名的北宋理学家。著有《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观物内外篇》、《渔樵问对》等。邵雍在其他方面也颇有建树,涉猎广泛,而且“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生游历了很多地方,对地理人文有很深的造诣。当时的名流都很敬重他,富弼、司马光、吕公著等人,曾集资为他买了一所园宅,题名为“安乐窝”;他的言论对后世的影响也非常深远,如“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于勤”就是出自邵雍。

另外,其他的北宋五子没有一个像他那样,留下专著讨论孝,关注孝文化的传播,注重孝净化社会风气的作用。邵雍的《孝父母三十二章》和《孝悌歌》就是专门讨论孝的。《孝父母三十二章》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从小孩出生一直写到父母去世,把每个阶段孩子的成长,父母的付出都表述得非常清楚。如:儿若病时心更病,何曾一刻得安然。可叹爹娘手内贫,要穿要用懒求人。劝君六饭三茶外,还要供上几许钱。从中可以看出邵雍的《孝父母三十二章》是非常通俗易懂的。体现了邵雍与当时理学家的不同,他更加关注人民的日常生活。

瀑布成美酒

从前在日本美浓国<现在的日本歧埠县>有一位非常孝顺的年轻人,他的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便过世了,长久以来与父亲俩人相依为命。他们的生活穷得连买米的钱都没有。

父亲很爱喝酒,可是连买米的钱都没有,哪来的钱买酒喝呢?年轻人知道父亲一直想喝酒,每天出门的时候总会对父亲说:“爸爸,我一定会努力工作,给您买些酒回来,请您再忍耐一些时候!”,可是,砍了一整天的木柴所卖的钱也只能买一顿饭菜回来,一想到父亲有酒喝时高兴的样子,年轻人忍不住难过起来,一步一步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

做父亲的实在也不忍心看着儿子每天从早到晚工作却吃不饱一顿饭还要顾虑他有没有酒喝,看儿子满脸忧戚的样子,他赶紧安慰儿子:“别烦恼了,我的好儿子啊,我觉得现在的生活已经很好了,酒不喝没什么关系的。”听到父亲反过来安慰他,年轻人更难过,心想:“明天,明天我一定要买酒回来给父亲喝。”

第二天一大早,天还没亮,年轻人便出门往山里头去,从清早到黄昏,年轻人拼命砍柴,得到的数量也比平常多,“这样应该够买一壶酒了。”年轻人很满意地看着今天努力的成绩,然后背起捆好的木柴准备下山去卖,不过,天色已晚,年轻人又太慌忙,一不小心滑了一跤,掉进山谷里去了!

当他朦朦胧胧醒来时,听到附近有流水声,口渴的年轻人撑起摔疼的身体往流水声的方向走去,发现就在附近的悬崖上有一条小瀑布,而且水质非常清澈。他弯下腰来掬起水尝了一口,“哇!真好喝!”“咦,这水好像有酒味。”年轻人觉得不可思议,于是就又喝了一口,“这是真的酒吧。嗯,是酒没错。还是上等美味的酒呢!”年轻人试了好几次,最后他肯定这条小瀑布的水就是酒,便将系在腰间的空葫芦取下来用来装瀑布的酒水,想要带回家去给父亲喝。

年轻人连跑带跳地回家,向等候已久的父亲致歉:“爸爸对不起,我今天回来晚了,因为不小心掉进山谷的缘故,让您担心了,请您原谅!”父亲看到儿子满身污泥又全身是伤,心疼地抚摸儿子的头发说:“平安回来就好,哪里摔着了,赶紧擦擦药吧!”

“爸爸,我没关系。有件奇怪的事情要告诉您。我在掉进山谷后发现一条小瀑布,瀑布的水简直是世上罕见!那水是上等的酒啊!您一定要喝喝看。这是做儿子的我送给您的礼物。”年轻人急忙拿下葫芦并倒出酒来给父亲享用。“真的吗?我来喝喝看。”父亲惊讶地看着儿子倒出葫芦里的水,半信半疑地试喝了一口,“啊,真的是酒,而且还是上等的好酒。”父亲感动得都掉下泪来。“我的好儿子,这一定是你的孝心感动上天,才会赐给我们这么宝贵的礼物。”父亲拥抱着儿子泪流满面。

