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韬奋《坚定信仰,为民族解放而奋斗——1937年在出狱欢迎会上的演讲》全文与赏析

邹韬奋

邹韬奋(1895—1944),我国卓越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出版家,原名邹恩润,乳名荫书,曾用名李晋卿。从1927年起开始主持生活周刊社,致力于出版事业,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用笔鼓动无数爱国民众走上民族解放和人民民主道路。2009年9月14日,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原文】

诸位:

刚才几位先生已有很好的报告,兄弟的意见,不过说一说自己所要说的话。

兄弟在苏州,常常承蒙朋友来访,他们常问我两句话:(一)你在看守所内有什么感想?(二)以后态度如何?兄弟对这两句话的答复:(一)在看守所内心安理得;(二)兄弟有坚定之信仰。

就是各人能努力于大众所要求的事情,无论力之大小,最后一定能取得胜利。兄弟每自反省,自己好不好?所做皆大众所要做的事吗?自问无错,所以是心安理得。兄弟常想,个人可受委屈;但大众的事,应顾到大众方面,非如个人可以随便,所以在看守所内感想是什么?个人都不要紧,可牺牲,可抛弃一切,但不能出卖大众,违反良心做事。个人尽可杀即杀,打即打,心中满不在乎。而兄弟又很想早些出来,和大众做一些事。一切不求个人胜利,亦没恨人的心。个人心目中,惟大众的事,务须和大众有益,以前一切皆可以不管,但愿今后能合作。

今天看到诸位,知道救国工作,并未因七人被捕而受到影响。简言之,就是七人死了,诸位对于救国工作亦会更努力。兄弟是心安理得,生一日,努力一日,和诸位做到民族解放的一步。

(选自北师大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赏析】

邹韬奋是我国著名的新闻记者、报刊编辑,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者。他主张革命救国,创办了爱国刊物《生活周刊》,宣传民主政治思想,鼓励民众救国,1944年因耳疾逝世,终年49岁。

他认为语言是交际和思维的重要工具,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演讲要具有服务精神。这番演讲是韬奋先生于1936年因“七君子案”被捕出狱时在欢迎会上所作,该演讲虽短,但是足以感人肺腑,让人热血沸腾,并对演讲者产生崇高敬意,如同演讲的题目一样,坚定信仰。该演讲中无一字不透露出一种坚定与执著,邹先生要坚定的是什么信仰呢?从他恳切的言辞中,我们看到了一颗燃烧着的火热的赤子之心,看到的是他对国家和人民大众的信仰、对救国救民和争取民族解放的信仰。何谓信仰?这对于许多人来说是很遥远陌生的一个词语,因为许多人根本没有信仰。信仰就是铭刻于灵魂之中的一种生死不渝的信念,它可以经历生与死的考验、血与火的洗礼和漫漫时间的淘洗。邹韬奋的此番演讲,是对信仰一词的绝好阐释。

该演讲开篇非常简洁,淡淡的一句话,首先对前面的演讲者进行了肯定,接着表明:“不过说一说自己所要说的话”,非常谦逊淡定,给人以亲切有礼之感,透露出两个信息:一是表明此番演讲的态度是说说而已,不是高谈阔论,也非长篇大论;另一点就是,此番演讲全出自于真心,在内容上是真实的,在情感上是真诚的。

接着,借他人的问话引入正题,条理分明地对两个问题进行了答复,接下来进行具体阐述。运用了多个问句进行自我反省,展现了其坦荡清明的心胸,也与开头“说一说自己所要说的话”的态度相吻合。在这段话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以一种自我剖析的态度将个人与大众、国家进行对照,个人可以随便,个人可杀可打,关键是于人民问心无愧,关键是记挂着关系大众利益的救国大事。这种大无畏的牺牲精神,这种对国家和人民的赤诚,这种完全将个人利益抛开、将国家人民利益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的伟大精神令人肃然起敬。

该演讲短小精悍,字字发自肺腑,语言明快简洁,言辞恳切,充溢着誓死为国的悲壮之情,显示了一位以笔为武器的文化战士的大无畏精神和坦荡真诚的爱国情怀,令人敬佩,令人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