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诸葛亮》全文|译文|赏析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不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奋发向上,轻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呢?

赏析:殷殷教诲修身养性,无限期望治学做人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54岁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言中。通过这些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如此深切。后世留存多篇《诫子书》。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篇。文章短小精悍,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

在鼓励消费的文明社会,在公款吃喝、浪费触目惊心的今天,在浮躁、追名逐利的今天,我们认真捧读、细心思考《诫子书》,我想你会受益匪浅。《诫子书》开篇就忠告孩子:“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是这样进行修炼的: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不能够静下来,则不可以有效的计划未来,而且学习的首要条件,就是有宁静的环境。现代人大多数终日忙碌,你是否应在忙乱中静下来,反思人生的方向?“俭以养德”以培养自己的德行。审慎理财,量入为出,不但可以摆脱负债的困扰,更可以过着简朴生活,不会成为物质的奴隶。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的高尚品德。除了清心寡欲、淡泊名利,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的志向明确清晰、坚定不移。除了平和清静,安定安宁,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想学得真知,必须生活安定,使身心在宁静中专心研究探讨。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先要立志,不愿意努力学习,就不能够增加自己的才干。但学习的过程中,决心和毅力非常重要,因为缺乏了意志力,就会半途而废。你是否想过,“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人们的才能必须从不断的学习之中积累。除了下苦功学习,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的才干得到增长、广博与发扬。除了意志坚定不移,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的学业有所增进、有所成就。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贪图享乐、怠惰散漫就不能够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发奋向上。轻险冒进、妄为急躁就不能够陶冶生性,使品德节操高尚。

“年不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如果年华虚度,任随岁月而流逝,意志一天天任随时间而消磨,就会像衰老的树叶般一片片凋落成灰,变成无用之人,这样的人对社会没有一点用处,大多不能够融入社会,只能够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之中,空虚叹息,等到将来知道悔过、改过,却怎么也来不及了。岳飞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蒋捷的“而今听雨僧庐下,鬓以星星也”,大概也得益于诸葛亮《诫子书》,是对其最好的诠释。

《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文短意长,言简意赅。