父亲以后不仅有酒可以喝,并且由于儿子每天都去瀑布取回酒水而天天饮用,长年的驼背竟然变直了!这件事情传开来后,美浓国的君主也知道了年轻人的孝行,他传来年轻人当面奖赏他:“你真是一位孝顺的好孩子,为父亲所做的一切实在令人钦佩,正符合武士精神,特此封你为美浓国的武士,你要努力唷!”从此以后,人们把那条流着酒水的小瀑布称为“养老瀑布”。

【原文】

“治国者[1]不敢侮于鳏寡[2],而况于士民乎[3]?故得百姓之欢心,以事其先君[4]。

【译文】

“治理封国的诸侯,就连鳏夫和寡妇都待之以礼,不敢轻慢和欺侮,何况对士人和平民呢!所以,就得到了百姓们的爱戴和拥护,他们都帮助诸侯筹备祭典,参加祭祀先君的典礼。

【注释】

[1]治国者:指天子所分封的诸侯。

[2]鳏寡:孤苦无依的人。鳏,无妻或丧妻的男子。寡,丧夫的妇女。

[3]士民:指士绅和平民。

[4]先君:指诸侯国国君死去的列祖列宗。

【解析】

如果不以仁孝治理天下,那么爱敬之道就会走入死胡同,到那时独善其身尚且不能,更何况是兼济天下呢?就算是科学发达、武器先进,但这从来就不是长治久安之道。孟子说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所以只有以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国家,这样才能得到人和,有了人和才会有人民安居乐业、国家繁荣强盛。

典例阐幽

当代孝星

欧阳名友,70岁,湖南省宁远县中和镇新开村农民。

欧阳名友刚出生3天,父亲就被国民党抓了壮丁,3岁时母亲又改了嫁。成了孤儿的欧阳名友,在叔父等好心人的关心照顾下长大,从小就感受到了人间的至爱真情。他常怀一颗感恩之心,把孝敬长辈、回报亲人当作了自己一辈子最大的责任。

十几年前,欧阳名友岳父去世后,他把岳母蒋金玉接到自己家里,像侍候亲生母亲一样照顾老人。日常生活起居,他总是嘘寒问暖;稍有病痛,他到处求医问药。一日三餐,他悉心为老人安排;一年到头,他处处让老人舒心。在他的精心照顾下,老人精神愉悦,延年益寿,至今已九十多岁高龄。

欧阳名友的叔父欧阳石庆患有严重的风湿病,长期瘫痪在床,生活无依无靠。欧阳名友把这位73岁的老人接到自己家里,早晨他为老人接屎倒尿,晚上为老人脱衣盖被;夏天他把老人背到树荫下乘凉,冬天他把老人背到炭盆边烤火,悉心照料老人16年,直到老人含笑离去。

孤寡老人张顺荣因患高血压不幸中风瘫痪,欧阳名友夫妇就把她认作义母,接到家里悉心照料。为给这位77岁的老人治病,夫妇俩卖了自家的两头大肥猪和一条黄牯牛。后来老人大小便失禁,夫妇俩及时进行清洗。老人卧床1200多天,从未生过一个褥疮,临终时泪流满面地对欧阳名友夫妇说:“我这辈子不能报恩,到来世也不会忘记你们的大恩大德。”

四十多年来,家庭并不富有的欧阳名友为照顾和赡养10位亲友长辈,贴工7000多个,贴粮8000多公斤,贴钱2.46万多元。有人对欧阳名友说:“这些人又不是你的亲爹亲娘,何必买个老子瞎操心,去当个蠢子?”欧阳名友憨厚一笑:“钱是身外之物,这样的蠢子我甘心当。”

父母的乖乖女

林心如至今对母亲多年前的一个巴掌记忆犹新。

那时林心如正在上中学,看着身边的同学们在校外当模特拍广告,她觉得很新鲜很好玩。同学们一般利用寒暑假或是周末去拍广告,有时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此类的活动。有一次,有个拍巧克力棒广告的经纪人找到了林心如,邀她当回模特。林心如特别想去拍这个广告,但对方的拍摄时间正好是自己的上课时间,胆小的她又不想逃课,但她太喜欢那个广告了。后来,她要那个经纪人假扮了自己的父亲向学校老师请了假,逃课出去拍广告。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林心如的同学见她没来上课,就打电话到她家里去找她。林心如逃课拍广告的事就露馅了。回家后,母亲问她哪去了,她回答说自己在图书馆看书。母亲伸出手就给了她一巴掌,“很疼,长这么大第一次打我。”从那以后,林心如发誓说一定要做一个孝顺听话,不让父母担心,惹他们生气。许多年过去了,她说到做到了。

长大后的林心如,再也没有跟父母吵过一次嘴,甚至对小时候与爸妈顶嘴的经历也十分内疚后悔。她说父母年纪越来越大了,要珍惜跟他们在一起的时间,多说让他们开心的话语。

现如今的林心如在内地拍戏的时间比较多,所以她每年在台湾待的时间基本不会超过两个月。但是只要在台湾,她总是选择和父母待在一块。她说以前回去总要先找朋友们唱歌到处玩,而现在是先陪父母再陪朋友,林心如目前还和父母住在一起。母亲喜欢喝咖啡,只要有空,她都会陪着母亲去咖啡屋。通常这个时候,母亲会邀上她的三五好友一起品咖啡。而一旁的林心如总会成为母亲口中一个骄傲的话题。让父母引以为自豪的女儿,林心如这个乖乖女用她一部部优秀的影视作品与一首首动听的歌曲来回报他们。

林心如的“乖”还体现在对父母的关爱上,她要求自己对父母做到体贴入微。只要母亲一说哪里不舒服了,她心里就有一种紧张感,但紧张之余总是不断催促母亲上医院看医生。那是她在上海拍摄《半生缘》的时候,那部戏一共拍了四个月。母亲胆结石犯了,这种病一般情况下没什么表现,但一碰到患病部位就感觉非常疼痛。母亲最后在医院进行了手术,住了两个星期。而远在上海的林心如没法回去,她就一天一个电话,询问母亲的病情,心情非常地焦急,当得知母亲没有大碍后,她终于如释重负。现在,林心如每年都会陪着父母去医院做健康检查。

荧幕上林心如青春靓丽,性格乖巧,生活中依然是个父母称道的乖乖女,她用一颗孝心解释着“乖”这个词的含义,内容丰富而完美。

【原文】

“治家者[1],不敢失于臣妾[2],而况于妻子乎[3]?故得人之欢心,以事其亲[4]。

【译文】

“治理采邑的卿、大夫,就连奴婢僮仆都待之以礼,不敢使他们失望,何况对妻子、儿女呢!所以,就得到大家的爱戴和拥护,大家都齐心协力地帮助主人,奉养他们的双亲。

【注释】

[1]治家者:指公卿,大夫。家,指乡邑。

[2]不敢失于臣妾:失,失礼,无礼。臣妾,指服贱役的男仆女婢。

[3]妻子:妻子和儿女。

[4]事其亲:指帮助奉养卿、大夫的父母。

【解析】

古代的人们是非常重孝道的,这表现在他们尽孝但并不囿于自己的父母,而是把他们的孝敬之心推广到比较疏远的人群中去,使其他人也能享受到被人孝顺的待遇。像这样树立尽孝道的榜样,鼓励人人尽孝,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国家还愁不强盛吗?

典例阐幽

老人是家里的福星

一对夫妻父母早逝,家中无子,憾缺承膝之欢,妻子便责令丈夫外出寻亲。另外一对夫妇,家中有一耄耋老母,口流涎眼生疮,越看越让人生厌,于是妻子责令丈夫将老人送至野外,盼其自然死亡。

不孝之子反复斗争,无奈“妻管严”严重,只好照办。老母被抛弃后,恰被寻亲者遇到,于是背至家中,精心侍奉。

有老人的日子没有闹饥荒,善良的夫妇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天气少雨,旁人无收,他们的稻谷依然粒粒爆满。如此循环,日子便越过越安、越过越好、越过越殷实。

而送走老娘的夫妻,没有因节省了口粮而舒坦,反倒越过越紧张,老娘走后一场天火将房屋烧尽。无奈,夫妻只好双双出门讨饭。

好心人家富足,决定放粥三天救济周边穷人。第一天从队伍的东首发放,排在队尾的忤逆夫妻没有分到;第二天,忤逆夫妻赶了个大早抢至东首,但好心人家考虑到前一天西首的人没得到就从西头放起,忤逆夫妻又没有得到;第三天,好心人家从两头放起,花了心眼排在中间的忤逆夫妻又没有得到!三天没有分到粒米,好心人家深觉愧疚,就把他们请至家中,预备食物招待。忤逆夫妻走进好心人家殷实的堂屋,发现自家耳不聪目不明却满脸红光的老母,顿时羞愧难当。

逢年过节,家中有一高寿老者硬朗地坐着,彰显出家庭的安然、宁静和吉瑞。这样的气氛对联贴不出,窗花剪不出,鞭炮的轰鸣创造不出。

人老了,对晚辈总是有用的,越老的人越是家里的福星。

尊敬老人是富国之道

老人,他们可以让国家变得富强,让国家的生命变得更加旺盛。

从前有个故事,它讲述了一个国家因没有老人而被其他国家欺负的故事。

以前有个“杀老国”,凡是到了六十岁以上的,都要被人扔到深山里去活生生地饿死,一点都不尊敬老人——国王认为,这些人一到这个年龄就只会吃饭,别的事一概不会做,没有什么用。

当时有个小男孩的爷爷也将近六十岁了,但小男孩很爱他的爷爷,他不想让爷爷死,于是他把爷爷藏在家里,结果没有一个人发现他爷爷还活在世上。

某一天,一个国家想要来攻打“杀老国”,有个大臣知道“杀老国”没有老人,就提议:不如,拿一条雄蛇和一条雌蛇混合在一起,让他们在三天之内分辨出哪条是雄的,哪条是雌的,不然就投降。于是,使者拿了蛇来到了“杀老国”。

国王不知怎么办,这里又没有老人,国王后悔莫及。这时,小男孩知道了,跑到家里找到了爷爷。爷爷告诉他怎样分辨雄雌蛇的办法,小男孩又将办法告诉了国王,因此,“杀老国”躲过了一劫。国王又得知是小男孩的爷爷的点子,恍然大悟,立刻发布要尊敬老人的消息,还把“杀老国”改成了“敬老国”。

老人,他们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的年长值得我们尊敬,一个国家怎么能没有老人,怎么能不尊敬老人呢?

老人,他们已没有我们这般旺盛的生命力,他们已经人老珠黄了,他们比我们更加需要爱,只有爱才能让他们感到不孤单,知道还有人在想着他们。

老人,他们是我们的榜样,他们让我们知道许多我们不知道的东西,让我们能够放开眼睛去看整个世界,让我们感到世界的美好。

是的,一个城市,一个国家,一个世界,没有老人是万万不行的,缺少了老人,就像一个人缺少了内脏,一个没有内脏的人怎么能生存。

尊敬老人,才能让国家变得更加富强。

尊师重道的好楷模

张建国,国家一级演员,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

提起如今已经八十多岁高龄的师父,张建国饱含深情。20世纪80年代,25岁的张建国才开始拜师学艺,这对京剧这种需要言传身教的艺术来说,已经是不小的年龄了。为了让张建国早日成才,师父张荣培尽其所有地付出,师徒二人的感情就在一点一滴的拜师学艺过程中越积越浓了。

当时生活条件异常艰苦,张建国就想尽一切办法来照顾、孝敬师父,承担了师父家的所有力气活。每次外出,都把师父家的生活安排好。有时常常骑着自行车一天往返师父家好几趟。如果隔了一两天不见到师父,张建国的心里就堵得慌,空落落的。他常常到早市买了师父、师母平时最爱吃的饭菜带回来孝敬二老,二老更是把张建国当亲生儿子一样看待。

师父师母平时最爱看电视,家里当时的那台9英寸的黑白电视机还是托友人组装的,三天两头老是出毛病,张建国就骑着自行车跑十几里路,把电视送到修理店铺,修好了再给师父带回来。有一年张建国的妻子年底发了2000元奖金,张建国一再叮嘱妻子这钱得留着,不能动。原来他心里早有计划。他和妻子一起到电器城挑选了一台最好的大彩电,骑着三轮车径直送到师父家里。师父激动得一时说不出话来,师母喜极而泣。

师母去世的时候,张建国正在外地演出。一接到电报,他就马不停蹄得连夜在火车上站了十几小时赶回师父家中。师父悲痛欲绝,这让张建国更加放心不下。为了缓解师父的悲痛,张建国把师父从石家庄接到了北京自己的家,让他和自己一起住,这样也方便照顾他。平时都做师父爱吃的菜,没事的时候陪师父聊聊从,下下棋,让老人家不再感到惆怅和孤单。每日里给师父熬药、泡茶,张建国从不怠慢。师父几点起床,几点吃饭,几点喝药,几点休息,喜欢喝浓茶还是淡茶,这些师父生活上琐碎的细节张建国都记得清清楚楚。每隔两天,张建国都会亲自给师父擦热水澡,师父站着不舒服,他就让师父坐着擦。搓背、打浴液、洗头,全部按着步骤来,有条不紊。常常是一次澡洗下来,张建国浑身也像洗过澡一样浑身是汗,可他笑得比孩子还要灿烂。

如今只要团里没有演出,张建国都会回石家庄看望师父。师父习惯了家乡的生活,张建国就一个月多跑好几趟。每次一进师父家门,就和师父紧紧地拥抱在一起。这么多年了,这已经成为“父子”二人之间最甜蜜的见面方式。

【原文】

“夫然[1],故生则亲安之[2],祭则鬼享之[3]。是以天下和平,灾害不生[4],祸乱不作[5]。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

【译文】

“正因为这样,所以父母在世的时候,能够过着安乐宁静的生活;父母去世以后,灵魂能够安享祭奠。正因为如此,所以天下和和平平,没有风雨、水旱之类的天灾,也没有反叛、暴乱之类的人祸,圣明的帝王以孝道治理天下,就会出现这样的太平盛世。

【注释】

[1]然:如此,指尽孝道。

[2]生则亲安之:生,生存,指卿、大夫的父母健在。安,安享。之,代指卿、大夫的尽孝奉养。

[3]祭则鬼享之:鬼,指卿、大夫父母的灵魂。之,代指祭祀。

[4]生:发生。

[5]祸乱不作:祸,灾祸。乱,叛乱。作,兴起。

【解析】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家和就是看一个家的所有成员能否和睦相处。在这个过程中孝起主要作用,试想如果儿子孝顺父母,那么儿子的儿子也会是一个坚守孝道的人,他们构成的团体,必然是互敬互爱的,一切矛盾、摩擦都能够被调节,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都将是非常的和谐。

典例阐幽

天赐奇钱

宋代的都城,有一个守寡的孀妇人称吴氏,吴氏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死了丈夫,自己没有生儿育女,只有一个老婆婆和自己相依为命。吴氏对自己的婆婆非常的孝顺,冬天的时候外面冰天雪地,她害怕婆婆睡觉的时候冷,就必定为婆婆暖好被子再请她就寝,如果没有火种就亲自用自己的身体去暖冰冷的棉被。婆婆年纪大了而且眼睛也看不见东西了,她觉得愧对吴氏,而且也觉得吴氏守寡这么多年很孤单,就想为吴氏招赘一个女婿,但是被吴氏坚决的劝止了。

此后,吴氏更加尽心伺候婆婆,自己省吃俭用、辛勤劳作养蚕挣来的钱全部拿来孝敬婆婆。婆婆年纪大了,需要置办后事所需的东西,但是自己又没有钱,于是就将自己的所有值钱的东西典当殆尽,托邻居去置备后事。

吴氏对婆婆的孝心真可谓无微不至,好心自有好报,有一天晚上吴氏作了一个奇怪的梦,梦中有一位白衣仙女对她说:“你虽然只是一个村妇,可是却如此深明大义,能将婆婆侍奉得如此周到,现在上天赐给你一枚钱币。”早上起来后,吴氏果然在床头发现了一枚钱币,过了一晚上这一枚钱币居然变成了上千枚,等吴氏用完之后又会有新的钱币源源不断地生出来,人们将其称为“子母钱”。许多年以后,吴氏在没有受任何病痛的情况下平静的死去,她所住的地方生出一股奇异香气,几个月才散去,而原来的钱币随着吴氏的去世也就消失了。

虽然“天赐奇钱”仅仅是一个美丽的传说,它的可信度自然是极低的。然而每一个善良的人心中都一个美好的愿望,那就是希望好人有好报。以德感人更能深入人心,作为一个国家的统治者利用好这种至德的教化作用,不仅仅是治国的法宝,也是对于所有的善良人的肯定,是对他们的一种褒奖,不仅容易被人接受而且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不离父母病榻的孝子情怀

1991年,一部《外来妹》的电视剧在大陆风靡起来,汤镇宗的名字也逐渐被内地观众熟知。随着演艺事业的节节登高,很多朋友建议他去北京拍戏,但都被汤镇宗婉言谢绝了。他说北京离家太远,不能很好地照顾家人,他就选择了能常回家看看父母孩子的广州、深圳一带。

汤镇宗小时候家里非常贫穷,一大家子人都靠父亲在外打工挣钱来维持生活,懂事的汤镇宗就会带着弟弟妹妹给父母分担忧愁。爷爷半身不遂,行走不方便,在父母不在家时,汤镇宗就会搀扶爷爷,送他去医院。行走时,他尽量随着爷爷的步子放慢脚步,生怕自己走快了,爷爷跟不上,跘了脚。

从影二十多年来,取得了众多奖项和荣誉,但汤镇宗从来都是把家庭放在首要位置。父亲生病住院的那年,汤镇宗刚拍完一部戏回到香港,就被告知父亲得的是癌症晚期。父亲病重期间,汤镇宗尽自己所能,找香港最好的医生给父亲看病,整夜整夜地守在病榻前。父亲很难吃下去饭,每吃下东西5分钟后必定要吐出来,站在一旁的汤镇宗看着父亲难受的样子,哽咽着忍住泪水,不停地用毛巾轻轻给父亲擦干净。

父亲在病床上一连躺了几个月,在那段时间里,汤镇宗推掉一切工作及应酬,静下心来陪着父亲。“要好好地报答父母,老人还在的时候要好好地孝顺,不然就会后悔的。”汤镇宗每当回忆起父亲,眼睛总是湿润的。

现在,汤镇宗只要一回到香港,每天都陪在母亲身边。母亲患有糖尿病,从医院拿了药回家自己打针。汤镇宗担心母亲打不好,就亲自给母亲打针,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本对医学并不怎么在行的汤镇宗成了一名“良医”,关于母亲的病情,汤镇宗更是了如指掌。

汤镇宗对孝道有自己的一番理解,他认为孝是为人处世的基础。目前,汤镇宗的两个女儿都在英国,他说自己择婿的第一条件是孝顺。

生命的姿势

一对夫妇是登山运动员,为了庆祝他们儿子一周岁的生日,他们决定背着儿子登上七千米的雪山。

他们特意挑选了一个阳光灿烂的好日子,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就踏上了征程。当时天气就如预报中的那样,太阳当空,没有风,没有半片云彩。夫妇俩很轻松地登上了五千米的高度。

然而,就在他们稍事休息准备向新的高度进发之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风云突起,一时间狂风大作,雪花飞舞。气温陡降到零下三四十度。最要命的是,由于他们完全相信天气预报,从而忽略携带至关重要的定位仪。由于风势太大,能见度不足一米,上或下都意味着危险甚至死亡。俩人无奈,情急之中找到一处山洞,只好进洞暂时躲避鹅毛般的大雪。

气温继续下降,妻子怀中的孩子被冻得嘴唇发紫,最主要的是他要吃奶。要知道在如此低温的环境之下,任何一寸裸露在外的皮肤都会导致迅速地降低体温,时间一长就会有生命的危险。怎么办?孩子的哭声越来越弱,他很快就会因为缺少食物而被冻饿而死。

丈夫制止了妻子几次要喂奶的要求,他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妻子被冻死。然而如果不给孩子喂奶,孩子就会很快死去。妻子哀求丈夫:“就喂一次!”

丈夫把妻子和儿子揽在怀中。尽管如此,喂过一次奶的妻子体温下降了两度,良好的体能受到了严重损耗。

由于缺少定位仪,漫天风雪中救援人员根本找不到他们的位置,这意味着风雪如果不停,他们就没有获救的希望。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孩子需要一次又一次地喂奶,妻子的体温在一次又一次地下降。在这个风雪狂舞的五千米高山上,妻子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平常极为简单而现在却无比艰难的喂奶动作。她的生命在一次又一次喂奶中一点点地消逝。

3天后,当救援人员赶到时,丈夫冻昏在妻子的身旁,而他的妻子——那位伟大的母亲已被冻成一尊雕塑,她依然保持着喂奶的姿势屹立不倒。她的儿子,她用生命哺育的孩子正在丈夫怀里安然而眠,他脸色红润,神态安详。被伟大的生命的爱包裹的孩子,你是否知道你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她的母爱可以超越五千米的高山而在风雪之中塑造生命。

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母亲、妻子,丈夫决定将妻子最后的姿势铸成铜像,让妻子最后的爱永远流传,并且告诉孩子,一个平凡的姿势只要倾注了生命的爱便可以伟大并且抵达永恒。

【原文】

“《》[1]云:有觉德行,四国顺之[2]。”

【译文】

“《诗经》里说:天子有伟大的道德和品行,四方之国无不仰慕归顺。”

【注释】

[1]诗:指《诗经》。此句见《诗经·大雅·抑篇》。

[2]有觉德行,四国顺之:天子有伟大的德行,四方各国都来归顺。觉,伟大。四国,四方各国。

【解析】

可以把孝心当做治理国家的方式吗?无需怀疑,因为它有巨大的感染力与号召力!人都是由父母所生,每一个人的天性中或多或少的都会存在良知,而孝行是唤起这种良知的最大动力。以至诚的孝道来治理国家,收到的效果可能要比冷酷的刑罚好得多。

典例阐幽

为父报仇

赵娥,东汉酒泉郡禄福县(即肃州)人,父亲叫赵君安,丈夫叫庞子夏。庞子夏去世后,赵娥在禄福县抚养儿子庞清。赵娥的父亲赵君安被禄福县豪强李寿所杀,而赵娥的三个弟弟又相继死于瘟疫。李寿得知后,高兴地对众人说:“赵家强壮绝尽,只剩下女人了,我又怎么会怕她来复仇呢?”赵娥听此狂言,激发了长期以来的报仇之心,悲愤地发誓说:“我一定要亲手杀了李寿!”赵娥经常夜间磨刀,扼腕切齿,悲涕长叹,毫不在意别人嘲笑她是女流之辈。

李寿整天骑马带刀,防卫森严,行事飞扬跋扈,众人都躲着他走。终于有一天早晨,赵娥跟踪李寿到都亭前,跳下鹿车,抓住李寿的马头,大声斥骂。李寿一惊,企图调转马头逃跑。赵娥挥刀奋力朝李寿砍去,这时马因受到惊吓,将李寿摔在路边的泥沟里,赵娥找到李寿,又用力砍去,因用力过猛,刀砍到了树干被一分为二,李寿也受了伤。李寿拿着自己的刀大喊大叫,一跃而起。赵娥随即挺身奋起左手抵住他的额头,右手卡住他的喉咙,反复周旋,最终李寿气闭,倒在地上。赵娥就拔出李寿的刀,割下李寿的头,到官府自首。当时的禄福长尹嘉,不忍心给赵娥定罪,就主动辞去官职,不受理此案。继续受理此案的官员也不愿意定她的罪,而且想自放走她。赵娥却视死如归,坚决不做贪生怕死之人,颇有凛然之气。后来,朝廷大赦,赵娥终于名正言顺地回家了。

有一种爱是不能被猜疑的

李斌是个抢劫犯,入狱一年了,从来没人看过他。

眼看别的犯人隔三岔五就有人来探监,送来各种好吃的,李斌眼馋,就给父母写信,让他们来,也不为好吃的,就是想见他们。

在无数封信石沉大海后,李斌明白了,父母抛弃了他。伤心和绝望之余,他又写了一封信,说如果父母再不来,他们将永远失去他这个儿子。这不是说气话,几个重刑犯拉他一起越狱不是一两天了,他只是一直下不了决心,现在反正是爹不亲娘不爱、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了,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这天天气特别冷。李斌正和几个“秃瓢”密谋越狱,忽然,有人喊道:“李斌,有人来看你!”会是谁呢?进探监室一看,李斌呆了,是妈妈!一年不见,妈妈变得都认不出来了。才五十开外的人。头发全白了,腰弯得像虾米,人瘦得不成形,衣裳破破烂烂,一双脚竟然光着,满是污垢和血迹,身旁还放着两只破麻布口袋。

娘儿俩对视着,没等李斌开口,妈妈浑浊的眼泪就流出来了,她边抹眼泪,边说:“小斌,信我收到了,别怪爸妈狠心,实在是抽不开身啊,你爸……又病了,我要服侍他,再说路又远……”这时,指导员端来一大碗热气腾腾的鸡蛋面进来了,热情地说:“大娘,吃口面再谈。”刘妈妈忙站起身,手在身上使劲地擦着:“使不得,使不得。”指导员把碗塞到老人的手中,笑着说:“我娘也就您这个岁数了,娘吃儿子一碗面不应该吗?”刘妈妈不再说话,低下头“呼啦呼啦”吃起来,吃得是那个快那个香啊,好象多少天没吃饭了。

等妈妈吃完了,李斌看着她那双又红又肿、裂了许多血口的脚,忍不住问:“妈,你的脚怎么了?鞋呢?”还没等妈妈回答,指导员冷冷地接过话:“是步行来的,鞋早磨破了。”步行?从家到这儿有三四百里路,而且很长一段是山路!李斌慢慢蹲下身,轻轻抚着那双不成形的脚:“妈,你怎么不坐车啊?怎么不买双鞋啊?”

妈妈缩起脚,装着不在意地说:“坐什么车啊,走路挺好的,唉,今年闹猪瘟,家里的几头猪全死了,天又干,庄稼收成不好,还有你爸……看病……花了好多钱……你爸身子好的话,我们早来看你了,你别怪爸妈。”

指导员擦了擦眼泪,悄悄退了出去。李斌低着头问:“爸的身子好些了吗?”李斌等了半天不见回答,头一抬,妈妈正在擦眼泪,嘴里却说:“沙子迷眼了,你问你爸?噢,他快好了……他让我告诉你,别牵挂他,好好改造。”

探监时间结束了。指导员进来,手里抓着一大把票子,说:“大娘,这是我们几个管教人员的一点心意,您可不能光着脚走回去了,不然,李斌还不心疼死啊!”李斌妈妈双手直摇,说:“这哪成啊,娃儿在你这里,已够你操心的了,我再要你钱,不是折我的寿吗?”

指导员声音颤抖着说:“做儿子的,不能让你享福,反而让老人担惊受怕,让您光脚走几百里路来这儿,如果再光脚走回去,这个儿子还算个人吗?”

李斌撑不住了,声音嘶哑地喊道:“妈!”就再也发不出声了,此时窗外也是哭泣声一片,那是指导员喊来旁观的劳改犯们发出的。

这时,有个狱警进了屋,故作轻松地说:“别哭了,妈妈来看儿子是喜事啊,应该笑才对,让我看看大娘带了什么好吃的。”他边说边拎起麻袋就倒,李斌妈妈来不及阻挡,口袋里的东西全倒了出来。顿时,所有的人都愣了。

第一只口袋倒出的,全是馒头、面饼什么的,四分五裂,硬如石头,而且个个不同。不用说,这是李斌妈妈一路乞讨来的。李斌妈妈窘极了,双手揪着衣角,喃喃地说:“娃,别怪妈做这下作事,家里实在拿不出什么东西……”

李斌像没听见似的,直勾勾地盯住第二只麻袋里倒出的东西,那是一个骨灰盒!李斌呆呆地问:“妈,这是什么?”李斌妈神色慌张起来,伸手要抱那个骨灰盒:“没……没什么……”李斌发疯般抢了过来,浑身颤抖:“妈,这是什么?!”

李斌妈无力地坐了下去,花白的头发剧烈的抖动着。好半天,她才吃力地说:“那是……你爸!为了攒钱来看你,他没日没夜地打工,身子给累垮了。临死前,他说他生前没来看你,心里难受,死后一定要我带他来,看你最后一眼……”

李斌发出撕心裂肺的一声长号:“爸,我改……”接着“扑通”一声跪了下去,一个劲儿地用头撞地。“扑通、扑通”,只见探监室外黑压压跪倒一片,痛哭声响彻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